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1841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7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顶盖片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顶盖片的多个防爆孔,多个防爆孔间隔设置;防爆孔的孔径D小于或等于6mm,且相邻两个防爆孔之间的孔间距均大于1mm。本技术通过在顶盖片上设置多个孔间距大且孔径小的防爆孔,在保证其防爆效果的同时也保证了顶盖片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上的泄压机构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锂离子电池出现故障时,可能会导致锂离子电池内部热失控进而使内部气压骤升,此时需要泄压机构将内部气压向外释放,从而防止锂离子电池发生爆炸。

2、电池防爆阀是泄压机构的关键的可靠的结构单元,多数设置于顶盖;然而,现有的电池防爆阀中的防爆孔孔径大且是通孔,防爆片易受到冲击,也易因受到冲击而使防爆片脱落,另外,由于现有的防爆孔孔径大且是通孔,因此顶盖片的结构强度低。

3、因此,亟需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防爆孔孔径大且是通孔,防爆片易受到冲击,也易因受到冲击而使防爆片脱落,以及顶盖片的结构强度低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所述顶盖片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盖片的多个防爆孔,其中,所述多个防爆孔间隔设置;所述防爆孔的孔径d小于或等于6mm,且相邻两个防爆孔之间的孔间距均大于1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防爆孔形状配合的第一防爆片,所述第一防爆片设置于所述防爆孔内并封闭所述防爆孔。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防爆片,所述顶盖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防爆片形状配合的盲孔,所述多个防爆孔均设置在所述盲孔的孔底;所述第二防爆片设置在所述盲孔内并封闭所述盲孔。

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爆片具有面向所述盲孔的孔底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离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防爆片的第二表面凹陷形成有刻痕,所述刻痕的痕底的宽度为m,所述第二防爆片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盲孔的孔底之间的距离为h;所述第二防爆片的中心点至所述第二防爆片的边缘最短的距离为l,所述第二防爆片的材料断裂伸长率为e;则满足如下关系: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防爆孔的深度大于1mm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顶盖片的厚度。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顶盖片设置有极柱安装孔和注液孔,所述多个防爆孔均位于所述极柱安装孔和注液孔之间,所述顶盖片的宽度为b,所述极柱安装孔和所述注液孔的孔间距为a,其中,10mm≤b<100mm,50mm≤a≤1000mm。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在所述顶盖片的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防爆孔的孔间距为s1,其中,b-x·d-x·s1≥8mm,x表示沿顶盖片宽度方向上的防爆孔的个数且x大于等于2;和/或,在所述顶盖片的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防爆孔的孔间距为s2,a-y·d-y·s2+s2≥8mm,y表示沿顶盖片长度方向上的防爆孔的个数且y大于等于2。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防爆孔的数量为三个以上。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片;所述保护片固设在所述顶盖片上,且所述保护片覆盖所述多个防爆孔。

1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顶盖组件。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其包括顶盖片,顶盖片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顶盖片的多个防爆孔,多个防爆孔间隔设置;防爆孔的孔径d小于或等于6mm,且相邻两个防爆孔之间的孔间距均大于1mm;通过在顶盖片上设置多个孔间距大且孔径小的防爆孔,在保证其防爆效果的同时也保证了顶盖片的结构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片(500),所述顶盖片(500)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盖片(500)的多个防爆孔(501),其中,所述多个防爆孔(501)间隔设置;所述防爆孔(501)的孔径D小于或等于6mm,且相邻两个防爆孔(501)之间的孔间距均大于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防爆孔(501)形状配合的第一防爆片(900),所述第一防爆片(900)设置于所述防爆孔(501)内并封闭所述防爆孔(5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防爆片(700),所述顶盖片(500)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防爆片(700)形状配合的盲孔(502),所述多个防爆孔(501)均设置在所述盲孔(502)的孔底;所述第二防爆片(700)设置在所述盲孔(502)内并封闭所述盲孔(5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爆片(700)具有面向所述盲孔(502)的孔底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离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防爆片(700)的第二表面凹陷形成有刻痕(701),所述刻痕(701)的痕底的宽度为m,所述第二防爆片(700)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盲孔(502)的孔底之间的距离为h;所述第二防爆片(700)的中心点至所述第二防爆片(700)的边缘最短的距离为l,所述第二防爆片(700)的材料断裂伸长率为e;则满足如下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孔(501)的深度大于1mm且小于或等于所述顶盖片(500)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片(500)设置有极柱安装孔(503)和注液孔(504),所述多个防爆孔(501)均位于所述极柱安装孔(503)和注液孔(504)之间,所述顶盖片(500)的宽度为B,所述极柱安装孔(503)和所述注液孔(504)的孔间距为A,其中,10mm≤B<100mm,50mm≤A≤10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盖片(500)的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防爆孔(501)的孔间距为S1,其中,B-X·D-X·S1≥8mm,X表示沿顶盖片(500)宽度方向上的防爆孔(501)的个数且X大于等于2;和/或,在所述顶盖片(50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防爆孔(501)的孔间距为S2,A-Y·D-Y·S2+S2≥8mm,Y表示沿顶盖片长度方向上的防爆孔(501)的个数且Y大于等于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孔(501)的数量为三个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片(800);所述保护片(800)固设在所述顶盖片(500)上,且所述保护片(800)覆盖所述多个防爆孔(501)。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片(500),所述顶盖片(500)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盖片(500)的多个防爆孔(501),其中,所述多个防爆孔(501)间隔设置;所述防爆孔(501)的孔径d小于或等于6mm,且相邻两个防爆孔(501)之间的孔间距均大于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防爆孔(501)形状配合的第一防爆片(900),所述第一防爆片(900)设置于所述防爆孔(501)内并封闭所述防爆孔(5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防爆片(700),所述顶盖片(500)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防爆片(700)形状配合的盲孔(502),所述多个防爆孔(501)均设置在所述盲孔(502)的孔底;所述第二防爆片(700)设置在所述盲孔(502)内并封闭所述盲孔(5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爆片(700)具有面向所述盲孔(502)的孔底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离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防爆片(700)的第二表面凹陷形成有刻痕(701),所述刻痕(701)的痕底的宽度为m,所述第二防爆片(700)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盲孔(502)的孔底之间的距离为h;所述第二防爆片(700)的中心点至所述第二防爆片(700)的边缘最短的距离为l,所述第二防爆片(700)的材料断裂伸长率为e;则满足如下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宇陈圣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