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攀峰专利>正文

主动式变刚度调平桩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149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动式变刚度调平桩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灌注桩在钢筋混凝土桩体的基础上,设置调平段,调平段位于钢筋混凝土桩身上部,包括调平钢筋笼、调平筒、排气管、浇筑管和后浇混凝土,调平筒套在钢筋混凝土桩身上部,由筒壁和隔板组成,调平钢筋笼位于调平筒筒顶,与基础现浇为一体,其内置排气管和浇筑管,调平纵筋和浇筑管伸入调平筒内与桩的纵向钢筋搭接,并与调平筒、上部桩身钢筋笼和后浇混凝土现浇为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由于上部结构自重作用下桩体的不均匀沉降导致桩群顶面不在一个水平位置的问题,适用于灌注桩桩体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主动式变刚度调平桩及其施 工方法。
技术介绍
灌注桩系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 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灌注桩由最早的100多年前的 1893年,因为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高层建筑不断增加,但是因为好多城市的地基条 件比较差,不能直接承受由高层建筑所传来的压力,地表以下存在着厚度很大的软土或中 等强度的黏土层,建造高层建筑如仍沿用当时通用的摩擦桩,必然产生很大的沉降。于是工 程师们借鉴了掘井技术专利技术了在人工挖孔中浇筑钢筋混凝土而成桩。于是在随后的50年 之后,即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大功率钻孔机具的研制成功首先在美国问世,二战后,世界 各地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与发展,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钻孔 灌注桩在高层、超高层的建筑物和重型构筑物中被广泛应用。由于不同部位上部结构及基础自重不同,导致桩体发生不均勻沉降,桩体顶面不 在同一水平位置,又由于桩体的不均勻沉降对基础和上部结构产生次应力,对基础安全影 响尤其大,导致结构不安全或者造价增加等,如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动式变刚度调平桩,位于基础(8)的底部,由横向钢筋(2.1)、纵向钢筋(2.2)以及桩箍筋(2.3)焊接而成的桩身钢筋笼(2)与桩身混凝土(1)现浇而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平段,调平段位于钢筋混凝土桩身上部,包括调平钢筋笼(3)、调平筒(4)、排气管(5)、浇筑管(6)和后浇混凝土(7),调平筒(4)套在钢筋混凝土桩身上部,由筒壁(4.1)和隔板组成,调平钢筋笼(3)位于调平筒(4)筒顶,与基础(8)现浇为一体,其内置排气管(5)和浇筑管(6),调平纵筋(3.2)和浇筑管(6)伸入调平筒(4)内与桩的纵向钢筋(2.2)搭接,并与调平筒(4)、上部桩身钢筋笼和后浇混凝土(7)现浇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主动式变刚度调平桩,位于基础(8)的底部,由横向钢筋(2.1)、纵向钢筋(2.2)以及桩箍筋(2.3)焊接而成的桩身钢筋笼(2)与桩身混凝土(1)现浇而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平段,调平段位于钢筋混凝土桩身上部,包括调平钢筋笼(3)、调平筒(4)、排气管(5)、浇筑管(6)和后浇混凝土(7),调平筒(4)套在钢筋混凝土桩身上部,由筒壁(4.1)和隔板组成,调平钢筋笼(3)位于调平筒(4)筒顶,与基础(8)现浇为一体,其内置排气管(5)和浇筑管(6),调平纵筋(3.2)和浇筑管(6)伸入调平筒(4)内与桩的纵向钢筋(2.2)搭接,并与调平筒(4)、上部桩身钢筋笼和后浇混凝土(7)现浇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变刚度调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筒的筒壁(4.1) 通过焊接在横向钢筋端部的调平筒固定件(4. 8)与桩身钢筋笼(2)连接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变刚度调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筒固定件(4.8) 底面焊接有锚筋(4. 2),锚筋(4. 2)插入桩身混凝土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变刚度调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筒的筒壁(4.1) 为金属波纹管或中央外凸的金属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变刚度调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平钢筋笼(3)由调 平纵筋(3. 2 )和调平横筋(3. 1)或/和调平箍筋(3. 3 )焊接而成,所述调平纵筋(3. 2 )平直 或中央外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变刚度调平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上隔板 (4.3)和下隔板(4. 4),上隔板上设置有加劲肋或没有,所述加劲肋为纵向加劲肋(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攀峰
申请(专利权)人:姚攀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