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及结构技术_技高网

一种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及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4074685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布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及结构,其中一种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线线距为同一设定值的基础上进行,确定每组待连线的各点坐标;S11、确定每组待连线的角点坐标;S12、确定每组待连线的弧线切点坐标;S2、根据确定的弧线切点坐标,描出每组待连线的弧线切点;S3、绘制每组待连线的圆弧段;S4、绘制每组待连线直线段;S5、边缘补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基于线路的线线距为同一设定值进行,有利于过度布线,可以使过度线距保持一致,可以保证过度线连接处的倒角均一,减少自动布线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证线路的运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布线,主要用在排线(线比较多,整排一起过度),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及结构


技术介绍

1、以往的自动布线没有很好地管控线线距,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线线距偏小或偏大的问题,当面对两排线路之间折线连接时,容易出现过度线距不均匀的情况,也有些容易出现折线互连处倒角异常、不均一、不协调的情况。线路过度线距不均匀,容易影响线路的布线工艺,造成布线工艺复杂化、生产效率下降,不利于企业的高效生产。线路线线距不一、过度线距不均匀,容易导致线路的内阻增大、传输不协调,影响线路的运行性能,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传输延迟等情况,不利于高精行业线路同步协调传输使用;另外以往的线路过度处容易因倒角异常增加修改工艺、浪费生产材料。由上可知,布线做的差的,轻则导致线路不符合生产检验,重则导致线路板以及线路整体报废,造成材料与成本损失。

2、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可靠耐用的自动布线过度方法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自动布线过度结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基于线路的线线距为同一设定值进行,有利于过度布线,可以使过度线距保持一致,可以保证过度线连接处的倒角均一,减少自动布线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证线路的运行性能。

2、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在线线距为同一设定值的基础上进行,确定每组待连线的各点坐标;

5、s11、确定每组待连线的角点坐标;

6、s12、确定每组待连线的弧线切点坐标;

7、s2、根据确定的弧线切点坐标,描出每组待连线的弧线切点;

8、s3、绘制每组待连线的圆弧段;

9、s4、绘制每组待连线直线段;

10、s5、边缘补线。

11、进一步地,所述s11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12、s111、确定每组几何线的角点与切点,分别为第一角点、第二角点、第三角点、第四角点、第五切点和第六切点;几何连接关系为第一角点直线连接第二角点,第二角点直线连接第五切点,第五切点圆弧线连接第三角点,第三角点直线连接第四角点,第四角点直线连接第六切点,第六切点圆弧线连接第一角点;其中,第一角点到第二角点的直线距离为线线距,第六切点到第二角点的直线距离为线线距;第三角点到第四角点的直线距离为线线距,第五切点到第四角点的直线距离为线线距;

13、s112、参数设定第一角点的坐标为(a0,b0),记为a;

14、参数设定第二角点的坐标为(a1,b1),记为b;

15、参数设定第四角点的坐标为(a2,b2),记为d;

16、参数设定第六切点的坐标为(x1,y1)记为m;

17、参数设定第五切点的坐标为(x2,y2),记为n;

18、参数设定线线距为w;

19、以上参数坐标值均为基于cad绝对坐标xoy进行;

20、s113、由几何关系可得:

21、(x1-a1)2+(y1-b1)2=w2;

22、(x2-a2)2+(y2-b2)2=w2;

23、∣bd∣2=(a2-a1)2+(b2-b1)2;

24、

25、

26、进一步地,所述s12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27、s121、由所述s113步骤可以计算得到第六切点的坐标(x1,y1);

28、由所述s113步骤可以计算得到第五切点的坐标(x2,y2);

29、其中,第六切点的x1坐标为:

30、

31、其中,第六切点的y1坐标为:

32、

33、其中,第五切点的x2的坐标为;

34、

35、其中,第五切点的y2的坐标为;

36、

37、s122、依上述待连线点的几何关系与关系式,分别计算得到每组点数据的第六切点坐标、第五切点坐标。

38、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39、s21、根据每组点数据的第六切点坐标值,自动描制第六切点坐标点;

40、根据每组点数据的第五切点坐标值,自动描制第五切点坐标点。

41、进一步地,所述s3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42、s31、自动画圆弧连接第一角点和第六切点形成每组几何线的第一圆弧段,该第一圆弧段的半径为线线距;

43、自动画圆弧连接第三角点和第五切点形成每组几何线的第二圆弧段,该第二圆弧段的半径为线线距。

44、进一步地,所述s4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45、s41、自动直线连接第六切点和第四角点形成每组几何线的第一直线段;

46、自动直线连接第二角点和第五切点形成每组几何线的第二直线段;

47、其中,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二直线段平行,且所述第一直线段上任一点到所述第二直线段的垂直距离为线线距。

48、进一步地,所述s5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49、s51、补连剩余的线端角点与对面剩余的线端角点的连线,具体为:

50、两角点之间自动补连第三圆弧段和第三直线段;

51、两角点之间自动补连第四圆弧段和第四直线段;

52、所述第三圆弧段与所述第一圆弧段同排线侧;所述第四圆弧段与所述第二圆弧段同排线侧;

53、所述第三圆弧段一端与剩余的线端角点切线连接,所述第三圆弧段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直线段一端切线连接,所述第三直线段另一端与对面排线的剩余角点连接;

54、所述第四圆弧段一端与另一剩余的线端角点切线连接,所述第四圆弧段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直线段一端切线连接,所述第四直线段另一端与对面排线的另一剩余角点连接。

55、进一步地,线线距的所述设定值至少为标准允许的最短线线距。

56、进一步地,还包括:s6、根据连线成型区域,填充覆铜。

57、进一步地,所述s6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58、s61、从一侧排线的端部出发,沿着连线成型的区域,填充覆铜至对面排线端部;

59、s62、依s61步骤,从上至下完成每行线路的覆铜。

6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布线过度结构,可以满足人们追求性能更优越的线组需求。

61、一种自动布线过度结构,包括若干排线组和过度线组,若干排所述线组之间有位差,所述过度线组将一排所述线组与另一排所述线组连接起来。

6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6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布线过度方法,通过s1至s5步骤,可以实现若干排线组错位时的过度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基于各排线组的线线距为相同的设定值进行,可以实现均衡的过度连接;布线过程中,通过结构的几何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2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6、根据连线成型区域,填充覆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布线过度方法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排线组和过度线组,若干排所述线组之间有位差,所述过度线组将一排所述线组与另一排所述线组连接起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2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布线过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森齐伟望璇睿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安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