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恩磊专利>正文

建筑用基坑挡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0389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8
本技术的建筑用基坑挡土装置属于防护装置,包括底板和挡土板,底板上后端活动连接有竖支撑板,竖支撑板后侧面与挡土板相固定,底板上前端设有T形块Ⅰ,竖支撑板前侧面设有T形块Ⅱ,支撑机构的两端与T形块Ⅰ和T形块Ⅱ相插接在一起支撑使用;挡土板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升降护板,升降护板底端设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设有螺纹杆,螺纹杆底端与挡土板底部转动连接,挡土板前端面设有调节组件。该装置的支撑机构可对挡土板与底板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使挡土板与基坑侧壁能更好地贴合,提高其支撑效果;T形槽与T形块的配合使支撑机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调节组件能使升降护板上下移动,适用不同深度的基坑支护,还能对其进行限位,保证其稳定性,提高其防护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防护装置,具体涉及建筑用基坑挡土装置


技术介绍

1、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挖的土坑,由于基坑存在坍塌的风险,在施工时,需要对基坑的侧壁使用支护结构进行支撑,来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然而,支护结构在现实的使用中还存在一些弊端,公开号为cn216551977 u,名称为一种建筑用基坑挡土装置,其设计的加强座虽然能够有效改善支护效果,适用于挡土压力大的基坑施工,但是,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基坑侧壁的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使挡板与基坑侧壁的贴合度降低,从而使其支护效果不佳,降低了安全性,而且,其基座与挡板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不能通过调节挡板与基座之间的角度,来提高挡板与基坑侧壁之间的贴合度,实用性差;另外,其挡板的高度是固定的,不能适用于深度不同的基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就是其设计不便于拆卸,运输起来很麻烦,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建筑用基坑挡土装置。

2、本技术的建筑用基坑挡土装置,包括底板和挡土板,所述的底板上后端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ⅰ活动连接有竖支撑板,两个所述的竖支撑板的后侧面均与挡土板相固定,所述的底板上前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t形块ⅰ,两个竖支撑板前侧面的中上部均固定有t形块ⅱ,支撑机构的两端分别与t形块ⅰ和t形块ⅱ相插接在一起支撑使用;所述的挡土板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升降护板,所述的升降护板左右两侧的底端均设有竖直向上的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底端置于空腔内并与挡土板的底部转动连接,螺纹杆下部固定有锥形齿轮ⅰ,所述的挡土板前端左右两侧均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一端贯穿挡土板前侧壁置于空腔内、并在其端头固定有锥形齿轮ⅱ,所述的锥形齿轮ⅰ与锥形齿轮ⅱ相啮合;所述的挡土板的一侧端面设有t形卡块、另一侧端面设有t形卡槽,所述的底板底部均匀设有多个固定钉。

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机构是由套筒式支撑柱、支撑杆、u形支撑架ⅰ和u形支撑架ⅱ构成,所述的套筒式支撑柱的底端与u形支撑架ⅰ的两侧壁通过转轴ⅱ转动连接,支撑杆的上端与u形支撑架ⅱ的两侧壁通过转轴ⅲ转动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的侧壁间隔设有一个以上的圆形贯通孔ⅰ,套筒式支撑柱左右两侧壁均间隔设有一个以上的圆形通孔ⅱ,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置于套筒式支撑柱内、并通过销钉与圆形贯通孔ⅰ和圆形通孔ⅱ的配合将其固定,所述的u形支撑架ⅰ底部设有t形槽ⅰ,u形支撑架ⅱ底部设有t形槽ⅱ,所述的t形槽ⅰ和t形槽ⅱ分别与t形块ⅰ和t形块ⅱ相插接在一起配合使用。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手轮、导向杆和l型限位杆,所述的手轮后端中心位置固定有驱动杆,驱动杆的另一端贯穿挡土板前侧壁置于空腔内并与锥形齿轮ⅱ固定连接,手轮上延其圆周均匀设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孔,所述的导向杆的一端与挡土板前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套接有l型限位杆的一端、l型限位杆的另一端置于定位孔内,在挡土板与l型限位杆之间的导向杆的外壁套接有弹簧。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t形槽ⅰ和t形槽ⅱ均是一端封堵、一端为敞开式结构。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挡土板的长度大于底板的长度。

