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人体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5271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7
本技术公开了仿人体模型,包括仿人体壳体,所述仿人体壳体内部为空心设置,所述仿人体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肺部仿真壳体,所述仿人体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测试空心小球,所述测试空心小球连通有注药管,所述注药管远离所述测试空心小球的一端密封贯穿所述仿人体壳体后设置在所述仿人体壳体的外部;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仿人体壳体、肺部仿真壳体配合注药管和十二个测试空心小球进行扫描测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扫描时无法完全体现人体信号分布情况的问题,有效提高仿真扫描的一致性,通过设置的注药管配合测试空心小球,可以通过注药管对测试空心小球内部注射放射性药物,同时起到对测试空心小球进行支撑固定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学影像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特别涉及仿人体模型


技术介绍

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反映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的显像设备。它是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萄糖等人体代谢物作为显像剂,通过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来反映其代谢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谢信息。

2、公告号为cn212466008u的中国授权专利公开了一种pet/ct性能检测模体,包括pet图像质量检测模块和ct性能检测模块组成,两模块连接成整体,一次能检测pet性能和ct性能,空心球除包括依标准规定分布的6个空心球外,增加了2个4mm空心球和7mm空心球,能检测微小病灶的pet图像质量,能定性评估空间分辨率。肺部插件上下端卡在pet图像质量检测模块顶盖凹槽和pet图像质量检测模块底盖凹槽内,避免肺部插件因密度小于水而漂浮在模体内导致模体安装困难,使配药溶液容易且时间短,减少放射性药物活度损耗,减轻对实验人员的电离辐射。

3、然而,扫描测试中使用圆柱形的水模,由于圆柱形水模为规则几何外形,不能完全体现具体人体的信号分布情况的问题,仿真效果不佳。

4、为此我们提出仿人体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仿人体模型,从而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3、仿人体模型,包括仿人体壳体,所述仿人体壳体内部为空心设置,所述仿人体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肺部仿真壳体,所述仿人体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测试空心小球,所述测试空心小球连通有注药管,所述注药管远离所述测试空心小球的一端密封贯穿所述仿人体壳体后设置在所述仿人体壳体的外部。

4、在根据本技术的仿人体模型,其中,所述测试空心小球设置有十二个,十二个所述测试空心小球依次设置为一号空心小球、二号空心小球、三号空心小球、四号空心小球、五号空心小球、六号空心小球、七号空心小球、八号空心小球、九号空心小球、十号空心小球、十一号空心小球和十二号空心小球。

5、在根据本技术的仿人体模型,其中,所述一号空心小球内径为37mm、所述二号空心小球内径为28mm、所三号空心小球内径为22mm、所四号空心小球的内径为17mm、所五号空心小球内径为13mm、所述七号空心小球内径为7mm、所八号空心小球内径为22mm、所九号空心小球内径为17mm和所十号空心小球内径为13mm,所十一号空心小球、所述十二号空心小球和所述六号空心小球的内径均设置为10mm。

6、在根据本技术的仿人体模型,其中,所述肺部仿真壳体包括左仿真肺部和右仿真肺部,所九号空心小球和所述十号空心小球位于所述右仿真肺部内,所述八号空心小球、所述十一号空心小球和所述十二号空心小球均设置在所述左仿真肺部内,其余的所述测试空心小球设置在所述仿人体壳体内壁与所述肺部仿真壳体外壁之间的空隙内。

7、在根据本技术的仿人体模型,其中,所述肺部仿真壳体的内部填充有密度为0.5g/cm3白色泡沫小球。

8、在根据本技术的仿人体模型,其中,所述仿人体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水水龙头,所述仿人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水龙头。

9、在根据本技术的仿人体模型,其中,所述仿人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腿。

10、在根据本技术的仿人体模型,其中,所述承载座的底部开设有通孔。

11、在根据本技术的仿人体模型,其中,还包括灌液辅助支撑座,所述灌液辅助支撑座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仿人体壳体前胸相贴合的贴合部,所述灌液辅助支撑座的另一侧设置有平面部。

