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抑制漏光结构的光学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7151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具有抑制漏光结构的光学触控装置,其包含第一导光柱、第二导光柱及间隔结构。该第一导光柱具有第一端面,该第二导光柱具有第二端面。该第二导光柱邻近于该第一导光柱设置,使得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相对。该间隔结构设置于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之间且密贴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藉此,在该第一导光柱及该第二导光柱中传导的光线直接从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漏出的情形可被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光学触控装置,尤指一种具有抑制漏光结构的光学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影像显示技术不断地进步,触控式萤幕因为具有可直接透过接触方 式进行输入的优点,已成为现今市面上常见的一种显示装置,并且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电子 产品中,例如自动柜员机、销售点终端机、游客导览系统或工业控制系统等。在光学触控装 置的领域中,有以撷取触控区域的影像作为判断触控位置者,其利用指示物(例如使用者 的手指)遮住背景光以在撷取的影像中侦测影像变化的区域,进而作为推算触控位置的基 石出。在实际应用中,前述背景光通常以光源搭配导光构件形成,但当触控屏幕的边长 过长,又导光构件的制造难以克服长度方向上的均质性时,导光构件通常制成一定长度以 内,再以二个以上的导光构件串接以组成逻辑上单一导光结构。然而无论如何设计两相邻 接的导光构件的连接介面的几何尺寸,在制造公差、物理特性(例如冷缩热胀)的影响下, 缝隙始终存在。缝隙将使得在导光构件传导的光线经导光构件的端面射出后,从缝隙漏出, 造成在缝隙附近相当范围的区域的背景光强度过强。当对应该区域的光信号影像有明显超 出信号处理容许水平时,易造成前述信号的下降程度不足并被判断为发生遮光现象,此与 实际触控动作不一致的判断结果将造成在该区域的触控失效。又由于前述缝隙往往影响触 控屏幕的中间部分,对触控设计及使用者使用上造成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触控装置,其具有抑制漏光结构,可将背景 光强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避免因漏光而造成无法正确判读触控位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触控装置包含第一导光柱、第二导光柱及间隔结构。该第一导光柱 具有第一端面,该第二导光柱具有第二端面。该第二导光柱邻近于该第一导光柱设置,使得 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相对。该间隔结构设置于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之间且密贴该 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光学触控装置,间隔结构包含填充物,该填充物密贴该第一端 面及该第二端面。具体地,该填充物可以切齐第一导光柱与第二导光柱的柱面,也可以切齐 第一导光柱的柱面而覆盖第二导光柱的部分柱面,还可以同时涵盖部分柱面。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光学触控装置,填充物是由不透光物质制成。进一步地,该不透 光物质为黑色的弹性高分子聚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光学触控装置,填充物是由透光物质制成。进一步地,该透光物 质为固化的胶水。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光学触控装置,间隔结构包含第一不透光涂层及第二不透光涂 层,该第一不透光涂层设置于该第一端面上,该第二不透光涂层设置于该第二端面上。进一步地,第一不透光涂层是吸光涂层。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光学触控装置,第一导光柱具有邻接该第一端面的第一出光面 及相对于该第一端面的第一入光端面,该第二导光柱具有邻接该第二端面的第二出光面及 相对于该第二端面的第二入光端面。进一步地,光学触控装置还包含指示区域、第一光源模 组及第二光源模组,该指示区域具有侧边,该第一导光柱及该第二导光柱设置于该侧边以 使得该第一出光面及该第二出光面朝向该指示区域,该第一光源模组连接该第一入光端面 以使该第一光源模组发射的第一光线经由该第一入光端面进入该第一导光柱,该第二光源 模组连接该第二入光端面以使该第二光源模组发射的第二光线经由该第二入光端面进入 该第二导光柱。藉此,在该第一导光柱及该第二导光柱中传导的光线直接从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 端面漏出的情形可被大幅抑制,使得在此区域的背景光强度可获得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前 述目的可采用阻隔光线穿过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的方式,或采用导引穿过该第一端面 及该第二端面的光线的方式来实现。前者例如以不透光物质填充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 间的空隙,或以不透光涂层涂布于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上。后者例如以透光物质填充 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间的空隙以使穿过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的光线仍在其中传 导;换言之,该第一导光柱与该第二导光柱形成单一导光柱。