7、本技术的建筑用基坑挡土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其底板与竖支撑板通过转轴连接,通过支撑机构对挡土板与底板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使挡土板与基坑侧壁能更好地贴合,提高其支撑效果;t形槽与t形块的设计,使支撑机构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同时,使整个装置方便管理和运输;调节组件的设计,使升降护板能上下移动,可以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基坑支护,同时,在手轮使用后对其进行限位,可以保证升降护板安装的稳定性,提高其防护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用基坑挡土装置,包括底板(1)和挡土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后端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Ⅰ活动连接有竖支撑板(3),两个所述的竖支撑板(3)的后侧面均与挡土板(2)相固定,所述的底板(1)上前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T形块Ⅰ(4),两个竖支撑板(3)前侧面的中上部均固定有T形块Ⅱ(5),支撑机构(6)的两端分别与T形块Ⅰ(4)和T形块Ⅱ(5)相插接在一起支撑使用;所述的挡土板(2)内设有空腔(7),空腔(7)内设有升降护板(8),所述的升降护板(8)左右两侧的底端均设有竖直向上的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螺纹杆(9)的底端置于空腔(7)内并与挡土板(2)的底部转动连接,螺纹杆(9)下部固定有锥形齿轮Ⅰ(10),所述的挡土板(2)前端左右两侧均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一端贯穿挡土板(2)前侧壁置于空腔(7)内、并在其端头固定有锥形齿轮Ⅱ(11),所述的锥形齿轮Ⅰ(10)与锥形齿轮Ⅱ(11)相啮合;所述的挡土板(2)的一侧端面设有T形卡块(12)、另一侧端面设有T形卡槽(13),所述的底板(1)底部均匀设有多个固定钉(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基坑挡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机构(6)是由套筒式支撑柱(15)、支撑杆(16)、U形支撑架Ⅰ(17)和U形支撑架Ⅱ(18)构成,所述的套筒式支撑柱(15)的底端与U形支撑架Ⅰ(17)的两侧壁通过转轴Ⅱ转动连接,支撑杆(16)的上端与U形支撑架Ⅱ(18)的两侧壁通过转轴Ⅲ转动连接,所述的支撑杆(16)的侧壁间隔设有一个以上的圆形贯通孔Ⅰ(19),套筒式支撑柱(15)左右两侧壁均间隔设有一个以上的圆形通孔Ⅱ,所述的支撑杆(16)的下端置于套筒式支撑柱(15)内、并通过销钉(20)与圆形贯通孔Ⅰ(19)和圆形通孔Ⅱ的配合将其固定,所述的U形支撑架Ⅰ(17)底部设有T形槽Ⅰ(27),U形支撑架Ⅱ(18)底部设有T形槽Ⅱ(28),所述的T形槽Ⅰ(27)和T形槽Ⅱ(28)分别与T形块Ⅰ(4)和T形块Ⅱ(5)相插接在一起配合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基坑挡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手轮(21)、导向杆(22)和L型限位杆(23),所述的手轮(21)后端中心位置固定有驱动杆(24),驱动杆(24)的另一端贯穿挡土板(2)前侧壁置于空腔(7)内并与锥形齿轮Ⅱ(11)固定连接,手轮(21)上延其圆周均匀设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孔(25),所述的导向杆(22)的一端与挡土板(2)前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套接有L型限位杆(23)的一端、L型限位杆(23)的另一端置于定位孔(25)内,在挡土板(2)与L型限位杆(23)之间的导向杆(22)的外壁套接有弹簧(2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基坑挡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形槽Ⅰ(27)和T形槽Ⅱ(28)均是一端封堵、一端为敞开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基坑挡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土板(2)的长度大于底板(1)的长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用基坑挡土装置,包括底板(1)和挡土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后端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轴ⅰ活动连接有竖支撑板(3),两个所述的竖支撑板(3)的后侧面均与挡土板(2)相固定,所述的底板(1)上前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t形块ⅰ(4),两个竖支撑板(3)前侧面的中上部均固定有t形块ⅱ(5),支撑机构(6)的两端分别与t形块ⅰ(4)和t形块ⅱ(5)相插接在一起支撑使用;所述的挡土板(2)内设有空腔(7),空腔(7)内设有升降护板(8),所述的升降护板(8)左右两侧的底端均设有竖直向上的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螺纹杆(9)的底端置于空腔(7)内并与挡土板(2)的底部转动连接,螺纹杆(9)下部固定有锥形齿轮ⅰ(10),所述的挡土板(2)前端左右两侧均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一端贯穿挡土板(2)前侧壁置于空腔(7)内、并在其端头固定有锥形齿轮ⅱ(11),所述的锥形齿轮ⅰ(10)与锥形齿轮ⅱ(11)相啮合;所述的挡土板(2)的一侧端面设有t形卡块(12)、另一侧端面设有t形卡槽(13),所述的底板(1)底部均匀设有多个固定钉(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基坑挡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机构(6)是由套筒式支撑柱(15)、支撑杆(16)、u形支撑架ⅰ(17)和u形支撑架ⅱ(18)构成,所述的套筒式支撑柱(15)的底端与u形支撑架ⅰ(17)的两侧壁通过转轴ⅱ转动连接,支撑杆(16)的上端与u形支撑架ⅱ(18)的两侧壁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恩磊宋志月董晓磊韩伟业李淑红
申请(专利权)人:韩恩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