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520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7
本技术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安装机构和构件连接调节机构,导向滑杆的外侧还滑动卡接有下肢体,上肢体与下肢体的外侧均开设有定位卡槽,螺套的端部铰接有连接臂杆,连接臂杆的尾端连接有锁止件。本申请将一般融合器分割成上肢体和下肢体,在使用前,可将块状插件固定至定位卡槽中,且医生可通过旋转摇把驱动正反螺纹丝杆转动,此时两边的螺套可带动连接臂杆和锁止件相互远离或靠近,以此改变上肢体和下肢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了椎间融合器高度调节,使得椎间融合器高度适用于相邻脊椎块之间的空隙高度,从而保障了与邻脊椎块之间的固定连接,能够满足不同椎体间隙的需要,实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1、人体的脊柱会发生脊柱侧凸,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脊椎前移等病变,这些病变会导致脊柱变形、疼痛、神经损伤以及部分或全部行动能力的丧失。对脊柱病变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康复训练和锻炼等非外科治疗手段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手段。其中,外科手术治疗手段比较常见的是脊柱融合术。当脊椎的椎间盘发生病变或坏死时,就需要进行椎体融合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案是:将病变的椎间盘移除,接着在被移除的椎间盘部位放入与椎间盘形状一致的椎间融合器。传统的锚定式椎间融合器通常为固定一体化结构,不能进行调节,从而不能根据相邻脊椎块之间的空隙高度进行调节,当相邻脊椎块之间的空隙高度不同时,需要选用不同高度的椎间融合器,实用性较低,由于融合器内部不可视,因此在融合器植入的过程中往往会触碰到脊柱周围的神经或血管,另外,由于融合器不可撑开,因此会导致融合器很容易退出人体,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槽(104)的内壁上下均开设有定位孔(105),所述锁止件(206)的端部延伸至块状插件(201)的外侧且与定位孔(105)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螺纹丝杆(202)的表面螺纹分为两部分且螺旋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套(203)分别位正反螺纹丝杆(202)的两侧且运动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206)的外侧铰接有连杆(2...

【技术特征摘要】

1.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槽(104)的内壁上下均开设有定位孔(105),所述锁止件(206)的端部延伸至块状插件(201)的外侧且与定位孔(105)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螺纹丝杆(202)的表面螺纹分为两部分且螺旋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套(203)分别位正反螺纹丝杆(202)的两侧且运动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206)的外侧铰接有连杆(207),所述连杆(207)远离锁止件(206)的一端铰接有顶盘(208),所述顶盘(208)的尾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209),且块状插件(201)的内部固设有空心筒(210),所述空心筒(210)与顶盘(208)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11),所述移动杆(209)的端部伸入空心筒(210)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炜程超陈剑锐苏学渊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