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5202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7
本技术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安装机构和构件连接调节机构,导向滑杆的外侧还滑动卡接有下肢体,上肢体与下肢体的外侧均开设有定位卡槽,螺套的端部铰接有连接臂杆,连接臂杆的尾端连接有锁止件。本申请将一般融合器分割成上肢体和下肢体,在使用前,可将块状插件固定至定位卡槽中,且医生可通过旋转摇把驱动正反螺纹丝杆转动,此时两边的螺套可带动连接臂杆和锁止件相互远离或靠近,以此改变上肢体和下肢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了椎间融合器高度调节,使得椎间融合器高度适用于相邻脊椎块之间的空隙高度,从而保障了与邻脊椎块之间的固定连接,能够满足不同椎体间隙的需要,实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1、人体的脊柱会发生脊柱侧凸,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脊椎前移等病变,这些病变会导致脊柱变形、疼痛、神经损伤以及部分或全部行动能力的丧失。对脊柱病变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康复训练和锻炼等非外科治疗手段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手段。其中,外科手术治疗手段比较常见的是脊柱融合术。当脊椎的椎间盘发生病变或坏死时,就需要进行椎体融合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案是:将病变的椎间盘移除,接着在被移除的椎间盘部位放入与椎间盘形状一致的椎间融合器。传统的锚定式椎间融合器通常为固定一体化结构,不能进行调节,从而不能根据相邻脊椎块之间的空隙高度进行调节,当相邻脊椎块之间的空隙高度不同时,需要选用不同高度的椎间融合器,实用性较低,由于融合器内部不可视,因此在融合器植入的过程中往往会触碰到脊柱周围的神经或血管,另外,由于融合器不可撑开,因此会导致融合器很容易退出人体,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2、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能够解决传统椎间融合器不能根据相邻脊椎块之间的空隙高度进行调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包括,

3、融合器安装机构,包括上肢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上肢体头部的导向滑杆,所述导向滑杆的外侧还滑动卡接有下肢体,上肢体与所述下肢体的外侧均开设有定位卡槽;

4、构件连接调节机构,与融合器安装机构可拆卸卡接,包括块状插件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块状插件内部的正反螺纹丝杆,所述正反螺纹丝杆的外侧通过螺纹滑移连接有两相对设置的螺套,所述螺套的端部铰接有连接臂杆,所述连接臂杆的尾端连接有锁止件,且正反螺纹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摇把,所述摇把位于块状插件的外侧。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前,可将块状插件固定至定位卡槽中,且医生可通过旋转摇把驱动正反螺纹丝杆转动,此时两边的螺套可带动连接臂杆和锁止件相互远离或靠近,以此改变上肢体和下肢体之间的距离。

6、可选的,所述定位卡槽的内壁上下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锁止件的端部延伸至块状插件的外侧且与定位孔插接配合。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前,可将块状插件卡入定位卡槽中,并将锁止件的端部插入定位孔中,完成两边的锁止件与上肢体、下肢体的固定工作。

8、可选的,所述正反螺纹丝杆的表面螺纹分为两部分且螺旋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套分别位正反螺纹丝杆的两侧且运动方向相反。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反螺纹丝杆在转动时由于两部分的螺旋方向相反,两个螺套可在正反螺纹丝杆的正反两端进行相反运动。

10、可选的,所述锁止件的外侧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锁止件的一端铰接有顶盘,所述顶盘的尾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且块状插件的内部固设有空心筒,所述空心筒与顶盘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移动杆的端部伸入空心筒的内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定位卡槽中滑动卡入块状插件时,两边的锁止件可利用连杆向前顶动顶盘,此时弹簧可被压缩,待锁止件移动至定位孔位置后,弹簧恢复原状,此时锁止件可被稳固插入定位孔中。

12、可选的,所述融合器安装机构沿其长度方向的首端和尾端均为敞开的,且所述上肢体和下肢体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连通其内腔的视窗。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脊柱内镜能够通过视窗观察融合器内部的情况。

14、可选的,所述上肢体的上表面和所述下肢体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倒齿,所述倒齿采用三角锥形。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齿能够使融合器在植入人体椎间隙撑开后紧密卡牢椎体,尽量避免椎间融合器后退而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

