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4903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1)设置仿真参数、网络布局等,产生大尺度和小尺度信道参数;2)应用簇的可见区域方法产生整体可见和部分可见簇;3)计算有源天线方向图、全息波束赋型矩阵,产生几何随机信道模型信道系数;4)计算导向矩阵,得到波束域信道矩阵。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的全息MIMO无线信道建模方法,考虑球面波特性、空域非平稳特性、互耦效应、全息波束赋型效应,能够实现几何随机到波束域信道模型的转换。通过空间互相关函数和信道容量的仿真,研究了天线方向图、簇的分布、天线间距、全息波束赋型效应等的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全息MIMO通信系统设计及性能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全息mimo无线信道建模的,尤其涉及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1、第六代(sixth 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传输速率的需求。超大规模mimo通过在基站端采用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天线,大大提升传输速率。天线数量的增加使得天线阵列的尺寸增大,部署难度相应增大。全息mimo作为超大规模mimo的新范式,在有限的区域内集成大量的天线单元,形成空间几乎连续的发送端或接收端孔径。全息mimo不仅具有超大规模mimo提升传输速率的优点,而且尺寸相对于超大规模mimo尺寸更小,便于部署。

2、全息mimo信道特性分析及建模是其通信系统设计、性能评估、优化和部署的前提。由于天线间距的减小,使得互耦效应成为全息mimo面临的一个问题。现有的全息mimo考虑互耦效应的建模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傅里叶平面波级数展开法、基于角度的扩展函数、基于特征函数分解、基于电路理论等。这些建模方法基于计算电磁学等理论,复杂度高,工程应用难度大。为此,提出考虑球面波特性、空域非平稳特性、互耦效应和全息波束赋型效应的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以解决现有基于傅里叶平面波级数展开、角度扩展函数、特征函数分解、电路理论等方法的全息mimo信道模型复杂度高,工程应用难度大的问题。填补目前全息mimo信道模型对球面波特性、空域非平稳特性、互耦效应、全息波束赋型效应研究的不足。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方法包括:

4、步骤s1、设置仿真参数、网络布局及场景等;

5、步骤s2、产生大尺度信道参数和小尺度信道参数;

6、步骤s3、应用簇的可见区域方法产生整体可见簇和部分可见簇;

7、步骤s4、计算有源反射系数和有源天线方向图;

8、步骤s5、设计全息波束赋型矩阵;

9、步骤s6、根据公式,计算几何随机信道模型信道系数;

10、步骤s7、计算导向矩阵;

11、步骤s8、产生波束域信道矩阵;

12、步骤s9、分析信道特性。

13、进一步的,步骤s1包括:

14、步骤s101、仿真参数包括载波频率、带宽、部分可见簇占总簇数目的比例因子、发送端天线阵列沿z轴和y轴方向的阵元数目;

15、步骤s102、网络布局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实际位置,发送端天线阵列的方位角和俯仰角,接收端用户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等;

16、步骤s103、仿真场景包括城市场景、乡村场景、室内场景等。

17、进一步的,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18、步骤s201、产生大尺度参数,包括时延扩展(delay spread,ds)、角度扩展(angular spread,as)、莱斯因子(k-factor,kf)和交叉极化比(cross polarizationratio,xpr);

19、步骤s202、产生小尺度参数,包括簇时延、簇功率、簇的角度、簇的数目、簇内散射体的时延、簇内散射体的功率、簇内散射体的角度等,其中,簇的角度包括方位离开角(azimuth angle of departure,aaod)、方位到达角(azimuth angle of arrival,aaoa)、俯仰离开角(elevation angle of departure,eaod)和俯仰到达角(elevation angle ofarrival,eaoa)。

20、进一步的,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21、步骤s301、产生簇的可见区域的长度:

22、

23、

24、其中,和分别表示沿z轴和y轴方向的可见区域的长度,dz和dy分别表示沿z轴和y轴方向的相邻天线单元之间的间距,或和或分别表示沿z轴或y轴方向结束和开始天线的序号;

25、步骤s302、计算簇n1和n2之间的距离:

26、

27、其中,||·||是矢量的欧几里得范数,与发送端角度和接收端角度相关的距离和表示为:

28、

29、

30、其中,单位矢量和可以表示为:

31、

32、

33、与时延相关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34、

35、其中,τn1和τn2分别是簇n1和簇n2的时延,δτmax=max(τn1,τn2)-min(τn1,τn2),vstd是簇时延的标准差;

36、步骤s303、产生空间一致性可见区域的位置:

37、

38、

39、其中,和分别为沿z轴和y轴方向相关的天线序号,和分别为沿z轴和y轴方向独立的天线序号,是指数空间滤波。簇的相关因子δc控制着滤波器的形状。

40、进一步的,步骤s4包括:

41、步骤s401、计算天线和天线的互耦系数:

42、

43、

44、其中,d表示距离,p1、p′1、p2、p′2表示天线索引,mt为发送端天线单元的数目,α1是与耦合程度相关的参数,为天线和天线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45、

46、步骤s402、计算有源反射系数:

47、

48、其中,mz和my分别为沿z轴和y轴方向天线单元的数目,λ为载波波长,和分别为在时刻t,从发送天线到第n个簇的第m个散射体的eaod和aaod;

49、步骤s403、计算有源天线方向图:

50、

51、其中,为考虑互耦效应的有源天线方向图,为无互耦效应的无源天线方向图。

52、进一步的,步骤s5包括:

53、步骤s501、设计对角矩阵:

54、

55、步骤s502、设计全息波束赋型矩阵:

56、φ=diag(φ)

57、其中,diag(φ)表示对角阵,对角线元素为φ。

58、进一步的,步骤s6包括:

59、步骤s601:生成整体可见簇的信道传输函数:

60、

61、其中,bwv为整体可见簇簇集,mn(t)为在时刻t,第n个簇内散射体的数目,为发送端有源天线方向图矩阵,该矩阵的第p1p2项元素为为发送端天线单元的有效面积矩阵,该矩阵的第p1p2项元素为需要说明的是,发送端每个天线单元的有效面积均相同,表示接收端天线方向图,为发送端天线阵列到簇的距离矩阵,该矩阵的第p1p2项元素为为在时刻t,从发送天线到第n个簇的第m个散射体的距离,为在时刻t,从用户到第n个簇的第m个散射体的距离,是在时刻t,从用户到天线通过第n个簇的第m个散射体的子径的时延,为发送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簇的可见区域方法产生整体可见和部分可见簇,具体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有源天线方向图的具体步骤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全息波束赋型矩阵的具体步骤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几何随机信道模型信道系数的具体步骤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导向矩阵的具体步骤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生几何随机信道模型信道系数的具体步骤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簇的可见区域方法产生整体可见和部分可见簇,具体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mimo波束域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有源天线方向图的具体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承祥郑一黄杰冯瑞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