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307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建造方法,包括:分别获取混凝土构件和可移动底座,所述混凝土构件是通过混凝土构件浇注模具制作而成的标准混凝土块体,所述混凝土构件的尺寸根据后浇带尺寸确定,所述混凝土构件上分布有预留插杆和预留插孔,所述可移动底座包含用于承载所述混凝土构件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安装有定位柱且下方安装有轮;将多个混凝土构件由下往上依次组装在可移动底座上形成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所述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最下层的混凝土构件上的预留插孔与定位杆对应适配,任意相邻两层混凝土构件中上层混凝土构件上的预留插孔与下层混凝土构件上的预留插杆对应适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后浇带施工,具体涉及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建造方法及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


技术介绍

1、传统上后浇带混凝土浇注模板是通过固定混凝土柱进行支撑的,但由于固定混凝土柱存在建造工艺复杂、建造时间周期较长等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中产生了多种对混凝土柱的替代方案。这些替代方案大多采取可移动的机械升降支撑设备来替代混凝土柱。但是,这些机械升降支撑设备需要专门设计制造,价格偏高,同时也会带来机械升降支撑设备的运输、储存、维护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这些替代方案在实践中应用情况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建造方法及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该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相比于固定混凝土柱而言施工操作简便且使用灵活,相比于机械升降支撑设备而言使用成本显著降低。

2、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建造方法,包括:分别获取混凝土构件和可移动底座,所述混凝土构件是通过混凝土构件浇注模具制作而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构件的尺寸按照混凝土构件的宽度≥后浇带宽度的1/2、混凝土构件的长度≥后浇带宽度1/2、混凝土构件的高度≤300mm的要求进行设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构件的轮廓形状为矩形体,所述混凝土构件中具有沿该混凝土构件的高度方向贯穿的空心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区为矩形...

【技术特征摘要】

1.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构件的尺寸按照混凝土构件的宽度≥后浇带宽度的1/2、混凝土构件的长度≥后浇带宽度1/2、混凝土构件的高度≤300mm的要求进行设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构件的轮廓形状为矩形体,所述混凝土构件中具有沿该混凝土构件的高度方向贯穿的空心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区为矩形腔体,该矩形腔体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所在混凝土构件的长度和宽度的1/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施工用可移动混凝土独立支撑柱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构件的长度和宽度是相等的,并且,所述混凝土构件上分布有多个预留插孔和多个预留插杆,这些预留插孔和预留插杆在所述混凝土构件上的相对位置能够使得水平放置的混凝土构件在几何中心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水平旋转90°后的各预留插杆的位置与所述水平旋转前的各预留插孔位置一一对应重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刚刘刚王海建林裕陈斌周人杰石伟肖珺罗赛玉彭宇赵仕军田泽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