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容芯子散热,尤其涉及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1、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核心部件之一的电机驱动控制器也成为研究重点。在电机控制器中电容器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平滑直流电压,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提供额外电流改善电机启动性等,在这过程中,由于电容器在存储和释放电能的过程中发生损耗,损耗会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电机控制器需要对电机进行高频率调节,从而产生高频电流,其通过电容器也会导致电容器发热。而电容器的工作温度会影响其工作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除此之外,高温还可能导致电容器电解液气化从而引发一系列安全隐患,因此为了提高电机控制器的性能,保证电容器正常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避免安全隐患,对电容器进行散热处理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对电容芯子进行单一形式的间接散热,散热不均匀,大大降低散热效率。
2、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在多重散热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散热的均匀性,实现对电容芯子的高效散热,提升电容器的工作性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包括阵列设置的若干电容芯子,任意相邻的四个所述电容芯子之间固定连接有铜管,若干所述电容芯子一侧固定连接有母排,所述母排远离所述电容芯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等间隔设置的端子,位于最底端的所述
3、优选的,所述收纳展开散热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固定嵌设在所述铜管内且与所述铜管的轴线方向平行,两个所述空心轴靠近所述端子的一端相互远离的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铝管,所述第二铝管上滑动连接有纵向往复部,两个所述纵向往复部共同活动连接有横向往复部,所述横向往复部与所述空心轴另一端滑动连接。
4、优选的,所述横向往复部包括推片,所述推片滑动设置在所述铜管内且滑动套设在所述空心轴外侧,所述推片靠近所述纵向往复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铝管一端,所述第一铝管位于两个所述空心轴之间,所述第一铝管外侧壁通过弹簧卷固定连接有可双向展开的石墨纸,所述石墨纸的端部与所述纵向往复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铝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纵向往复部与所述活塞杆活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纵向往复部包括推杆,所述推杆一端与所述活塞杆活动连接,所述推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推杆柱顶端,所述推杆柱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滑动套设在所述第二铝管上,所述套筒还固定连接有轴,所述轴与所述第二铝管相互垂直且与所述空心轴相互平行,所述石墨纸端部与所述轴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二铝管通过轴瓦与所述空心轴外侧壁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水道板内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间隔设置且与所述水道板宽度方向平行。
8、优选的,所述铜管内填充有热胀冷缩介质。
9、优选的,所述铜管与四个相邻的所述电容芯子之间的缝隙填充有环氧树脂。
10、优选的,所述翅片板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等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横截面为梯形,所述散热翅片的上底为1mm,下底为2mm,高度为15mm,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的距离为3mm。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12、1、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通过铜管将热量传出,并依靠铜管内的收纳展开散热机构的展开,将热量均匀的传递出去,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并保证了散热的均匀性。
13、2、本专利技术的装置,铜管体积小,充分利用电容器与电机控制器壳体间的空间将散热水道与电机控制器水道相连,减少另外的水冷装置,节约成本,提高电机控制器的集成化一体化。
14、3、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实现对电容芯子双重散热,翅片板增大散热面积,散热效果更好,能大幅提高电容器和电机控制器的工作性能;减轻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设置的若干电容芯子(1),任意相邻的四个所述电容芯子(1)之间固定连接有铜管(6),若干所述电容芯子(1)一侧固定连接有母排(2),所述母排(2)远离所述电容芯子(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等间隔设置的端子(3),位于最底端的所述电容芯子(1)下方设置有水道板(4),所述水道板(4)下方设置有翅片板(5),所述水道板(4)与所述翅片板(5)之间设置有若干所述铜管(6),若干所述铜管(6)远离所述端子(3)的一端固定连通,位于所述水道板(4)与所述翅片板(5)之间的所述铜管(6)内设置有收纳展开散热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展开散热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空心轴(19),所述空心轴(19)固定嵌设在所述铜管(6)内且与所述铜管(6)的轴线方向平行,两个所述空心轴(19)靠近所述端子(3)的一端相互远离的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铝管(16),所述第二铝管(16)上滑动连接有纵向往复部,两个所述纵向往复部共同活动连接有横向往复部,所述横向往复部与所述空心轴(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往复部包括推片(9),所述推片(9)滑动设置在所述铜管(6)内且滑动套设在所述空心轴(19)外侧,所述推片(9)靠近所述纵向往复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铝管(10)一端,所述第一铝管(10)位于两个所述空心轴(19)之间,所述第一铝管(10)外侧壁通过弹簧卷固定连接有可双向展开的石墨纸,所述石墨纸的端部与所述纵向往复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铝管(10)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杆(11),所述纵向往复部与所述活塞杆(11)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往复部包括推杆(13),所述推杆(13)一端与所述活塞杆(11)活动连接,所述推杆(13)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推杆柱(14)顶端,所述推杆柱(14)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筒(15),所述套筒(15)滑动套设在所述第二铝管(16)上,所述套筒(15)还固定连接有轴(18),所述轴(18)与所述第二铝管(16)相互垂直且与所述空心轴(19)相互平行,所述石墨纸端部与所述轴(18)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铝管(16)通过轴瓦(17)与所述空心轴(19)外侧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板(4)内开设有第一进水口(7)、第二进水口(8),所述第一进水口(7)与所述第二进水口(8)间隔设置且与所述水道板(4)宽度方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6)内填充有热胀冷缩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6)与四个相邻的所述电容芯子(1)之间的缝隙填充有环氧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板(5)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等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横截面为梯形,所述散热翅片的上底为1mm,下底为2mm,高度为15mm,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的距离为3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设置的若干电容芯子(1),任意相邻的四个所述电容芯子(1)之间固定连接有铜管(6),若干所述电容芯子(1)一侧固定连接有母排(2),所述母排(2)远离所述电容芯子(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等间隔设置的端子(3),位于最底端的所述电容芯子(1)下方设置有水道板(4),所述水道板(4)下方设置有翅片板(5),所述水道板(4)与所述翅片板(5)之间设置有若干所述铜管(6),若干所述铜管(6)远离所述端子(3)的一端固定连通,位于所述水道板(4)与所述翅片板(5)之间的所述铜管(6)内设置有收纳展开散热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展开散热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空心轴(19),所述空心轴(19)固定嵌设在所述铜管(6)内且与所述铜管(6)的轴线方向平行,两个所述空心轴(19)靠近所述端子(3)的一端相互远离的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铝管(16),所述第二铝管(16)上滑动连接有纵向往复部,两个所述纵向往复部共同活动连接有横向往复部,所述横向往复部与所述空心轴(19)另一端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于电容芯子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往复部包括推片(9),所述推片(9)滑动设置在所述铜管(6)内且滑动套设在所述空心轴(19)外侧,所述推片(9)靠近所述纵向往复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铝管(10)一端,所述第一铝管(10)位于两个所述空心轴(19)之间,所述第一铝管(10)外侧壁通过弹簧卷固定连接有可双向展开的石墨纸,所述石墨纸的端部与所述纵向往复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铝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尚潮,袁涛,王岩松,郭辉,昌斌,张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