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内应力处理,具体为一种金属内应力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金属构件在工程中经过加工(焊接、锻压、铸造等)后,构件内部产生残余拉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导致微观原子晶格处于不平衡状态[221,从而使构件服役安全存在隐患。一方面残余应力可能会使材料的强度降低,对于塑性较差或者局部材料难以发生塑性滑移的材料,发生脆性开裂的可能性增大。另一方面,应力集中的区域更容易成为疲劳裂纹和应力腐蚀裂纹的起点,在外力的作用下,裂纹会快速扩展造成脆性断裂。
2、在实际的工程生产中,主要有三种调整或者消除残余拉应力的方法,分别为自然时效法(natural stress relief)、热时效法(thermal stress relief)和振动时效法(vibration stress relief)。
3、振动时效在钢铁合金领域已经较为普及,然而将其应用于铝合金领域的工程实例比较少见。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车身轻量化的需求,采用振动时效消除车体焊后残余应力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铝合金,焊后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内应力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平台(1),所述操作平台(1)的一侧设置有热时效组件,所述热时效组件用于对金属工件进行热时效处理减少残余应力,所述操作平台(1)的另一侧设置有振动时效组件,所述振动时效组件用于对金属工件进行振动时效处理进一步减少残余应力,所述操作平台(1)上且位于热时效组件和振动时效组件之间设置有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用于将金属工件从热时效组件转移到振动时效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内应力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时效组件包括侧板(2),所述侧板(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3),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内应力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平台(1),所述操作平台(1)的一侧设置有热时效组件,所述热时效组件用于对金属工件进行热时效处理减少残余应力,所述操作平台(1)的另一侧设置有振动时效组件,所述振动时效组件用于对金属工件进行振动时效处理进一步减少残余应力,所述操作平台(1)上且位于热时效组件和振动时效组件之间设置有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用于将金属工件从热时效组件转移到振动时效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内应力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时效组件包括侧板(2),所述侧板(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3),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3)之间转动连接有同步轴(4),所述同步轴(4)上套设有同步器(5),所述同步轴(4)上固定连接有花键(6),所述同步器(5)上开设有键槽(7),所述花键(6)位于键槽(7)的内部,所述同步器(5)与同步轴(4)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同步器(5)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同步器(5)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动带轮(8),两个所述同步器(5)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步环(9),所述同步环(9)的曲面开设有环槽(10),所述侧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增高架(11),所述第一增高架(11)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增高架(11)上设置有移动台(12),所述移动台(12)的下方设置有连接轨道(13),所述第一增高架(11)的顶部开设有轨道槽(14),所述移动台(12)通过连接轨道(13)和轨道槽(14)与第一增高架(11)之间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内应力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12)上固定连接有同步板(15),所述同步板(15)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同步轮(16),两个所述同步轮(16)分别延伸至两个同步环(9)的环槽(10)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内应力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12)上安装有连接座(17),所述连接座(17)上贯穿有转轴(18),两个所述转轴(18)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被动带轮(19),所述被动带轮(19)与主动带轮(8)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轴(18)相互靠近的一侧安装有电动夹具(20),所述电动夹具(20)用于夹持固定金属工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内应力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高架(11)上设置有液压杆(21),两个所述第一增高架(11)上的液压杆(21)相对设置,所述液压杆(21)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征威,汪嵘,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科大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