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8318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1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及汽车,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设置于汽车的前保险杠下方,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包括固定安装组件、吸能溃缩组件和碰撞保护组件。吸能溃缩组件包括储能连接单元和可滑动吸能单元,储能连接单元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可滑动吸能单元可溃缩地连接于储能连接单元的一端。碰撞保护组件固定设置于可滑动吸能单元远离储能连接单元的一端。储能连接单元相对于固定安装组件朝向远离底盘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设置,可滑动吸能单元和碰撞保护组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储能连接单元的延伸方向与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安装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发生碰撞时碰撞保护组件能够支撑和保护小腿,防止小腿和韧带伤害超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碰撞安全,特别涉及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1、当前汽车厂商普遍采用固定安装式小腿保护系统,固定安装式小腿保护系统的常规保护方法是在前保险杠的下支撑位置保护行人小腿,从而提升车辆在行人法规与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的星级性能。但是固定安装式小腿保护系统在承受碰撞时的支撑位置是固定的,无法动态调整支撑位置。尤其是在suv车型中,由于suv车型的造型以及设计角的原因,下支撑位置往往靠上,支撑位置较高,因此小腿碰撞过程中容易呈c字形绕支撑点向车内旋转,造成小腿与韧带伤害超标。但是现有技术中在汽车的前端设置的固定安装式小腿保护系统中,只设置有前保险杠以及支撑装置,在发生碰撞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保护行人的小腿也无法调整支撑位置,保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前端在和行人发生碰撞的时候,不能很好地保护行人的小腿并且无法调整支撑位置,防护效果较差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设置于汽车的前保险杠下方,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包括固定安装组件、吸能溃缩组件以及碰撞保护组件。固定安装组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汽车的底盘前端。吸能溃缩组件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组件上,包括储能连接单元和可滑动吸能单元,储能连接单元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可滑动吸能单元可溃缩地连接于储能连接单元远离固定安装组件的一端。碰撞保护组件固定设置于可滑动吸能单元远离储能连接单元的一端。

>3、储能连接单元相对于固定安装组件朝向远离底盘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设置,可滑动吸能单元和碰撞保护组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储能连接单元的延伸方向与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安装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安装组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汽车的底盘前端,并用于安装吸能溃缩组件以及碰撞保护组件,碰撞保护组件设置于车头碰撞防护装置的最前端,在发生碰撞时和行人的小腿接触,可滑动吸能单元相对于储能连接单元发生塑性溃缩变形并吸收一部分能量,然后碰撞保护组件和可滑动吸能单元朝向储能连接单元内滑动,滑动过程中另一部分能量传递到储能连接单元通过弹性构件进行压缩储能,然后在小腿发生c形旋转之前,储能连接单元内的弹性构件释放储存的能量,推动可滑动吸能单元以及碰撞保护组件反向滑动,通过碰撞保护组件支撑和保护小腿,防止小腿弯矩与韧带伤害超标。

5、进一步地,本技术公开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能够在发生碰撞时,对车头前端的行人的小腿进行两次保护支撑,第一次防护支撑是在碰撞的初段,小腿在和碰撞保护组件接触时,可滑动吸能单元相对于储能连接单元发生塑性溃缩变形并吸收一部分能量,进行第一次保护。第二次防护支撑是在碰撞的后段,储能连接单元内的弹性复位构件释放储存的能量,推动可滑动吸能单元以及碰撞保护组件反向滑动支撑小腿,防止小腿发生c形旋转,避免小腿弯矩与韧带伤害超标,进而防止发生小腿骨折等现象。并且因为可滑动吸能单元和碰撞保护组件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而储能连接单元是倾斜设置的,因此碰撞保护组件对小腿的两次防护支撑的位置和角度不一样,第二次防护时碰撞保护组件和小腿接触的位置比第一次更低,进而更加有效地保护行人的小腿。

