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吸附整粒大豆嘌呤的方法、低嘌呤大豆及其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吸附整粒大豆嘌呤的方法、低嘌呤大豆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79914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吸附嘌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附整粒大豆嘌呤的方法、低嘌呤大豆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附整粒大豆嘌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大豆、不溶性纳米材料和氯化钙溶液混合,进行浸渍,得到低嘌呤大豆;所述低嘌呤大豆中的嘌呤含量≤1mg/g。所述方法不影响大豆的总体品质,可降低大豆中的嘌呤含量且处理工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附嘌呤,尤其涉及一种吸附整粒大豆嘌呤的方法、低嘌呤大豆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也不断发生变化,国内痛风病患者持续上升。引发痛风病的重要原因是人体内尿酸浓度过高。嘌呤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为:腺嘌呤通过单核苷酸酶和腺苷脱氨酶代谢为次黄嘌呤核苷;鸟嘌呤通过单核苷酸酶代谢为鸟嘌呤核苷。之后,二者分别通过黄嘌呤氧化酶和鸟嘌呤脱氨酶生成黄嘌呤,最终通过黄嘌呤氧化酶代谢为终产物尿酸。当人体内的尿酸代谢系统被破坏,尿酸便会在人体内累积,最终导致痛风病的发生。

2、大豆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摄入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重要食物来源,但同时,大豆也是一种中高嘌呤作物,对于痛风患者的饮食方面造成了影响,他们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补充人体所需蛋白质。嘌呤吸附有利于制成低嘌呤豆制品,目前,国内有通过盐析吸附、活性炭吸附、硅藻土吸附和超声处理等方法降低整粒大豆及相应豆制品中的嘌呤含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盐析吸附和活性炭吸附,由于此二者对于嘌呤物质无特异性吸附作用,且吸附的最适温度为55~70℃,此时大豆中部分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大豆的总体品质会受到影响;对于硅藻土吸附和超声处理等方法,由于处理工艺较为复杂且所需仪器成本较高,难以全面实施。综上所述,这些方法难以完全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整粒大豆嘌呤的方法、低嘌呤大豆及其应用,所述方法不影响大豆的总体品质,可降低大豆中的嘌呤含量且处理工艺简单。</p>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附整粒大豆嘌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大豆、不溶性纳米材料和氯化钙溶液混合,进行浸渍,得到低嘌呤大豆;

5、所述低嘌呤大豆中的嘌呤含量≤1mg/g。

6、优选的,所述氯化钙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5%。

7、优选的,所述大豆和氯化钙溶液的用量比为1g:(4~6)ml。

8、优选的,所述不溶性纳米材料包括mil-101(fe)和/或mil-101(cr)。

9、优选的,所述mil-101(fe)为多孔径纳米材料;

10、所述mil-101(fe)的直径为2.9nm。

11、优选的,所述大豆与不溶性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1g:(4~6)mg。

12、优选的,所述浸渍的温度为25~40℃,时间为2~3h。

13、优选的,所述浸渍完成后,还包括清洗。

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低嘌呤大豆。

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低嘌呤大豆在食品制作领域中的应用。

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附整粒大豆嘌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大豆、不溶性纳米材料和氯化钙溶液混合,进行浸渍,得到低嘌呤大豆;所述低嘌呤大豆中的嘌呤含量≤1mg/g。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通过浸泡处理整粒大豆,在不影响大豆的总体品质的基础上,通过加入不溶性纳米材料,降低大豆中的嘌呤含量,使处理后的大豆的嘌呤含量≤1mg/g,可供痛风病患者正常食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操作简便,原料来源广泛,可以为食品行业生产提供建议;

19、2)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操作简单,能耗少;

20、3)根据实施例的记载,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处理过的中黄13的嘌呤浓度下降至70~84mg/100g,皖黄506的嘌呤含量下降至72~77mg/100g,吸附处理后的大豆中蛋白含量与未处理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724>0.5);油脂含量与未处理的结果也无显著性差异(p=0.679>0.5);嘌呤物质的吸附率为60%以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整粒大豆嘌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钙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和氯化钙溶液的用量比为1g:(4~6)m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溶性纳米材料包括MIL-101(Fe)和/或MIL-101(Cr)。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IL-101(Fe)为多孔径纳米材料;

6.如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与不溶性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1g:(4~6)mg。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的温度为25~40℃,时间为2~3h。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完成后,还包括清洗。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低嘌呤大豆。

10.权利要求9所述低嘌呤大豆在食品制作领域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整粒大豆嘌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钙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和氯化钙溶液的用量比为1g:(4~6)m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溶性纳米材料包括mil-101(fe)和/或mil-101(cr)。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il-101(f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德帅王晓波邱丽娟李然英李娜申一帆尹春王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