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于植入治疗脑 动脉瘤血管的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背景资料脑动脉瘤是脑动脉血管壁局部薄弱而产生的瘤样突起,好发于脑动脉分叉和主干 的分叉处。脑动脉瘤破裂是一种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疾病,85%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脑 动脉瘤破裂引起的。未破裂动脉瘤每年发生破裂出血的危险介于-2%之间,曾经破裂 过的动脉瘤有更高的出血率。脑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为15% -20% ;多数脑动 脉瘤破裂出血后,破口会被凝血块封闭而暂时停止出血,但随着周围血块的溶解,动脉瘤可 能再次破溃出血;脑动脉瘤二次出血的死亡率高达80%。因此,脑动脉瘤治疗的目的是要 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或再次破裂。脑动脉瘤治疗方法因动脉瘤不同情况而异,有传统的开 颅脑动脉瘤夹闭或动脉瘤包裹术、血管治疗术。近期一项随机临床试验国际蛛网膜下腔出 血动脉瘤试验协作组ISAT(International Subarachnoid Aneurysm Trial)对血管内弹簧 圈栓塞和神经外科夹闭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较后者能够降低患者接受治疗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脑动脉瘤血管内支架,设有圆管状的编织网管结构的支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网管中间部分为致密编织的致密段(2),致密段(2)两端分别为近端稀疏段(3a)和远端稀疏段(3b);所述近端稀疏段(3a)的近端面为截柱斜面,所述远端稀疏段(3b)的远端面为截柱斜面,近端稀疏段(3a)的截柱斜面和远端稀疏段(3b)的截柱斜面与支架(6)轴线成45°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脑动脉瘤血管内支架,设有圆管状的编织网管结构的支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网管中间部分为致密编织的致密段(2),致密段(2)两端分别为近端稀疏段(3a)和远端稀疏段(3b);所述近端稀疏段(3a)的近端面为截柱斜面,所述远端稀疏段(3b)的远端面为截柱斜面,近端稀疏段(3a)的截柱斜面和远端稀疏段(3b)的截柱斜面与支架(6)轴线成45°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动脉瘤血管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稀疏段(3a)前 伸的近端端部连接有近端示标(Ia),所述远端稀疏段(3b)前伸的远端端部连接有远端示 标(Ib),近端示标(Ia)和远端示标(Ib)的轴线与支架(6)轴线平行,互为180°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动脉瘤血管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示标(Ia)和远 端示标(Ib)形状为圆柱状,近端示标(Ia)与推送导丝(4)的远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脑动脉瘤血管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段(2)长度为 3mm至30mm,近端稀疏段和远端稀疏段长度分别为Imm至15mm,网管内径为2mm至6mm,致 密段网孔密度为20个节点至195个节点/每英尺,近端稀疏段和远端稀疏段网孔密度为20 个节点至150个节点/每英尺,所述近端示标和远端示标长度为0. Imm至5mm,外径为0. 2mm 至 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脑动脉瘤血管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段(2)长度为 5mm,近端稀疏段和远端稀疏段长度分别为2mm,网管内径为4mm,致密段网孔密度为75个节 点/每英尺,近端稀疏段和远端稀疏段网孔密度为55个节点/每英尺,所述近端示标和远 端示标长度为0. 5mm,外径为1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脑动脉瘤血管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设置在输 送装置的输送导管(5)内,输送导管(5)远端内壁设置有环形的输送导管远端示标(7)。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脑动脉瘤血管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用8根至 288根,直径0. 02mm至0. 06mm的钼金丝、金丝、钨丝、钽丝、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NiTi形 状记忆合金丝与钼丝复合或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与金丝复合,编织近端稀疏段(3a)和远 端稀疏段(3b);再增加8根至288根,直径0.01mm至0.04mm的钼金丝、金丝、钨丝、钽丝、 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与钼丝复合或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与金丝复 合,编织致密段(2);所述近端示标(la)、远端示标(Ib)和输送导管远端示标(7)的材料采 用钼合金、镍钛合金或金合金。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脑动脉瘤血管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用8根,直 径为0. 05mm的钼金丝、金丝、钨丝、钽丝、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与钼 丝复合或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与金丝复合,编...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