一种轴承装置、电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6020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5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装置和电机,轴承装置包括轴承组件和内盖组件,所述内盖组件安装在所述轴承组件的内侧,所述内盖组件包括内盖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盖本体上并可与转轴的周向密封连接的浮动密封件、梳齿密封件和气密封件,所述浮动密封件、所述梳齿密封件和所述气密封件自靠近所述轴承组件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列。本技术所提供的轴承装置,所述气密封件起到一级减压密封的功能,所述梳齿密封件起到二级减压密封的功能,所述浮动密封件起到三级油气密封的功能,通过三级密封结构的设置,可有效降低电机内部负压的影响,从而有效降低所述轴承组件内产生的油气进入所述电机内部的风险,减少电机漏油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承装置和电机。


技术介绍

1、高转速、对称风路滑动轴承装置电机通常采用强迫润滑,以满足电机自身散热及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在电机运行时,带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通过进油管进入轴承内部,油液在高速旋转转轴的冲击下被雾化及加热,轴承箱内油雾形成微正压;在电机内风路中,空气在转子内风扇的作用下快速循环流动,两端轴承内盖正处于风扇进风口的负压区附近。在轴承箱内正压、轴承内盖处负压共同作用下,轴承箱内的油雾由高压区(轴承箱)流入到低压区(电机内腔),油雾随循环气流在电机内腔流动并附着在机座内壁、线圈表面,累积形成油滴并在机座底部等处集聚,导致轴承装置向电机内部漏油。

2、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电机轴承内盖上设置浮动密封结构,来阻挡来自轴承箱内的油气,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方式,由于浮动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差,经常出现因加工或装配问题造成的电机漏油现象,密封效果不稳定。

3、因此,如何提高轴承装置的防漏油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装置和电机,可以有效防止轴承箱内的油气进入电机内部,降低漏油风险。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轴承装置,包括轴承组件和内盖组件,所述内盖组件安装在所述轴承组件的内侧,所述内盖组件包括内盖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盖本体上并可与转轴的周向密封连接的浮动密封件、梳齿密封件和气密封件,所述浮动密封件、所述梳齿密封件和所述气密封件自靠近所述轴承组件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列。

4、优选地,所述气密封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内盖本体背离所述轴承组件的一侧。

5、优选地,所述气密封件为塑料密封件。

6、优选地,所述内盖本体背离所述轴承组件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气密封件上设有通孔,所述内盖本体的安装孔与所述气密封件的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7、优选地,所述梳齿密封件为铜制密封件,所述梳齿密封件包括若干梳齿圈,各所述梳齿圈沿所述内盖本体的轴向间隔排列。

8、优选地,所述梳齿圈的个数为4-6个。

9、优选地,还包括平衡导气管,所述内盖本体内设有内盖空腔,所述内盖空腔位于所述浮动密封件和所述梳齿密封件之间,且所述内盖空腔与所述平衡导气管导通;所述平衡导气管外接空气或者外接高压气体。

10、优选地,所述内盖本体的横截面呈u型结构,所述内盖本体的开口朝向内侧,所述浮动密封件安装在所述内盖本体靠近所述轴承组件的一侧内周,所述梳齿密封件安装在所述内盖本体背离所述轴承组件的一侧内周,所述气密封件安装在所述内盖本体背离所述轴承组件的一侧侧面。

11、优选地,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和轴瓦,所述轴瓦安装在所述轴承座上;且所述轴承座与所述轴瓦之间设有用于承载润滑油的轴承室;所述轴承座上靠近所述轴承室的位置连接有通气螺管,所述通气螺管的一端与所述轴承室导通,另一端与空气导通。

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承装置。

13、本技术所提供的轴承装置,包括轴承组件和内盖组件,所述内盖组件安装在所述轴承组件的内侧,所述内盖组件包括内盖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盖本体上并可与转轴的周向密封连接的浮动密封件、梳齿密封件和气密封件,所述浮动密封件、所述梳齿密封件和所述气密封件自靠近所述轴承组件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列。本技术所提供的轴承装置,利用所述内盖本体作为主要的支撑结构,将所述浮动密封件、所述梳齿密封件和所述气密封件按照顺序依次设置在所述内盖本体上,所述气密封件起到一级减压密封的功能,所述梳齿密封件起到二级减压密封的功能,所述浮动密封件起到三级油气密封的功能,通过三级密封结构的设置,可有效降低电机内部负压的影响,从而有效降低所述轴承组件内产生的油气进入所述电机内部的风险,减少电机漏油现象。

