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025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7
本申请涉及负压吸附工件的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包括吸附盒,吸附盒的一侧为吸附板,吸附板上设置有多个吸附微孔,吸附板用于吸附待吸附件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层,海绵层对应吸附微孔的位置设置有让位孔。本申请具有提高复合板材或者其它板材搬运合格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负压吸附工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带有负压发生器的普通吸盘或者吸附结构,无法提取过重过长的复合板,比如飞机翅膀叶片;飞机翅膀叶片一般是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如果在吸附的过程中,增加的吸附力会容易让复合板材的表面受损,降低复合板材的合格率。

2、现有技术中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搬运,对于几米长的板材结构还可以保证复合板材的合格率,但是对于十几米长的复合板材则无法保证板材的合格率,多个人工搬运的缺陷在于受力不均,动作无法保持一致性,材料容易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复合板材或者其它板材搬运合格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包括吸附盒,所述吸附盒的一侧为吸附板,所述吸附板上设置有多个吸附微孔,所述吸附板用于吸附待吸附件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对应所述吸附微孔的位置设置有让位孔。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多微孔的负压吸附原理,吸附微孔的孔越小,气体的流速越大,吸附力越小,作用于待吸附件的作用力就越小,因此,可以通过多个吸附微孔的方式,在保证吸附力的同时,减少对待吸附件的伤害;因此可以吸附过大过重的待吸附件,比如复合板材或其它板材,不容易损伤复合板材或其它板材的表面,越长越大的复合板材或其它板材可对应使用更多数量的吸盘结构;相比于人工搬运的过程,本结构能够使得复合板材或其它板材各部位受力的一致性较好,不容易产生倾斜,提高搬运合格率,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复合板材或其它板材的搬运效率。

5、优选地,多个吸附微孔均匀设置于所述吸附板上。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均匀分布的吸附微孔,更加有利于提高复合板材各部位受力的一致性,且可以适配多种板材。

7、优选地,所述让位孔设置为变径孔,所述让位孔整体呈收口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需要保证微孔海绵吸附的特点,由于海绵在压缩的过程中,会使得让位孔的内径变小,从而容易影响气流的大小,设置成收口的结构,减少了海绵压缩过程中对气流的影响,从而保证吸附的稳定性。

9、优选地,所述变径孔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尺寸,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远离所述吸附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吸附微孔的内径尺寸。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层采用整体的结构,压缩程度一致,且开设一大一小的通孔,实现整体收口的结构,易于实现。

11、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深度尺寸。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微孔吸附的前提下,减少内径较小的通孔对气流的影响。

13、优选地,所述海绵层包括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所述第一海绵层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海绵层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海绵层靠近所述吸附板设置,所述第二海绵层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层远离所述吸附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通孔的内径尺寸,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吸附微孔的内径尺寸。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两层的方式实现收口状的结构,易于加工,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可设置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海绵层的材质一致或不一致,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15、优选地,所述第三通孔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第四通孔的深度尺寸。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微孔吸附的前提下,减少内径较小的通孔对气流的影响。

17、优选地,所述吸附微孔的内径尺寸越小,所述海绵层的厚度尺寸越小。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吸附微孔的内径越小,单个吸附微孔的吸附力就越小,且海绵层在缓冲的作用下,还存在一定降低密封性的因素,因此,相应的使得海绵层的厚度降低,有利于保证吸附力的大小,从而保证对复合板材或其它板材吸附的稳定性。

19、优选地,所述吸附板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筋。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有利于保持吸附板的结构强度,使得吸附板在负压的作用下,不容易产生变形,从而使得吸附板和对应的海绵层能够比较贴合地吸附复合板材或其它板材,因此有利于保证待吸附件被吸附的稳定性。

21、优选地,所述海绵层远离所述吸附板的一侧设置有适用于待吸附件的脱模层,所述脱模层对应所述让位孔的位置设置有贯穿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脱模层有助于与待吸附件的表面较为贴合吸附,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对待吸附件的磨损,且进一步提高了对待吸附件的缓冲效果。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采用多吸附微孔结合海绵层的方式对复合板材或其它板材进行吸附,相比于人工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对复合板材或其它板材吸附力的一致性,还有利于提高搬运的未稳定性和合格率;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搬运效率;海绵层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对复合板材或其它板材的损坏;

25、2、脱模层更加有利于适配复合板材或其它板材,从而有利于保持板材的平整度,且有利于进一步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盒(1),所述吸附盒(1)的一侧为吸附板(2),所述吸附板(2)上设置有多个吸附微孔(3),所述吸附板(2)用于吸附待吸附件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层(4),所述海绵层(4)对应所述吸附微孔(3)的位置设置有让位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吸附微孔(3)均匀设置于所述吸附板(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孔(5)设置为变径孔,所述让位孔(5)整体呈收口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孔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2)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孔(13)的内径尺寸,且所述第二通孔(13)位于远离所述吸附板(2)的一侧;所述第一通孔(12)的内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吸附微孔(3)的内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2)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孔(13)的深度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层(4)包括第一海绵层(14)和第二海绵层(15),所述第一海绵层(14)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6),所述第二海绵层(15)上设置有第四通孔(17),所述第一海绵层(14)靠近所述吸附板(2)设置,所述第二海绵层(15)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层(14)远离所述吸附板(2)的一侧,且所述第三通孔(16)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通孔(17)的内径尺寸,所述第三通孔(16)的内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吸附微孔(3)的内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海绵层(14)的厚度尺寸大于第二海绵层(15)的厚度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微孔(3)的内径尺寸越小,所述海绵层(4)的厚度尺寸越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板(2)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筋(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层(4)远离所述吸附板(2)的一侧设置有适用于待吸附件的脱模层(10),所述脱模层(10)对应所述让位孔(5)的位置设置有贯穿孔(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盒(1),所述吸附盒(1)的一侧为吸附板(2),所述吸附板(2)上设置有多个吸附微孔(3),所述吸附板(2)用于吸附待吸附件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层(4),所述海绵层(4)对应所述吸附微孔(3)的位置设置有让位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吸附微孔(3)均匀设置于所述吸附板(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孔(5)设置为变径孔,所述让位孔(5)整体呈收口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孔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2)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孔(13)的内径尺寸,且所述第二通孔(13)位于远离所述吸附板(2)的一侧;所述第一通孔(12)的内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吸附微孔(3)的内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2)的深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孔(13)的深度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孔负压吸附装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珂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泽佑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