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负极粘结剂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807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负极粘结剂与锂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及装置,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由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和多元醇原位聚合生成并且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粘结剂,包括石墨负极、导电剂、粘结剂、增稠剂、溶剂通过搅拌工艺制成浆料,还包括设有第一涂覆辊组件、第二涂覆辊组件以及烘干辊的制备装置,所述第一涂覆辊组件与第二涂覆辊组件之间通过皮带轮组连接并通过皮带轮组的带动同向转动,所述第一涂覆辊组件以及第二涂覆辊组件内分别设有涂覆辊一、涂覆辊二,所述涂覆辊一先在铜箔集流体上涂覆出间隔有空白区的涂覆区,所述涂覆辊二紧接着在涂覆区上的空白区涂覆粘结剂并且与涂覆辊一的涂覆区在边缘处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负极粘结剂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粘结剂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证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活性物质颗粒间以及活性颗粒与集流体间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且有利于sei膜形成。性能优良的粘结剂对活性物质的膨胀/收缩能够起到一定缓冲作用。

2、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丙烯酸(paa),聚乙烯醇(pva),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等一系列水溶性高分子作为负极粘结剂具有一定优势。这些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通常具有丰富的官能团,能够与活性材料形成强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活性材料和粘结剂的粘附能力。但是通常这类水溶性高分子为长直链结构,当石墨颗粒发生剧烈的体积变化时,不能有效的缓解其体积效应,最终造成材料的粉化、剥离等,使电极失去完整的导电网络,从而造成容量损失。

3、粘结剂在制备成极片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极片进行涂布、辊压,以提高极片的压实密度,进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在涂布过程中,在铜箔集流体会形成涂布区与非涂布区,涂布区中由于不能严格保证涂布的粘结剂厚度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负极粘结剂,其特征在于:由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和多元醇原位聚合生成并且具有三维网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负极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先由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再用多元醇交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结剂配置电池负极浆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石墨负极、导电剂、粘结剂、增稠剂、溶剂通过搅拌工艺制成浆料,所述粘结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5-2.5%。

4.利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极负极浆料制作电池负极极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负极粘结剂,其特征在于:由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和多元醇原位聚合生成并且具有三维网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负极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先由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再用多元醇交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结剂配置电池负极浆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石墨负极、导电剂、粘结剂、增稠剂、溶剂通过搅拌工艺制成浆料,所述粘结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5-2.5%。

4.利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极负极浆料制作电池负极极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的上方且位于底架(1)两个侧面设有对称的两个立板(2),所述立板(2)上依次设有第一涂覆辊组件(3)、第二涂覆辊组件(4)以及烘干辊(5),所述第一涂覆辊组件(3)与第二涂覆辊组件(4)之间通过皮带轮组(6)连接并通过皮带轮组(6)的带动同向转动,所述第一涂覆辊组件(3)以及第二涂覆辊组件(4)内分别设有涂覆辊一(31)、涂覆辊二(41),所述涂覆辊一(31)、涂覆辊二(41)上均设有涂覆轮一(32)、涂覆轮二(42),所述涂覆辊一(31)先在铜箔集流体上涂覆出间隔有空白区的涂覆区,所述涂覆辊二(41)紧接着在涂覆区上的空白区涂覆粘结剂并且与涂覆辊一(31)的涂覆区在边缘处重叠,所述烘干辊(5)将涂覆区的表面进行烘干减少两次涂覆的粘结剂的流动,所述涂覆轮一(32)的与涂覆轮二(42)交错设置并且涂覆轮一(32)的宽度比涂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雪梅晏子聪邹泽贤冯艳王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