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及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80039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6
本技术公布了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及控制系统,包括架体,还包括设于架体一端面的第一夹持部,及设于架体第一夹持部背侧或所述架体外边沿的第二夹持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均用于夹持连接拍摄终端。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包括与所述架体连接的第一球头连接座,还包括调节臂、第二球头连接座、弹性卡持夹、调节件;调节臂两端均设有球头连接槽,分别与所述第一球头连接座、第二球头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球头连接座的另一端与弹性卡持夹连接;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调节臂连接,用于调节调节臂与所述第一球头连接座、第二球头连接座连接紧固度。包括与手持部连接的拍摄按键。架体安置有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同一端面的补光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拍摄装置,具体是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及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数码产品的发展,硬件软件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需要专业的大型摄像机组配合,利用日常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i pad等便携设备也可以拍出媲美专业的大型摄像机组拍摄质量上乘、画面清晰度高、可后期渲染处理编辑度高的影像作品。因此利用这种发展,业余用户自己就可以完成自拍或他人手持拍摄设备协助进行拍摄影像。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0229819.6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手持可拆卸拍摄装置,可以进行夹持屏幕大一些的拍摄设备,利用屏幕同一面的摄像头对被拍摄者进行有限范围的采集影像,以便于拍摄支架与拍摄设备固定,被拍摄者根据拍摄设备同步显示的影像内容,做出对应姿态调整,以便于自己的形象能够被更好的录入拍摄设备。

2、目前,电子数码产品的硬件水平再次提高,便携设备上的摄像头模组防抖功能大幅增强,业余用户们也不再局限于在小范围内的拍摄影像,而是被拍摄者进行想要的活动移动,手持设备的摄影师也会增加一些运镜动作,丰富影视效果,进行采集影像;但是如果采用上述中的手持可拆卸拍摄装置来进行,由于拍摄设备的显示屏幕和摄像头均是朝向被拍摄者的,摄影师盲目移动拍摄架及拍摄设备,想要使用运镜效果动作,显然是一种盲目行为,甚至导致被拍摄者脱离拍摄有效范围,采集影像效果适得其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主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及控制系统,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架体一端面的第一夹持部,及设于所述架体第一夹持部背侧或所述架体外边沿的第二夹持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均用于夹持连接拍摄终端。

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包括与所述架体连接的第一球头连接座,还包括调节臂、第二球头连接座、弹性卡持夹、调节件;所述调节臂两端均设有球头连接槽,分别与所述第一球头连接座、第二球头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球头连接座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卡持夹连接;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调节臂连接,用于调节所述调节臂与所述第一球头连接座、第二球头连接座连接紧固度。

4、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包括环形支撑圈、前面板、后板、支撑立架;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板通过所述支撑立架连接,且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板之间有一容纳空间;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板的外边缘均与所述环形支撑圈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处;所述前面板设有容所述第一夹持部夹持连接的拍摄终端露出的显示通孔;所述后板设有避位通孔;所述架体还设有用于拿持所述架体的手持部。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压板、第一锁紧件;所述压板通过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支撑立架和/或前面板连接,将拍摄终端压持在所述压板与所述前面板之间。

6、进一步地,包括盖板、第二锁紧件,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第二锁紧件与所述支撑立架和/或后板连接,封堵所述避位通孔;所述手持部与所述盖板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部包括主把手、副把手;所述主把手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副把手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主把手两侧。

8、进一步地,包括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拍摄按键。

9、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安置有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同一端面的补光灯。

10、进一步地,包括与所述架体连接的供电模组。

11、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控制系统,包括如前述的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还包括第一拍摄终端,所述第一拍摄终端包括摄像模组、麦克风、显示屏;所述第一拍摄终端安装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拍摄按键无线连接,通过所述拍摄按键控制所述第一拍摄终端采集及显示采集的影像;

12、其中,所述补光灯与所述第一拍摄终端无线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拍摄终端的控制;所述拍摄按键接收触控操作,控制所述摄像模组和/或麦克风采集或停止采集影音信息;所述供电模组与所述第一拍摄终端、补光灯、拍摄按键电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及控制系统,能够通过第一夹持部可以夹持屏幕面积稍大的拍摄设备,并且屏幕朝向和摄像头方向均朝向外侧,屏幕用于实时显示摄像头采集的影像,便于被拍摄者进行调整自己录入的仪态;第二夹持部件可以用来夹持另一部拍摄设备,拿持本拍摄支架的摄影师,可以通过第二夹持部件夹持的拍摄设备实时看到第一夹持部所夹持的拍摄设备摄像头拍摄画面,以便于及时调控本手持便携拍摄支架整体携带拍摄设备进行移动,针对被拍摄者、被拍摄物有着较好的取景范围及进行运镜操作时,可以具有可视参照,因此本拍摄支架弥补了现有的拍摄支架的不足,可以达到更好的运镜拍摄影像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架体一端面的第一夹持部,及设于所述架体第一夹持部背侧或所述架体外边沿的第二夹持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均用于夹持连接拍摄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包括与所述架体连接的第一球头连接座,还包括调节臂、第二球头连接座、弹性卡持夹、调节件;所述调节臂两端均设有球头连接槽,分别与所述第一球头连接座、第二球头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球头连接座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卡持夹连接;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调节臂连接,用于调节所述调节臂与所述第一球头连接座、第二球头连接座连接紧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环形支撑圈、前面板、后板、支撑立架;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板通过所述支撑立架连接,且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板之间有一容纳空间;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板的外边缘均与所述环形支撑圈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处;所述前面板设有容所述第一夹持部夹持连接的拍摄终端露出的显示通孔;所述后板设有避位通孔;所述架体还设有用于拿持所述架体的手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压板、第一锁紧件;所述压板通过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支撑立架和/或前面板连接,将拍摄终端压持在所述压板与所述前面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第二锁紧件,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第二锁紧件与所述支撑立架和/或后板连接,封堵所述避位通孔;所述手持部与所述盖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包括主把手、副把手;所述主把手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副把手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主把手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拍摄按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安置有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同一端面的补光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架体连接的供电模组。

10.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还包括第一拍摄终端,所述第一拍摄终端包括摄像模组、麦克风、显示屏;所述第一拍摄终端安装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拍摄按键无线连接,通过所述拍摄按键控制所述第一拍摄终端采集及显示采集的影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架体一端面的第一夹持部,及设于所述架体第一夹持部背侧或所述架体外边沿的第二夹持部件,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均用于夹持连接拍摄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件包括与所述架体连接的第一球头连接座,还包括调节臂、第二球头连接座、弹性卡持夹、调节件;所述调节臂两端均设有球头连接槽,分别与所述第一球头连接座、第二球头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球头连接座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卡持夹连接;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调节臂连接,用于调节所述调节臂与所述第一球头连接座、第二球头连接座连接紧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环形支撑圈、前面板、后板、支撑立架;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板通过所述支撑立架连接,且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板之间有一容纳空间;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板的外边缘均与所述环形支撑圈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处;所述前面板设有容所述第一夹持部夹持连接的拍摄终端露出的显示通孔;所述后板设有避位通孔;所述架体还设有用于拿持所述架体的手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便携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压板、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华为李跃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玛威尔显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