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7450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该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包括第一缓冲平台和第二缓冲平台,所述第一缓冲平台、第二缓冲平台上分别安装有主支撑柱和副支撑柱,主支撑柱和副支撑柱上端安装有缓冲弹簧与底座连接,底座上安装有主限位支撑柱和副限位支撑柱,分别安装于主支撑柱和副支撑柱外侧,且主限位支撑柱和副限位支撑柱内侧安装有阻尼感应线圈,第二缓冲平台与底座之间安装有铰链用于缓冲,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水平缓冲杆和蜂鸣器。通过安装多层的减震缓冲装置、两层减震平台以及阻尼减震线圈使得减震效果更好,可靠性更高,同时安装的蜂鸣器更加便于检测的同时能做出报警提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抗震,具体设计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


技术介绍

1、抗震支架一般指建筑物底部的钢结构支撑系统,用于在地震发生时承担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到地基。抗震支架的作用是通过防止地震力矩的传递到结构上部,减小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从而保护建筑物和内部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2、钢结构抗震支架一般是指采用钢材制作的抗震支撑系统。由于钢材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韧性和抗拉强度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钢结构抗震支架是建筑物抗震措施中的重要一环,确保支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安全可靠性。在使用过程中还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使用效果。现有专利(公开号:cn 215802253 u)公开了钢结构抗震支架,包括底座,底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下表面和底座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底座的上表面通过第一铰接座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支撑板的下表面通过第一铰接座铰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铰接座,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铰接座与第二连接杆相连接,第二铰接座内部穿插设置有滑杆,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当装置发生震动的时候,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能够对震动进行缓解,防止震动对装置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滑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该钢结构抗震支架村存在以下问题:1、抗震缓冲装置比较单一,整体都采用伸缩杆与铰链的方式进行连接与缓冲,而且抗震装置一般处于地下,时间久了泥土、沙石等物体容易进入连接处,对连接部分产生磨损,一旦有一个部分的抗震设施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结构的抗震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2、起到抗震作用的钢结构一般都存在于地下,该已经公开的专利对位于地下的钢结构没有进行保护,泥土沙石容易受到挤压或者随着雨水冲刷进入连接处,同时随着时间变化处于地下的钢结构处于潮湿的环境、酸性环境等容易受到腐蚀对结构尤其是对于结构连接处产生破坏;3、无法在发生地震时做出提示,人员无法判断起到抗震作用的钢结构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包括第一缓冲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平台上设置有主支撑柱,所述主支撑柱上侧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上端与底座底面相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平台上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平台,所述第二缓冲平台上设置有副支撑柱,所述副支撑柱上侧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上端与底座底面相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平台上侧设置有铰接座,连接铰链通过两端与铰接座连接,所述连接铰链中间连接有阻尼套杆,所述底座中间设置有主限位支撑柱,所述底座四周设置有副限位支撑柱,所述底座上安装有蜂鸣器,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水平缓冲杆,所述主限位支撑柱和副限位支撑柱内部安装有阻尼感应线圈。

4、优选的,所述连接铰链上端与底座相连,下端与第二缓冲平台上的铰接座连接,中间安装有阻尼套杆限制连接铰链可以上下运动,且连接铰链有一个向中间收缩的力。

5、优选的,所述底座上端安装的水平缓冲杆在底座四周均匀分布,用于在水平方向缓冲震动。

6、优选的,所述主支撑柱和副支撑柱顶端均安装有缓冲弹簧分别安装于主限位支撑柱和副限位支撑柱内部。

7、优选的,所述主支撑柱和主限位支撑柱以及副支撑柱和副限位支撑柱之间均安装有通电的阻尼感应线圈。

8、优选的,所述蜂鸣器与阻尼感应线圈通过导线相连接,当阻尼感应线圈处于工作状态是蜂鸣器会发出警报。

9、优选的,所述连接铰链与铰接座与阻尼套杆上均喷涂有防腐材料。

10、优选的,所述主支撑柱和主限位支撑柱以及副支撑柱和副限位支撑柱之间以及连接铰链的连接处均安装有橡胶垫片。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设置了多层的抗震设施,分别设置有缓冲弹簧、连接铰链以及阻尼感应线圈和橡胶垫,且设置了双层缓冲平台可以多次缓冲,相较于单一的抗震措施而言减震效果更好,且在某个减震措施故障时不影响减震效果,更加可靠、使用寿命更长。

