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
,特别是涉及由于不同小区到达用户不同延迟的补偿方 法,应用在于协作多点传输CoMP系统中。
技术介绍
长期演进LTE是近两年来3GPP为满足未来通信需求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 目,被视为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3GPP RAN1#53次会议上,Ericsson总结了之前众 多公司提出的“Multi-cell ΜΙΜΟ, Network ΜΙΜΟ”等概念,提出了用“CoMP”这一术语来 表达为数众多但本质相同的多小区协作方案。协作多点传输能够有效降低小区间干扰,提 高小区边缘用户性能。目前,3GPP定义了两种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案协同调度/波束赋型CS/CB和联合 处理JP。这两种方案的区别在于用户的下行数据是由单点传输还是多点传输。对于协同调 度/波束赋型方案,数据来自某个协作小区,且协作点之间联合调度使协作点之间的干扰 消除,因此可以获得复用增益。对于联合处理方案,由于数据来自多小区,因此可以获得分 集增益,使边缘小区的性能提升,但是由于不同小区到达用户的距离不同会造成到达的时 间不同步,产生了小区间的时延差。富士通在提案 Rl-0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中小区间延迟差补偿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当服务小区0与协作小区1进行协作时,用户接收到的信号为:y=[H↓[0]e↑[-j2πτ′k/N↓[FFT]]H↓[1]](***)S+n其中:H↓[0]是服务小区0到用户的信道矩阵,e↑[-j2πτ′k/N↓[FFT]]是由延迟采样点产生的相位旋转因子,τ′是延迟的采样点数,k表示子载波数,N↓[FFT]是快速傅里叶变换点数,H↓[1]是协作小区1到用户的信道矩阵,W↓[0]是服务小区0的预编码矩阵,W↓[1]是协作小区1的预编码矩阵,S是待发送的信号,n是加性高斯白噪声;(2)用户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参考导频C ...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中小区间延迟差补偿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当服务小区0与协作小区1进行协作时,用户接收到的信号为 <mrow><mi>y</mi><mo>=</mo><mfenced open='[' close=']'> <mtable><mtr> <mtd><msub> <mi>H</mi> <mn>0</mn></msub> </mtd> <mtd><msup> <mi>e</mi> <mrow><mo>-</mo><mi>j</mi><mn>2</mn><mi>π</mi><msup> <mi>τ</mi> <mo>′</mo></msup><mi>k</mi><mo>/</mo><msub> <mi>N</mi> <mi>FFT</mi></msub> </mrow></msup><msub> <mi>H</mi> <mn>1</mn></msub> </mtd></mtr> </mtable></mfenced><mfenced open='(' close=')'> <mtable><mtr> <mtd><msub> <mi>W</mi> <mn>0</mn></msub> </mtd></mtr><mtr> <mtd><msub> <mi>W</mi> <mn>1</mn></msub> </mtd></mtr> </mtable></mfenced><mi>S</mi><mo>+</mo><mi>n</mi> </mrow>其中H0是服务小区0到用户的信道矩阵,是由延迟采样点产生的相位旋转因子,τ′是延迟的采样点数,k表示子载波数,NFFT是快速傅里叶变换点数,H1是协作小区1到用户的信道矩阵,W0是服务小区0的预编码矩阵,W1是协作小区1的预编码矩阵,S是待发送的信号,n是加性高斯白噪声;(2)用户根据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兵,张必达,胡宇,臧秀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