6、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储能连接单元的延伸方向与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安装面之间的夹角在45°~80°范围内。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这个角度范围内,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在对行人的小腿进行防护时能起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8、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储能连接单元包括储能安装盒和设置于储能安装盒内的弹性复位构件。

9、储能安装盒的内部形成有滑动空腔,储能安装盒的后端与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安装面固定连接、远离固定安装组件的前端倾斜向下延伸并设置有开口,弹性复位构件设置在储能安装盒的滑动空腔内,弹性复位构件的一端与固定安装组件抵接,另一端与可滑动吸能单元的端部连接。并且可滑动吸能单元与弹性复位构件相接的一端部套设在滑动空腔内,可滑动吸能单元靠近储能安装盒的一侧顶端与储能安装盒可溃缩地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本实施方式公开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弹性复位构件包括复位弹簧。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复位构件在发生碰撞时的第一次防护过程中被可滑动吸能单元压缩进行储能,在第二次防护过程中弹性复位构件发生复位,推动可滑动吸能单元和碰撞保护组件反向支撑小腿,进而防止小腿弯矩与韧带伤害。

12、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可滑动吸能单元与储能安装盒抵接的一端部设置有可溃缩卡扣,可溃缩卡扣包括卡接母扣和卡接子扣,卡接子扣可溃缩地固定卡接于卡接母扣内,卡接母扣和卡接子扣中的一个固定设置于可滑动吸能单元上,另一个固定设置于储能安装盒上。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滑动吸能单元与储能安装盒抵接的一端部设置有可溃缩卡扣,在发生碰撞之前,可滑动吸能单元与储能安装盒相对固定,当发生碰撞时,可溃缩卡扣发生分离,此时可滑动吸能单元能够相对于储能安装盒进行滑动。设置可溃缩卡扣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14、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自汽车的车头前端朝向车头碰撞防护装置看时,碰撞保护组件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碰撞保护组件包括碰撞保护梁,碰撞保护梁呈中空的管状结构,碰撞保护梁包括一体成形的延伸段以及两个弧形段,两个弧形段分别位于延伸段的两端部。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碰撞保护组件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具有较大的保护范围,能够保护汽车的整个车头前端,并且碰撞保护梁还包括两个弧形段,对车头前端的侧面也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16、优选地,本技术公开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中,碰撞保护梁远离可滑动吸能单元的一侧设置有柔性防护层。柔性防护层能够减少碰撞时对小腿的伤害,安全性能高更。

17、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固定安装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板以及固定支撑板。其中固定连接板呈“l”形,固定连接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底盘上,固定支撑板呈三角形状,固定支撑板的其中一侧边与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侧边与储能连接单元固定连接。

18、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固定安装组件和吸能溃缩组件均设置有两个、并沿碰撞保护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连接板呈“l”形,和底盘有两个连接安装面,安装时更加稳定可靠,并且固定安装组件和吸能溃缩组件设置两个,在发生碰撞时的防护以及溃缩效果更佳。

20、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前述任意一项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

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及汽车,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设置于汽车的前保险杠下方,包括固定安装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设置于汽车的前保险杠下方,所述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连接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安装面之间的夹角在45°~80°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连接单元包括储能安装盒和设置于所述储能安装盒内的弹性复位构件;其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滑动吸能单元与所述储能安装盒抵接的一端部设置有可溃缩卡扣;其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构件包括复位弹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保护组件沿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其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保护梁远离所述可滑动吸能单元的一侧设置有柔性防护层。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安装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板以及固定支撑板;其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组件和所述吸能溃缩组件均设置有两个、并沿所述碰撞保护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0.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设置于汽车的前保险杠下方,所述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连接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安装面之间的夹角在45°~80°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连接单元包括储能安装盒和设置于所述储能安装盒内的弹性复位构件;其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滑动吸能单元与所述储能安装盒抵接的一端部设置有可溃缩卡扣;其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构件包括复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荣贵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