相较于先前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触控装置能大幅减轻或排除光线自两导光构件间 的缝隙处漏出而造成局部区域背景光强度过强的影响,解决了先前技术中因导光构件衔接 处漏光而造成无法正确判读触控位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光学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导光柱与第二导光柱衔接处的放大图。图3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导光柱与第二导光柱衔接处的放大图。图4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导光柱与第二导光柱衔接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 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其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光学触控装置1的示意图。光学触 控装置1包含指示区域12、第一光源模组14、第二光源模组16、第一导光柱18、第二导光柱 20、间隔结构22、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4及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6。光学触控装置1通常整合 至一显示面板,因此前述指示区域12可直接定义在该显示面板上,并且指示区域12的范围 与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范围相当。指示区域12具有侧边122、第一角落124及第二角落126。第一导光柱18具有第 一端面182、邻接第一端面182的第一出光面184及相对于第一端面182的第一入光端面 186。第二导光柱20具有第二端面202、邻接第二端面202的第二出光面204及相对于第 二端面202的第二入光端面206。第一导光柱18与第二导光柱20相互邻近设置于第一侧 边122,使得第一端面182与第二端面202相对并且第一出光面184及第二出光面204朝向指示区域12。第一光源模组14连接第一入光端面186以使第一光源模组14发射的第一 光线142 (以虚线绘示于图中)经由第一入光端面186进入第一导光柱18并自第一出光面 184射出。第二光源模组16连接第二入光端面206以使第二光源模组16发射的第二光线 162 (以虚线绘示于图中)经由第二入光端面206进入第二导光柱20并自第二出光面204 射出。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4及第二影像感测元件26分别设置于第一角落124及第二角落 126,用以撷取指示区域12内的影像。间隔结构22设置于第一端面182与第二端面202之 间且密贴第一端面182及第二端面202。 请参阅图2,其为图1中第一导光柱18与第二导光柱20衔接处的放大图。间隔结 构22包含填充物222,填充物222密贴第一端面182及第二端面202,藉以防止在第一导光 柱18及/或第二导光柱20内传导的第一光线142及/或第二光线162自第一端面182及 /或第二端面202漏出。在实际应用中,填充物222可由不透光物质制成,第一光线142及 第二光线162不会穿过第一端面182及第二端面202,因此第一影像感测元件24或第二影 像感测元件26撷取的影像,在对应间隔结构22的区域不会有过亮的情形,解决了先前技术 因端面漏光而造成特定区域背景光强度过强以致无法正确判读触控位置的问题。前述不透 光物质可用不透光胶状物质贴着于第一端面182及第二端面202上,亦可使用黑色的弹性 高分子聚合物(例如橡胶、硅胶或弹性工程塑胶,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预压缩设置于第一 端面182及第二端面202之间,使得纵使第一端面182与第二端面202间的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导光柱,具有第一端面;第二导光柱,具有第二端面,该第二导光柱邻近于该第一导光柱设置,且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相对;以及间隔结构,设置于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之间且密贴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光学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导光柱,具有第一端面;第二导光柱,具有第二端面,该第二导光柱邻近于该第一导光柱设置,且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相对;以及间隔结构,设置于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二端面之间且密贴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间隔结构包含填充物,该填充物 密贴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二端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填充物是由不透光物质制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不透光物质为黑色的弹性高分子 聚合物。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填充物是由透光物质制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光物质为固化的胶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间隔结构包含第一不透光涂层及 第二不透光涂层,该第一不透光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杰廖昱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