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Al@M@Al复合铝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Al@M@Al复合铝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5572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l@M@Al复合铝粉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Al@M@Al复合铝粉为“铝‑二金属‑铝”夹心结构复合铝粉,内核为铝粉,夹心层为5~20nm的铜、铁或镍包覆层,外壳为1~2μm的铝单质薄膜,先通过化学还原法在铝粉表面包覆一层铜、铁或镍,再通过磁控溅射法沉积一层铝单质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Al@M@Al复合铝粉较原铝粉粒径只增加1‑2μm,明显提高了铝粉的反应完成率,且燃烧热值明显高于核壳结构的M@Al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含能材料领域,涉及一种al@m@al复合铝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铝粉是火炸药行业中最常用的金属燃料,其可以大幅提高炸药的爆热和作功能力,提高弹药的毁伤效能。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铝粉展示出比传统铝粉更为优异的性能,例如将纳米铝粉应用于混合炸药中,可以改善混合炸药的多项性能,如爆速、爆热、冲击波超压峰值等,将铝粉应用于推进剂中可以显著增加推进剂的燃烧热,提高火箭发动机的比冲。然而,铝作为一种活泼金属材料,极易与空气中氧气、水等反应,导致铝表面生成厚度为0.5-4nm、包含氧化铝等组分的钝化层。钝化层的存在可以抑制铝颗粒的进一步氧化,但钝化层(主要是氧化铝)融解温度高,将导致铝粉的点火温度升高、燃速降低等。微米级铝粉主要优点在于活性铝含量高,但表面存在的一定厚度钝化层,将加剧其在燃烧过程中铝核的凝聚,使铝粉燃速降低甚至燃烧不完全。而纳米铝粉燃速快,点火温度低,但纳米厚度钝化层的存在将明显降低材料活性铝的含量和能量密度。同时,纳米颗粒极高的比表面积将导致颗粒易于团聚,而颗粒表层钝化层的生成和增长将加剧这一现象,进而不利于铝粉的有效分散,影响纳米铝粉的快速能量释放。

2、为抑制铝颗粒表面钝化层的生成和增长,常用办法有两种:一是利用真空或者保护气体对颗粒进行保护,使金属铝无法接触到氧化剂,从而防止被氧化。这要求铝粉在生产、运输、成品化等过程中处于外部环境保护状态,极大的增加了使用成本,且铝粉作为含能材料使用时可能会与固体氧化剂混合,而铝粉尤其是纳米铝粉在较高温度下会与固体氧化剂反应,因此该方法对含能铝粉进行保护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利用表面改性技术对颗粒表面进行处理改性,改善微纳米颗粒表面的化学和物理特性,从而抑制颗粒表面的氧化反应,这是目前活泼金属表面处理的通用办法。

3、近年,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具有核壳结构的含能铝粉相关研究,用于改善铝粉的点火、燃烧和存储等性能。中国专利cn 112250530b公开了一种双层核壳结构铝热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双层核壳结构铝热剂包括微米级铝颗粒核心、pvdf层和金属氧化物层,其中,pvdf层包覆在铝颗粒表面,金属氧化物层包覆在pvdf层表面,其改进型铝热剂的燃烧热值为19000~24500j/g。中国专利cn 114853554 a公开了一种具有催化效应的铝铜核壳结构金属燃料,由包括内核和外壳的核壳结构组成,其中内核为微米al粉,外壳为cu包覆层,二者紧密结合。上述方法均通过制备核壳结构来改善铝粉的性能,然而核壳结构最外层的材料均为非铝材料(金属氧化物或者铜),而不同种类的非铝材料在应用中会伴随着相适应性的问题,从而影响铝粉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l@m@al复合铝粉及其制备方法。

2、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al@m@al复合铝粉,为“铝-二金属-铝”夹心结构复合铝粉,内核为铝粉,夹心层为二金属包覆层,外壳为铝单质薄膜,所述的二金属为铜、铁或镍,其中,夹心层厚度为5~20nm,外壳厚度为1~2μm。

4、进一步地,铝粉为含能材料领域常规使用的微米级铝粉,其形状为球形,优选为中粒径(d50)为10~60μm的微米级铝粉。

5、进一步地,二金属包覆层通过化学还原法包覆在铝粉表面。

6、进一步地,铝单质薄膜通过磁控溅射法沉积在二金属包覆层表面。

7、上述al@m@al复合铝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1)采用化学还原法,在铝粉表面包覆一层二金属包覆层,得到核壳结构的m@al粉;