12、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仿人体壳体、肺部仿真壳体配合注药管和十二个测试空心小球进行扫描测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扫描时无法完全体现人体信号分布情况的问题,有效提高仿真扫描的一致性;

14、通过设置的注药管配合测试空心小球,可以通过注药管对测试空心小球内部注射放射性药物,同时起到对测试空心小球进行支撑固定的作用;

15、通过设置的承载座和支腿便于对仿人体壳体进行支撑;

16、通过设置的进水水龙头和排水水龙头,方便对仿人体壳体内部进行注水和排水操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仿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仿人体壳体(1),所述仿人体壳体(1)内部为空心设置,所述仿人体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肺部仿真壳体(9),所述仿人体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测试空心小球(8),所述测试空心小球(8)连通有注药管(2),所述注药管(2)远离所述测试空心小球(8)的一端密封贯穿所述仿人体壳体(1)后设置在所述仿人体壳体(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空心小球(8)设置有十二个,十二个所述测试空心小球(8)依次设置为一号空心小球(801)、二号空心小球(802)、三号空心小球(803)、四号空心小球(804)、五号空心小球(805)、六号空心小球(806)、七号空心小球(807)、八号空心小球(808)、九号空心小球(809)、十号空心小球(810)、十一号空心小球(811)和十二号空心小球(8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空心小球(801)内径为37mm、所述二号空心小球(802)内径为28mm、所三号空心小球(803)内径为22mm、所四号空心小球(804)的内径为17mm、所五号空心小球(805)内径为13mm、所述七号空心小球(807)内径为7mm、所八号空心小球(808)内径为22mm、所九号空心小球(809)内径为17mm和所十号空心小球(810)内径为13mm,所十一号空心小球(811)、所述十二号空心小球(812)和所述六号空心小球(806)的内径均设置为1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肺部仿真壳体(9)包括左仿真肺部和右仿真肺部,所九号空心小球(809)和所述十号空心小球(810)位于所述右仿真肺部内,所述八号空心小球(808)、所述十一号空心小球(811)和所述十二号空心小球(812)均设置在所述左仿真肺部内,其余的所述测试空心小球(8)设置在所述仿人体壳体(1)内壁与所述肺部仿真壳体(9)外壁之间的空隙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肺部仿真壳体(9)的内部填充有密度为0.5g/cm3白色泡沫小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仿人体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水龙头(3),所述仿人体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水龙头(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仿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仿人体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承载座(5),所述承载座(5)的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腿(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仿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5)的底部开设有通孔(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液辅助支撑座(10),所述灌液辅助支撑座(10)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仿人体壳体(1)前胸相贴合的贴合部(1001),所述灌液辅助支撑座(10)的另一侧设置有平面部(1002)。

...

【技术特征摘要】

1.仿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仿人体壳体(1),所述仿人体壳体(1)内部为空心设置,所述仿人体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肺部仿真壳体(9),所述仿人体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测试空心小球(8),所述测试空心小球(8)连通有注药管(2),所述注药管(2)远离所述测试空心小球(8)的一端密封贯穿所述仿人体壳体(1)后设置在所述仿人体壳体(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空心小球(8)设置有十二个,十二个所述测试空心小球(8)依次设置为一号空心小球(801)、二号空心小球(802)、三号空心小球(803)、四号空心小球(804)、五号空心小球(805)、六号空心小球(806)、七号空心小球(807)、八号空心小球(808)、九号空心小球(809)、十号空心小球(810)、十一号空心小球(811)和十二号空心小球(8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空心小球(801)内径为37mm、所述二号空心小球(802)内径为28mm、所三号空心小球(803)内径为22mm、所四号空心小球(804)的内径为17mm、所五号空心小球(805)内径为13mm、所述七号空心小球(807)内径为7mm、所八号空心小球(808)内径为22mm、所九号空心小球(809)内径为17mm和所十号空心小球(810)内径为13mm,所十一号空心小球(811)、所述十二号空心小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芳孙朝阳孙杰初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中模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