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建中专利>正文

便携式山地耕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 阅读:3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携式山地耕作机,适用于农业生产翻耕土地及坡度为10°~45°的山坡地耕作。主要构成:机架由角钢,扁钢焊接构成,其前部上端与发动机固连,发动机输出轴上的链轮经链与固定轴上大链轮相连,与大链轮同轴的小链轮经链与从动轴的链轮相连,从动轴键连接的三个犁毂,分别固连呈90°的四个犁座,每个犁座内固连一个犁,犁包括犁身、犁叶,呈88°~98°夹角,相邻犁叶呈反向设置,具有小、轻、重心低,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山地耕作机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山地耕作机,便于携带,适用于农业生产的翻耕土地,特别适用于坡度为10°~45°的山坡地耕作,如配上相应附伴还可用作播种、打场、小运输车等。目前对于10°~45°的山地尚无适用的耕作机械,用牛耕地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现有的拖拉机由于存在以下问题而不能在山地耕作中实际使用:1、现有耕作机用的犁均属牵引式,在山地耕作中需要较在的动力,因而相应地增大体积和重量,这就无法在狭窄的山地小道行走和小块坡地耕作,2、由于体积大、重心高,很容易翻机和下滑,无法用其耕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重心低,工作稳定可靠的便携式山地耕作机。完成本技术任务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其主要构成如下:机架由两条竖向角钢、前方一条、中间两条横向扁钢、后方一条横向角钢焊接构成,两条竖向角钢前部上端与发动机底座固连,发动机输出轴上的链轮经链与固定轴上的大链轮相连,大链轮的同轴上设有小链轮,小链轮经链与从动轴的链轮连接,从动轴链轮与从动轴链连接,从动轴上等间隔地设有三个犁毂,分别经键与从动轴相连,从动轴上三键槽沿周向呈一定角,分别与三个犁毂呈键连接,每个犁毂上固连四个互成90°角的犁座,每个犁座上设有犁插孔,与犁固连,犁由犁身和犁叶构成,相邻犁叶呈反向设置,使犁在耕地时形成螺旋式运动。本技术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外形尺寸(500~550)×(450~500)×(200~300)mm3;重量35kg以下,便于携带;重心低,稳定性好,灵活,有利于山地、小道运行;采用连耕带前行结构,有利于在各种环境条件的平地、山地运行;采用旋转犁运行进行耕作,兼起支撑机身作用,使操作省力;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多数零部件可直接从市场买到;省电、省油:额定功率为3马力、最大耗油量0.8公升/亩;时速可达40公里/小时,旋转犁地面积1亩/小-->时;耕地不留死角;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图1是本技术结构去掉装饰罩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图1去掉外壳的俯视局部剖示意图,图3是图1去掉外壳的前视局部剖示意图。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实施例说明如下:本技术构成如下:机架12由两条角面向上向外的竖向角钢、一条横向扁钢、一条角面向上向外的横向角钢及起骨架作用的两条横向扁钢焊接构成;两条竖向角钢的的前部上端分别经螺栓与发动机9的底座固连,在机架12后部两外侧分别焊有钢管斜支架16,距斜支架下端1/3处设有一横向角钢(图中未示出),与两固定板17一端分别固连,固定板另一端分别与发动机的上端固连,发动机9输出轴上的链轮5与经链36与大链轮18相连接,大链轮和同轴的小链轮19经轴毂支承于固定轴37的轴承上,两块轴架20分别焊接于机架12和斜支架16的尾部,固定轴的两端分别支承于两轴架的斜槽中,用来调节轴的高低后固紧,连接板23一端经销子22和固连于机架后端的槽钢与机架固连,另一端经螺丝25与支撑定位尺24呈螺纹连接,定位尺在连接处设有长槽,松开螺丝25可上下移动定位尺以调节耕深,调好后,拧紧螺丝25,定位尺下端设置成圆弧状,置于地面,起支撑作用,固定轴上的小链轮19经链21与链盒26内的链轮相连接,链盒内的链轮经键与从动轴14相连接,在从动轴上等间隔地设有三组犁13,从动轴两端的键槽位于一条直线上,中间键槽沿周向两端键槽间呈45°角,从动轴上三键槽也可沿