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81573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5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涉及地下室施工结构的领域,包括降水井管,降水井管竖直设置在地面上,降水井管外设置有空腔柱,空腔柱竖直套设在降水井管外。本申请具有保护降水井管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地下室施工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地下室施工需要进行大范围土方开挖,在土方开挖前需要在待施工区域设置降水井降低地下水水位,然后才能进行土方开挖,从而减少地下水渗出并破坏基坑施工质量的几率。

2、相关的降水井施工通过打井机完成,打井机将降水井管竖直压入地面,使降水井管下端与地下水流域连通,施工人员通过在降水井管上端设置水泵,能够将地下水抽出,从而降低待施工区域的地下水水位。降水井管设置为钢管或混凝土管,当地下水水位降低后,施工人员进行土方开挖的工作,随着基坑施工成型,施工人员将降水井管封堵并在基坑中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

3、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基坑中施工时工程作业机械易损坏降水井管,造成降水井工作性能下降,产生施工风险和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保护降水井管,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包括降水井管,降水井管竖直设置在地面上,降水井管外设置有空腔柱,空腔柱竖直套设在降水井管外。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降水井管竖直压入地下,使地下水能够从降水井管中抽出,进而降低待施工区域的地下水水位,在基坑开挖时,能够减少地下水渗出的几率,通过在降水井管外设置空腔柱,使空腔柱起到保护降水井管的效果,能够减少降水井管在地面上歪斜的几率,当基坑开挖结束后,施工人员通过在空腔柱上浇筑楼板,使空腔柱起到支撑建筑物的作用,能够减少拆除降水井的步骤,提升施工效率。

5、可选的,降水井管外套设有若干支承结构件,支承结构件包括内筒、外筒和多个结构筋,内筒和外筒设置为圆筒结构,内筒和外筒同轴设置,内筒套设在降水井管上,外筒套设在内筒外,结构筋围绕内筒圆周间隔设置,结构筋一端固定在内筒上,另一端固定在外筒上。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降水井管外套设支承结构件,使支承结构件通过内筒在降水井管上竖直滑动,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承结构件能够始终落在基坑底部并对降水井管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能够减少降水井管歪斜的几率,通过在降水井管上设置多个支承结构件,在内筒和外筒之间浇筑水泥砂浆,能够减少在降水井管上设置模板并浇筑空腔柱的步骤,水泥砂浆凝固后,支承结构件和混凝土形成空腔柱,结构筋和混凝土构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而提升空腔柱的结构强度。

7、可选的,外筒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卡钉,卡钉用于插入地面中。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外筒上设置卡钉,当支承结构件落在地面上时,卡钉能够压入地面,从而增加支承结构件和地面的摩擦力,减少支承结构件在地面上横向滑移的几率。

9、可选的,外筒上设置有卡筒,卡筒同轴设置在外筒的一端,卡筒卡接在相邻的外筒一端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外筒上设置卡筒,卡筒的直径与外筒直径不同,使卡筒能够套设在另一个外筒上或插入另一个外筒中,进而使相邻的两个外筒互相卡接,能够提升多个支承结构件堆叠时的结构稳定性。

11、可选的,结构筋上设置有夹层筒,夹层筒设置为圆筒结构,夹层筒设置在内筒和外筒之间,夹层筒与内筒同轴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结构筋上设置夹层筒,使水泥砂浆能够通过夹层筒并淹没夹层筒,进而使水泥砂浆凝固后包裹夹层筒,使空腔柱的结构强度提升。

13、可选的,支承结构件上设置有外套件,外套件为圆筒结构,外套件套设在相邻两个外筒连接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承结构件上设置外套件,使外套件能够框柱相邻两个支承结构件互相抵接处,施工人员通过在外套件上设置螺栓,使螺栓连接在外筒上,能够使外套件封堵空隙,减少水泥砂浆从外筒之间渗出的几率。

15、可选的,卡筒直径小于外筒直径,卡筒用于插入相邻的外筒中。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卡筒插入相邻外筒中,当多个支承结构件互相堆叠时,能够使支承结构件外表面平整,方便使用人员装卸外套件。

1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8、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s1:在待施工工地上竖直压入降水井管,抽出降水井管中的地下水;

20、s2:开挖土方,使降水井管上端露出地面;

21、s3:在降水井管外浇筑空腔柱,在空腔柱上进行建筑结构施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工地上设置降水井管,使降水井管能够与地下水流域连通,施工人员能够在降水井管上端设置水泵,从而抽出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随着基坑开挖,降水井管上端逐渐露出,通过在降水井管外设置空腔柱,使空腔柱起到支撑和保护降水井管的效果,能够减少降水井管歪斜的几率,使水泵能够通过降水井管持续抽水。

23、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4、1.通过在降水井管外设置空腔柱,使空腔柱起到保护和支撑降水井管的效果,通过在降水井管上设置支承结构件,使支承结构件对降水井管起到支撑作用,施工人员通过在外筒和内筒之间浇筑水泥砂浆,使支承结构件能够埋入混凝土结构中并形成空腔柱,从而减少在降水井管上设置模板的步骤,提升空腔柱的结构强度;

25、2.通过在外筒上设置卡钉,使卡钉能够通过支承结构件自重压入地下,进而提升支承结构件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支承结构件在地面上滑移的几率;

26、3.通过在外筒和内筒之间设置夹层筒,使水泥砂浆能够淹没夹层筒和结构筋,当水泥砂浆在支承结构件中凝固后能够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空腔柱,提升空腔柱的结构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水井管(2),降水井管(2)竖直设置在地面上,降水井管(2)外设置有空腔柱(1),空腔柱(1)竖直套设在降水井管(2)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管(2)外套设有若干支承结构件(3),支承结构件(3)包括内筒(31)、外筒(32)和多个结构筋(33),内筒(31)和外筒(32)设置为圆筒结构,内筒(31)和外筒(32)同轴设置,内筒(31)套设在降水井管(2)上,外筒(32)套设在内筒(31)外,结构筋(33)围绕内筒(31)圆周间隔设置,结构筋(33)一端固定在内筒(31)上,另一端固定在外筒(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32)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卡钉(321),卡钉(321)用于插入地面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32)上设置有卡筒(322),卡筒(322)同轴设置在外筒(32)的一端,卡筒(322)卡接在相邻的外筒(32)一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筋(33)上设置有夹层筒(34),夹层筒(34)设置为圆筒结构,夹层筒(34)设置在内筒(31)和外筒(32)之间,夹层筒(34)与内筒(31)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件(3)上设置有外套件(4),外套件(4)为圆筒结构,外套件(4)套设在相邻两个外筒(32)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筒(322)直径小于外筒(32)直径,卡筒(322)用于插入相邻的外筒(32)中。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水井管(2),降水井管(2)竖直设置在地面上,降水井管(2)外设置有空腔柱(1),空腔柱(1)竖直套设在降水井管(2)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管(2)外套设有若干支承结构件(3),支承结构件(3)包括内筒(31)、外筒(32)和多个结构筋(33),内筒(31)和外筒(32)设置为圆筒结构,内筒(31)和外筒(32)同轴设置,内筒(31)套设在降水井管(2)上,外筒(32)套设在内筒(31)外,结构筋(33)围绕内筒(31)圆周间隔设置,结构筋(33)一端固定在内筒(31)上,另一端固定在外筒(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32)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卡钉(321),卡钉(321)用于插入地面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空腔柱与降水井相结合的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星河刘雅静徐曼刘思嘉蔡亚翀顾斌王启龙茅郁伟左言虎于佳生汲传辉王培赵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