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9898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防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包括以下组份:聚醚多元醇20~30份、异氰酸酯30~40份、催化剂1~3份、发泡剂5~10份和阻燃剂5~10份;该聚醚多元醇选自聚丙烯醇、聚丁烯醇、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或其混合物;该异氰酸酯选自二异氰酸酯、三异氰酸酯、四异氰酸酯或其混合物;该催化剂选自有机锡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有机锆化合物或其混合物;该发泡剂选自水、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或其混合物。通过聚氨酯保温材料实现优异的耐候性,低导热性,保温性能效果好,且生产方式简单,有效解决同类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周期长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防护,具体为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的锂亚电池保温防护方式主要是电池外侧包裹隔热材料或者通过聚氨酯发泡剂进行填充,保温效果较差。不良保温防护会导致电池在低温状态下电压急剧下降,放电量大量减少,电池在高温情况下漏电快速增大,电池热量增高,增加电池爆炸的危险,不良的保温防护不仅会影响电池的性能,还会带来安全隐患。在低温状态下,电池的电压可能会急剧下降,导致放电量大量减少。而在高温情况下,电池的漏电会快速增大,热量也会增高,增加了电池爆炸的危险。因此,为了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保温防护技术。

2、目前,动力电池的保温防护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电池外侧包裹隔热材料,另一种是通过聚氨酯发泡剂进行填充。然而,这些传统的保温方式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满足动力电池在各种环境下的性能要求。常用的电池保温材料包括泡棉、塑料泡沫、超细玻璃棉、高硅氧棉、真空绝热板、二氧化硅气凝胶等,其中,气凝胶具有导热系数低、保温效果好、不燃的优势,相比传统保温材料,只需1/5-1/3的厚度即可达到相同的保温效果,在新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通过单一保温材料想要达到理想的电池保温效果就需要将保温材料加厚,这势必会增加电池包的厚度及加工难度。传统的隔热材料往往较厚重,会增加电池的重量和体积,不利于电动汽车的轻量化设计。此外,这些隔热材料的保温效果并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影响,导致电池性能的不稳定。

3、其次,聚氨酯发泡剂虽然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但其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聚氨酯发泡剂的保温性能也受限于其材料本身的热导率,难以达到理想的保温效果。

4、综上所述,传统的动力电池保温防护方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未来,动力电池的保温防护技术将朝着更加环保、高效、轻量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电动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电池保温材料制作过程中工艺繁杂同时保温效果不佳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包括以下组份:聚醚多元醇20~30份、异氰酸酯30~40份、催化剂1~3份、发泡剂5~10份和阻燃剂5~10份。

3、优选的,该聚醚多元醇选自聚丙烯醇、聚丁烯醇、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或其混合物。

4、优选的,该异氰酸酯选自二异氰酸酯、三异氰酸酯、四异氰酸酯或其混合物。

5、优选的,该催化剂选自有机锡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有机锆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6、优选的,该发泡剂选自水、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或其混合物。

7、优选的,该阻燃剂选自三氧化二铝、五氧化二磷、氢氧化铝或其混合物。

8、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s1、设计并制作发泡模具;

10、s2、预混合聚醚多元醇、催化剂、发泡剂和阻燃剂;

11、s3、在预混合物中加入异氰酸酯进行反应;

12、s4、反应后得到聚氨酯保温材料;

13、s5、将聚氨酯保温材料涂覆在动力电池表面;

14、s6、在常温下使涂覆的聚氨酯保温材料自然固化;

15、s7、进行脱模,并进行后续的打磨工序得到成品

16、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预混合过程在室温下进行,并在混合过程中持续搅拌10~20min,以确保各组分充分混合。

17、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反应过程在80~10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时间为2~4h,以确保聚氨酯的完全形成,所述s4步骤中,聚氨酯保温材料在120~150℃的温度下烘烤固化,烘烤时间为1~3h,以确保聚氨酯的物理性能和稳定性。

18、优选的,所述s5步骤中,涂覆过程,采用刷涂、喷涂或浸涂的方式进行,所述s6步骤中,固化时间为24~48h。

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具有显著的保温性能,可有效防止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过热,增强电池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由于过热导致的安全风险。其制备方法简洁灵活,能够根据不同动力电池的形状和尺寸制作合适的模具,通过涂覆方式将保温材料均匀覆盖于电池表面,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能适应各种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动力电池。精确控制制备过程中的各个步骤,确保了聚氨酯保温材料的物理性能和稳定性,增强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在制备过程中,选择环保的发泡剂和阻燃剂,如水和二氧化碳,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提升了产品的环保性能。更为重要的是,该聚氨酯保温材料的组份选择多样化,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调整,提供更为多元化的产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份:聚醚多元醇20~30份、异氰酸酯30~40份、催化剂1~3份、发泡剂5~10份和阻燃剂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该聚醚多元醇选自聚丙烯醇、聚丁烯醇、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或其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异氰酸酯选自二异氰酸酯、三异氰酸酯、四异氰酸酯或其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选自有机锡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有机锆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发泡剂选自水、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或其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阻燃剂选自三氧化二铝、五氧化二磷、氢氧化铝或其混合物。

7.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制备方法,依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预混合过程在室温下进行,并在混合过程中持续搅拌10~20min,以确保各组分充分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反应过程在80~10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时间为2~4h,以确保聚氨酯的完全形成,所述S4步骤中,聚氨酯保温材料在120~150℃的温度下烘烤固化,烘烤时间为1~3h,以确保聚氨酯的物理性能和稳定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中,涂覆过程,采用刷涂、喷涂或浸涂的方式进行,所述S6步骤中,固化时间为24~48h。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份:聚醚多元醇20~30份、异氰酸酯30~40份、催化剂1~3份、发泡剂5~10份和阻燃剂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该聚醚多元醇选自聚丙烯醇、聚丁烯醇、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或其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异氰酸酯选自二异氰酸酯、三异氰酸酯、四异氰酸酯或其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选自有机锡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有机锆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发泡剂选自水、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或其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防护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阻燃剂选自三氧化二铝、五氧化二磷、氢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发应崔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东铭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