圆周方向设置成依次呈30°角,三键槽分别与三个犁毂28呈键连接,每个犁毂分别与互呈90°的四个犁座固连,每个犁座内与一个犁插接后固连,相邻犁叶呈反向设置,链盒26及犁支板33的上端分别与机架12固连,犁支板33及链盒内的犁支板下端经轴承与从动轴14连接,使从动轴支承于两轴承中,从动轴两端分别经垫片35,螺母11,销钉27固紧,犁13由犁身和犁叶构成,犁身两侧呈相应的平滑凹凸曲线,为增加犁头重量,以增大惯性力,犁身前部最大尺寸设置成其最小尺寸的三倍,犁身前端呈尖部的一侧外廓设有犁刃,犁叶犁叶形状是:犁身另一侧与犁身、犁叶交界线约呈120°处设一段直线与由犁身前端尖部顺势的圆弧曲线相交构成,犁叶的圆弧曲线外廓-->设有犁刃,犁叶与犁身呈88~92°角,采用4mm厚的50#钢板一次冲压成型,犁叶起插地、支撑作用,行进旋转时起松土作用,发动机9前部设有强冷风装置用来散热。外设有强冷风罩10和排气筒30,在斜支架上方设有油箱2,离合器操作柄15,油门操作柄(图中未示出),机器上方设有用玻璃钢材料制成的装饰保护罩(图中未示出)。本技术所使用的汽油发动机9、链及链轮离合器操作柄15、油门操作柄,轴承、空气滤清器4、化油器6、管7、排气管29、排气筒30、灯等在市场上均可买到。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作时,打开汽油发动机9,图1表示向前行进状态,输出链轮5经链带动固定轴37上的链轮18转动,小链轮19也转动,经链21带动链盒26内的链轮转动,使与键连接的从动轴14转动,其上的三组犁也随之转动,使耕作机向前行进,犁刃旋转松耕土地,如此反复前行,一直耕作到山顶,基本不留死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山地耕作机,其特征是,其主要构成如下:机架(12)由两条角面向上向外的竖向角钢,一条横向扁钢、一条角面向上向外的横向角钢及两条横向扁钢焊接构成,两竖向角钢的前部上端分别经螺栓与发动机(9)的底座固连,在机架(12)后部两外侧分别焊有钢管斜支架(16),距斜支架下端1/3处设有一横向角钢与两固定板(17)的一端分别固连,固定板另一端分别与发动机的上端固连,发动机输出轴上的链轮(5)经链(36)与大链轮(18)相连接,大链轮和同轴的小链轮(19)经轴毂支承于固定轴(37)的轴承上,两块轴架(20)分别焊接于机架(12)和斜支架(16)的尾部,固定轴的两端分别支承于两轴架的斜槽中,连接板(23)一端经销子(22)和固连于机架(12)后端的槽钢与机架固连,另一端经螺丝(25)与支撑定位尺(24)呈螺纹连接,定位尺在连接处设有长槽,定位尺下端设置成圆弧状,小链轮(19)经链(21)与链盒(26)内的链轮相连接,链盒内的链轮经键与从动轴(14)相连接,从动轴上等间隔地设有三组犁(13),从动轴两端的键槽位于一条直线上,中间键槽沿周向与两端键槽间呈45°角,三键槽分别与三个犁毂(28)呈键连接,每个犁毂分别与互呈90°角的四个犁座(34)固连,每个犁座内与一个犁插接后固连,相邻犁叶呈反向设置,链盒(26)与犁支板(33)的上端分别与机架(12)固连,犁支板(33)及链盒内的犁支板下端经轴承与从动轴(14)连接,犁(13)由犁身和犁叶构成,犁身两侧呈相应的平滑凹凸曲线,犁身前部最大尺寸设置成其最小尺寸的三倍,犁身前端呈尖部的一侧外廓设有犁刃,犁叶形状是:犁身另一侧与犁身、犁叶交界线约呈120°处设一段直线与由犁身前端尖部顺势的圆弧曲线相交构成,犁叶的圆弧曲线外廓设有犁刃,犁叶与犁身间约呈直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山地耕作机,其特征是,其主要构成如下:机架(12)由两条角面向上向外的竖向角钢,一条横向扁钢、一条角面向上向外的横向角钢及两条横向扁钢焊接构成,两竖向角钢的前部上端分别经螺栓与发动机(9)的底座固连,在机架(12)后部两外侧分别焊有钢管斜支架(16),距斜支架下端1/3处设有一横向角钢与两固定板(17)的一端分别固连,固定板另一端分别与发动机的上端固连,发动机输出轴上的链轮(5)经链(36)与大链轮(18)相连接,大链轮和同轴的小链轮(19)经轴毂支承于固定轴(37)的轴承上,两块轴架(20)分别焊接于机架(12)和斜支架(16)的尾部,固定轴的两端分别支承于两轴架的斜槽中,连接板(23)一端经销子(22)和固连于机架(12)后端的槽钢与机架固连,另一端经螺丝(25)与支撑定位尺(24)呈螺纹连接,定位尺在连接处设有长槽,定位尺下端设置成圆弧状,小链轮(19)经链(21)与链盒(26)内的链轮相连接,链盒内的链轮经键与从动轴(14)相连接,从动轴上等间隔地设有三组犁(13),从动轴两端的键槽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建中任进晋张婧文
申请(专利权)人:任建中任进晋张婧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