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6447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15
本技术涉及一种屋面抗风揭棚顶用支座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支座机构,包括抗风支座,所述抗风支座的通过螺杆a与压板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压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两个纵向压块,通过将两个屋面的连接处折叠插入抗风支座内部,螺杆a将压板、屋面与抗风支座进行连接,压板对屋面进行横压,通过纵向压块将多个抗风支座之间相互连接,同时对屋面进行横压,增加屋面的抗风揭承载力,通过螺杆b将纵向压块和屋面与抗风支座之间固定,以增加屋面与抗风支座咬合处的承载力,避免其脱扣,解决了现有装置只提高了直立锁边屋面薄弱环节的承载力,而未解决金属屋面的抗风揭承载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座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屋面抗风揭棚顶用支座机构。


技术介绍

1、金属屋面系统具有质量轻、施工速度快、外形美观等优点,从而被广泛应用机场、火车站、大型展馆、影剧院等屋面。在工程实践中,直立锁边结构的金属屋面板应用最为广泛。

2、现有装置采用直立锁边金属屋面系统的加固装置主要有抗风夹,抗风夹可有效提高金属屋面板与t型支座咬合处的承载力,避免该处的脱扣破坏。但该装置装上之后,薄弱环节转移到屋面板与t型支座连接的根部或者抗风夹沿纵向的边缘处,故在强风作用下,直立锁边金属屋面系统仍会发生风揭破坏。该装置只是单纯提高了直立锁边金属屋面系统薄弱环节的承载力,而未从根本上解决金属屋面系统的抗风揭承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座机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座机构,包括抗风支座,所述抗风支座的通过螺杆a与压板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压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两个纵向压块,所述纵向压块的下表面通过螺栓与横向压条的内壁的下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横向压条的下表面与屋面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屋面的上表面与压板的下表面贴合。

3、优选的,所述压板的下表面固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屋面相对的一面贴合。

4、优选的,所述抗风支座的形状为u型。

5、优选的,所述横向压条的内壁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

6、优选的,左侧所述纵向压块的右侧面通过螺杆b与右侧纵向压块的右侧面可拆卸连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8、本技术,通过将两个屋面的连接处折叠插入抗风支座内部,螺杆a将压板、屋面与抗风支座进行连接,压板对屋面进行横压,通过纵向压块将多个抗风支座之间相互连接,同时对屋面进行横压,增加屋面的抗风揭承载力,通过螺杆b将纵向压块和屋面与抗风支座之间固定,以增加屋面与抗风支座咬合处的承载力,避免其脱扣,解决了现有装置只提高了直立锁边屋面薄弱环节的承载力,而未解决金属屋面的抗风揭承载力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座机构,包括抗风支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支座(1)的通过螺杆a(4)与压板(2)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压板(2)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两个纵向压块(7),所述纵向压块(7)的下表面通过螺栓与横向压条(8)的内壁的下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横向压条(8)的下表面与屋面(6)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屋面(6)的上表面与压板(2)的下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的下表面固接有卡块(3),所述卡块(3)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屋面(6)相对的一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支座(1)的形状为U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压条(8)的内壁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座机构,其特征在于:左侧所述纵向压块(7)的右侧面通过螺杆b(5)与右侧纵向压块(7)的右侧面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座机构,包括抗风支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风支座(1)的通过螺杆a(4)与压板(2)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压板(2)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两个纵向压块(7),所述纵向压块(7)的下表面通过螺栓与横向压条(8)的内壁的下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横向压条(8)的下表面与屋面(6)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屋面(6)的上表面与压板(2)的下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的下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泽都孙徐陈乔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鑫歆杰质量检验检测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