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和轨道异物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85396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52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和轨道异物检测系统,轨道异物检测设备部署于列车轨道的路端,包括:多传感器检测主体,用于检测列车前进方向的异物;供电电源,与所述多传感器检测主体连接,用于向所述多传感器检测主体供电;风光互补供能机构,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利用光能和风能中的至少一种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充能。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在建设或改造过程中无需考虑通信线缆和供电电缆的敷设,其自身的供能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向设备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数据传输链路高安稳定;对线路限界内的进行全天候监测,识别障碍物的位置,类型,速度,形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和一种轨道异物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目前监测轨道异物的方法第一是传统的人工寻道,效率低下使这种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另一种是在列车车头设置使用基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技术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设备,激光雷达主要负责视距,毫米波雷达补充视野,目前这是主流解决方案。但是由于目前列车的行驶速度设计不断提高,且传感器的识别范围有限,在列车车头设置传感器的方式会存在识别不及时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和一种轨道异物检测系统。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异物检测设备,部署于列车轨道的路端;所述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包括:

3、多传感器检测主体,用于检测列车前进方向的异物;

4、供电电源,与所述多传感器检测主体连接,用于向所述多传感器检测主体供电;

5、风光互补供能机构,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利用光能和风能中的至少一种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充能。

6、可选地,所述轨道异物检测设备还包括:

7、轻量化支架,所述多传感器检测主体安装于所述轻量化支架上;

8、所述轻量化支架上设置有缓冲件,用于缓冲所述路端的震动。

9、可选地,所述多传感器检测主体包括:

10、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内设有容纳腔;

11、多传感器融合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用于采集列车前进方向的异物信息;

12、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与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连接,用于存储或转发所述异物信息。

13、可选地,所述多传感器检测主体还包括:

14、电源支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承载所述供电电源。

15、可选地,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包括:

16、并列分布的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所述激光雷达用于采集列车前进方向的异物点云信息,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列车前进方向的异物图像信息,所述毫米波雷达用于采集列车前进方向的雷达监测信息;

17、信息融合电路组件,与所述激光雷达、所述摄像头、所述毫米波雷达连接,用于将所述异物点云信息、所述异物图像信息和所述雷达监测信息进行信息融合,生成所述异物信息。

18、可选地,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

19、存储模块,与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异物信息;

20、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连接,用于将转发所述异物信息;

21、控制开关,与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的工作状态。

22、可选地,所述主体外壳包括:前壳、后壳和底壳,所述前壳的内侧、所述后壳的内侧和所述底壳的内侧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前壳、所述后壳和所述底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23、可选地,所述电路板组件安装在所述后壳的内侧,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安装在所述前壳的内侧,所述前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匹配的开孔,所述前壳与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24、可选地,所述轨道异物检测设备还包括:

25、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和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之间,用于带动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相对于所述主体外壳进行转动。

26、可选地,所述路端位于隧道内部时,所述风光互补供能机构包括:

27、隧道风能量回收装置,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利用风能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充能。

28、可选地,所述隧道风能量回收装置包括:

29、至少一个联排涡扇发电机,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

30、可选地,所述路端位于隧道外部时,所述风光互补供能机构包括:

31、风光发电装置,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利用光能和风能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充能。

32、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轨道异物检测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控制中心和轨道列车,所述轨道异物检测设备与所述控制中心、所述轨道列车连接。

33、本技术包括以下优点:

3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多传感器检测主体,用于检测列车前进方向的异物;供电电源,与所述多传感器检测主体连接,用于向所述多传感器检测主体供电;风光互补供能机构,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利用光能和风能中的至少一种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充能。可以在建设或改造过程中无需考虑通信线缆和供电电缆的敷设,其自身的风光互补供能机构利用光能和风能中的至少一种可再生能源向多传感器检测主体提供稳定的供电电源;保证多传感器检测主体数据传输链路高安稳定;通过多传感器检测主体对线路限界内的进行全天候监测,识别障碍物的位置,类型,速度,形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部署于列车轨道的路端;所述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异物检测设备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传感器检测主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传感器检测主体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包括:前壳、后壳和底壳,所述前壳的内侧、所述后壳的内侧和所述底壳的内侧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前壳、所述后壳和所述底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安装在所述后壳的内侧,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安装在所述前壳的内侧,所述前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匹配的开孔,所述前壳与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异物检测设备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端位于隧道内部时,所述风光互补供能机构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风能量回收装置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端位于隧道外部时,所述风光互补供能机构包括:

13.一种轨道异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控制中心和轨道列车,所述轨道异物检测设备与所述控制中心、所述轨道列车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部署于列车轨道的路端;所述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异物检测设备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传感器检测主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传感器检测主体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传感器融合模块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异物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包括:前壳、后壳和底壳,所述前壳的内侧、所述后壳的内侧和所述底壳的内侧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前壳、所述后壳和所述底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异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鹏史安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投卓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