9、(2)采用磁控溅射法在核壳结构的m@al粉表面沉积一层铝单质薄膜,得到al@m@al复合铝粉。

10、进一步地,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将二金属盐、次磷酸钠、硼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溶于水中,调节并稳定混合溶液的ph=8.5~9.5,加入铝粉,在40~60℃下反应5~120min,反应结束后,过滤,水洗,乙醇洗,干燥,得到核壳结构的m@al粉。

11、本专利技术中的二金属盐为铜盐、铁盐、镍盐,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以硫酸铜、氯化镍和三氯化铁为例。

12、优选地,混合溶液中,二金属盐的浓度为6~10g/l,次磷酸钠的浓度为23~28g/l,硼酸钠的浓度为30~40g/l,乙二胺四乙酸的浓度为2~5g/l,采用氢氧化钠或者硫酸溶液调节ph。

13、进一步地,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以铝板作为靶材,抽真空至溅射腔体所达到的背景真空8.0×10-4pa后,通入氩气,在核壳结构的m@al粉表面镀上一层铝单质薄膜,得到al@m@al复合铝粉。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5、本专利技术先将铜、铁或镍包覆在al粉表面,铜、铁或镍可以催化铝粉的燃烧,然后在外层包覆铝单质薄膜,进而避免了“夹心层”铜、铁或镍对原配方药剂的影响。同时,通过控制夹心层和外壳的包覆厚度,使得制备的夹心结构的al@m@al复合铝粉较原铝粉粒径只增加1-2μm,具有高的反应完成率和燃烧热值。通过测试,al@cu@al复合铝粉的反应完成率较铝粉提升了10-20%,而燃烧热值较cu@al提升了2-4kj/g。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l@M@Al复合铝粉,其特征在于,为“铝-二金属-铝”夹心结构复合铝粉,内核为铝粉,夹心层为二金属包覆层,外壳为铝单质薄膜,所述的二金属为铜、铁或镍,其中,夹心层厚度为5~20nm,外壳厚度为1~2μ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l@M@Al复合铝粉,其特征在于,铝粉为中粒径为10~60 μm的微米级铝粉,形状为球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l@M@Al复合铝粉,其特征在于,二金属包覆层通过化学还原法包覆在铝粉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l@M@Al复合铝粉,其特征在于,铝单质薄膜通过磁控溅射法沉积在二金属包覆层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l@M@Al复合铝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将二金属盐、次磷酸钠、硼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溶于水中,调节并稳定混合溶液的pH=8.5~9.5,加入铝粉,在40~60℃下反应5~120min,反应结束后,过滤,水洗,乙醇洗,干燥,得到核壳结构的M@Al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二金属盐为铜盐、铁盐、镍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二金属盐为硫酸铜、氯化镍或三氯化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溶液中,二金属盐的浓度为6~10g/L,次磷酸钠的浓度为23~28g/L,硼酸钠的浓度为30~40g/L,乙二胺四乙酸的浓度为2~5g/L,采用氢氧化钠或者硫酸溶液调节pH。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以铝板作为靶材,抽真空至溅射腔体所达到的背景真空8.0×10-4Pa后,通入氩气,在核壳结构的M@Al粉表面镀上一层铝单质薄膜,得到Al@M@Al复合铝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l@m@al复合铝粉,其特征在于,为“铝-二金属-铝”夹心结构复合铝粉,内核为铝粉,夹心层为二金属包覆层,外壳为铝单质薄膜,所述的二金属为铜、铁或镍,其中,夹心层厚度为5~20nm,外壳厚度为1~2μ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l@m@al复合铝粉,其特征在于,铝粉为中粒径为10~60 μm的微米级铝粉,形状为球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l@m@al复合铝粉,其特征在于,二金属包覆层通过化学还原法包覆在铝粉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l@m@al复合铝粉,其特征在于,铝单质薄膜通过磁控溅射法沉积在二金属包覆层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l@m@al复合铝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将二金属盐、次磷酸钠、硼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溶于水中,调节并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世新刘晓梦王贵宗高文晨季相池肖露刘林林郜俊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智仁景行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