16、可选的,所述上肢体上表面和所述下肢体的下表面均开设有植骨窗,且植骨窗的内侧设置有横向显影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脊柱内镜和植骨窗的观察下,能够准确地现将融合器植入人体内预定的位置。

18、可选的,所述块状插件的尾部固定连接有空心栓,所述空心栓采用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且空心栓的侧壁上开设有植骨孔,所述植骨孔与植骨窗贯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脊柱内镜能够通过视窗观察融合器本体内部的情况,从而有效地避开组织血管和神经,在脊柱内镜的观察下,能够准确地现将融合器植入人体内预定的位置,然后再通过空心栓填充骨骼、组织、细胞、药剂等填充物,骨骼和填充物通过植骨孔和植骨窗交互生长,更好地实现椎间融合,尽量避免先填充后植入融合器而导致的填充物松散、融合失败的问题。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1、1、本申请将一般融合器分割成上肢体和下肢体,且两者之间通过导向滑杆相连,在使用前,可将块状插件固定至定位卡槽中,且医生可通过旋转摇把驱动正反螺纹丝杆转动,此时两边的螺套可带动连接臂杆和锁止件相互远离或靠近,以此改变上肢体和下肢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了椎间融合器高度调节,使得椎间融合器高度适用于相邻脊椎块之间的空隙高度,从而保障了与邻脊椎块之间的固定连接,能够满足不同椎体间隙的需要,实用性较高;

22、2、在向定位卡槽中滑动卡入块状插件时,两边的锁止件可利用连杆向前顶动顶盘,此时弹簧可被压缩,待锁止件移动至定位孔位置后,弹簧恢复原状,此时锁止件可被稳固插入定位孔中;

23、3、脊柱内镜能够通过视窗观察融合器本体内部的情况,从而有效地避开组织血管和神经,在脊柱内镜的观察下,能够准确地现将融合器植入人体内预定的位置,然后再通过空心栓填充骨骼、组织、细胞、药剂等填充物,骨骼和填充物通过植骨孔和植骨窗交互生长,更好地实现椎间融合,尽量避免先填充后植入融合器而导致的填充物松散、融合失败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槽(104)的内壁上下均开设有定位孔(105),所述锁止件(206)的端部延伸至块状插件(201)的外侧且与定位孔(105)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螺纹丝杆(202)的表面螺纹分为两部分且螺旋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套(203)分别位正反螺纹丝杆(202)的两侧且运动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206)的外侧铰接有连杆(207),所述连杆(207)远离锁止件(206)的一端铰接有顶盘(208),所述顶盘(208)的尾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209),且块状插件(201)的内部固设有空心筒(210),所述空心筒(210)与顶盘(208)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11),所述移动杆(209)的端部伸入空心筒(210)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安装机构(100)沿其长度方向的首端和尾端均为敞开的,且所述上肢体(101)和下肢体(103)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连通其内腔的视窗(1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体(101)的上表面和所述下肢体(103)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倒齿(107),所述倒齿(107)采用三角锥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体(101)上表面和所述下肢体(103)的下表面均开设有植骨窗(108),且植骨窗(108)的内侧设置有横向显影针(10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插件(201)的尾部固定连接有空心栓(212),所述空心栓(212)采用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且空心栓(212)的侧壁上开设有植骨孔(213),所述植骨孔(213)与植骨窗(108)贯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槽(104)的内壁上下均开设有定位孔(105),所述锁止件(206)的端部延伸至块状插件(201)的外侧且与定位孔(105)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螺纹丝杆(202)的表面螺纹分为两部分且螺旋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套(203)分别位正反螺纹丝杆(202)的两侧且运动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206)的外侧铰接有连杆(207),所述连杆(207)远离锁止件(206)的一端铰接有顶盘(208),所述顶盘(208)的尾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209),且块状插件(201)的内部固设有空心筒(210),所述空心筒(210)与顶盘(208)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11),所述移动杆(209)的端部伸入空心筒(210)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炜程超陈剑锐苏学渊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