14、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平衡导气管,所述内盖本体内设有内盖空腔,所述内盖空腔位于所述浮动密封件和所述梳齿密封件之间,且所述内盖空腔与所述平衡导气管导通;所述平衡导气管外接空气或者外接高压气体。上述设置,通过所述平衡导气管来为所述内盖本体的内盖空腔提供空气或者高压气体,从而增加所述内盖空腔内的气体压力,使得所述内盖空腔内的气体压力≥大气压力,进一步降低了所述轴承组件内的高压与所述电机内部的低压之间的压力差,所述内盖空腔起到过渡作用,进一步降低油气进入所述电机内部的风险。

15、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机设有上述轴承装置,由于所述轴承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轴承装置的电机也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组件(100)和内盖组件(200),所述内盖组件(200)安装在所述轴承组件(100)的内侧,所述内盖组件(200)包括内盖本体(201)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盖本体(201)上并可与转轴(500)的周向密封连接的浮动密封件(202)、梳齿密封件(203)和气密封件(204),所述浮动密封件(202)、所述梳齿密封件(203)和所述气密封件(204)自靠近所述轴承组件(100)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封件(204)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内盖本体(201)背离所述轴承组件(100)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封件(204)为塑料密封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本体(201)背离所述轴承组件(100)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201-1),所述气密封件(204)上设有通孔,所述内盖本体(201)的安装孔(201-1)与所述气密封件(204)的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密封件(203)为铜制密封件,所述梳齿密封件(203)包括若干梳齿圈,各所述梳齿圈沿所述内盖本体(201)的轴向间隔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圈的个数为4-6个。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导气管(300),所述内盖本体(201)内设有内盖空腔(205),所述内盖空腔(205)位于所述浮动密封件(202)和所述梳齿密封件(203)之间,且所述内盖空腔(205)与所述平衡导气管(300)导通;所述平衡导气管(300)外接空气或者外接高压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本体(201)的横截面呈U型结构,所述内盖本体(201)的开口朝向内侧,所述浮动密封件(202)安装在所述内盖本体(201)靠近所述轴承组件(100)的一侧内周,所述梳齿密封件(203)安装在所述内盖本体(201)背离所述轴承组件(100)的一侧内周,所述气密封件(204)安装在所述内盖本体(201)背离所述轴承组件(100)的一侧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100)包括轴承座(101)和轴瓦(102),所述轴瓦(102)安装在所述轴承座(101)上;且所述轴承座(101)与所述轴瓦(102)之间设有用于承载润滑油的轴承室(103);所述轴承座(101)上靠近所述轴承室(103)的位置连接有通气螺管(400),所述通气螺管(400)的一端与所述轴承室(103)导通,另一端与空气导通。

10.一种电机,包括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承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组件(100)和内盖组件(200),所述内盖组件(200)安装在所述轴承组件(100)的内侧,所述内盖组件(200)包括内盖本体(201)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盖本体(201)上并可与转轴(500)的周向密封连接的浮动密封件(202)、梳齿密封件(203)和气密封件(204),所述浮动密封件(202)、所述梳齿密封件(203)和所述气密封件(204)自靠近所述轴承组件(100)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封件(204)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内盖本体(201)背离所述轴承组件(100)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封件(204)为塑料密封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本体(201)背离所述轴承组件(100)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201-1),所述气密封件(204)上设有通孔,所述内盖本体(201)的安装孔(201-1)与所述气密封件(204)的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密封件(203)为铜制密封件,所述梳齿密封件(203)包括若干梳齿圈,各所述梳齿圈沿所述内盖本体(201)的轴向间隔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圈的个数为4-6个。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俊王祥李云鹏张毅张文强张涛丁长平
申请(专利权)人:卧龙电气南阳防爆数字化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