13、2.采用电磁阻尼原理进行减震缓冲,利用电磁阻尼器对地震能量进行消散,通过调节电流和磁场对建筑进行防震控制,减少建筑振动幅度,保护建筑结构和人员安全。

14、3.在底座上安装有蜂鸣器,蜂鸣器与阻尼感应线圈相连接,当阻尼感应线圈处于工作状态是蜂鸣器会发出警报,可以帮助人们判断抗震装置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用于检测或者报警装置更加便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缓冲平台(1)、主支撑柱(101)、缓冲弹簧(102)、第二缓冲平台(2)、连接铰链(3)和阻尼感应线圈(7),所述第一缓冲平台(1)上设置有主支撑柱(101),所述主支撑柱(101)上侧安装有缓冲弹簧(102),所述缓冲弹簧(102)上端与底座(5)底面相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平台(1)上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平台(2),所述第二缓冲平台(2)上设置有副支撑柱(201),所述副支撑柱(201)上侧安装有缓冲弹簧(102),所述缓冲弹簧(102)上端与底座(5)底面相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平台(2)上侧设置有铰接座(202),所述连接铰链(3)通过两端与铰接座(202)连接,连接铰链(3)中间连接有阻尼套杆(4),所述底座(5)中间设置有主限位支撑柱(501),所述底座(5)四周设置有副限位支撑柱(502),所述底座(5)上安装有蜂鸣器(503),所述底座(5)上安装有水平缓冲杆(6),所述主限位支撑柱(501)和副限位支撑柱(502)内部安装有阻尼感应线圈(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铰链(3)上端与底座(5)相连,下端与第二缓冲平台(2)上的铰接座(202)连接,中间安装有阻尼套杆(4)限制连接铰链(3)可以上下运动,且连接铰链(3)有一个向中间收缩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上端安装的水平缓冲杆(6)在底座(5)四周均匀分布,用于在水平方向缓冲震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柱(101)和副支撑柱(201)顶端均安装有缓冲弹簧(102)分别安装于主限位支撑柱(501)和副限位支撑柱(502)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柱(101)和主限位支撑柱(501)以及副支撑柱(201)和副限位支撑柱(502)之间均安装有阻尼感应线圈(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蜂鸣器(503)与阻尼感应线圈(7)通过导线相连接,当阻尼感应线圈(7)处于工作状态时蜂鸣器(503)会发出警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铰链(3)与铰接座(202)与阻尼套杆(4)上均喷涂有防腐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柱(101)和主限位支撑柱(501)以及副支撑柱(201)和副限位支撑柱(502)之间以及连接铰链(3)的连接处均安装有橡胶垫片(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缓冲平台(1)、主支撑柱(101)、缓冲弹簧(102)、第二缓冲平台(2)、连接铰链(3)和阻尼感应线圈(7),所述第一缓冲平台(1)上设置有主支撑柱(101),所述主支撑柱(101)上侧安装有缓冲弹簧(102),所述缓冲弹簧(102)上端与底座(5)底面相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平台(1)上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平台(2),所述第二缓冲平台(2)上设置有副支撑柱(201),所述副支撑柱(201)上侧安装有缓冲弹簧(102),所述缓冲弹簧(102)上端与底座(5)底面相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平台(2)上侧设置有铰接座(202),所述连接铰链(3)通过两端与铰接座(202)连接,连接铰链(3)中间连接有阻尼套杆(4),所述底座(5)中间设置有主限位支撑柱(501),所述底座(5)四周设置有副限位支撑柱(502),所述底座(5)上安装有蜂鸣器(503),所述底座(5)上安装有水平缓冲杆(6),所述主限位支撑柱(501)和副限位支撑柱(502)内部安装有阻尼感应线圈(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钢结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铰链(3)上端与底座(5)相连,下端与第二缓冲平台(2)上的铰接座(202)连接,中间安装有阻尼套杆(4)限制连接铰链(3)可以上下运动,且连接铰链(3)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佩先周君贾璐王雅龙肖超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