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聚合物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聚合物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4261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聚合物复合微球包括内部核区的纳米球核和外部壳区的高分子聚合物层,所述纳米球核负载有药物,所述纳米球核表面附着有带有PH值调节剂的5%—50%的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孔隙率为5%‑30%,所述纳米球核的质量百分比为70%‑90%,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30%。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成分配比和结构调控,使药物的释放速率可以通过壳层的厚度和孔隙率大小进行调控,使聚合物复合微球用于药物缓释时,实现到对药物缓释过程的精准调控作用,并防止在缓释过程中发生局部突释,壳区的高分子聚合物层外壳结构也有利于提高药物的包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微球材料,尤其涉及一种聚合物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给药方式主要采用注射或者口服等方式,存在给药后的药物浓度迅速上升又迅速下降的缺点,缺乏对药物释放速率的有效控制,特别在骨科中对于骨缺损填充手术以及移植假体翻修等手术中,对药物释放速率以及释放时间需要更为精准的控制,因此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的药物缓释技术应运而生。载药微球是药物缓释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载药微球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基质材料中形成的球状的聚合物复合微球,聚合物复合微球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以及表面反应能力等性能,其对药物的控释能力较强,其能显著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在治疗部位实现局部缓释给药,减少用药次数,能够保护封装的药物以防止药品在体内过早降解,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减轻药物对人体组织的毒副作用,因此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于药物递送应用。

2、聚合物复合微球的传统制备方法主要有乳化/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超临界co2法等,制备方法的不同导致制备得到的载药微球的性能存在差异,包括形貌、结构、载药性能以及药物释放性能等,而这些性能的差异决定着所得微球是否能够有效地实现药物的缓释和控释,所以对微球制备方法的选择和优化至关重要。然而聚合物复合微球在载药研发和市场化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可知的是,聚合物复合微球的直径越均一,性能越稳定,药效的缓释控制会越精确。但是传统制备方法制得的聚合物复合微球粒径难以控制,导致其性能不稳定,对药物的缓释控制不够精确,另一方面,对需要防止在缓释过程中发生局部突释的载药微球,整个过程难以准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聚合物复合微球粒径难以控制,导致其性能不稳定,对药物的缓释控制不够精确,对需要防止在缓释过程中发生局部突释的载药微球,整个缓释过程难以准确控制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2、本专利技术一种聚合物复合微球,包括内部核区的纳米球核和外部壳区的高分子聚合物层,所述纳米球核负载有药物,所述纳米球核表面附着有带有ph值调节剂的10%—50%的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孔隙率为5%-30%,所述纳米球核的质量百分比为70%-90%,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30%。

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为聚乳酸(pl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醇酸(pga)或聚己内酯(pcl)中的一种制成。

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纳米球核的制作材料为葡聚糖、壳聚糖、海藻酸盐、介孔二氧化硅、白蛋白或聚酯、聚酸酐、聚磷腈、聚磷酸酯等材料中的一种。

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聚合物复合微球的粒径为50~250μm之间。

6、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s1:取纳米球核的制作材料分散于水中制得均匀的悬浮液,作为内水相,作流体为w1;取高分子聚合物溶于易挥发有机溶剂中,制得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作为油相,作流体为o;取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作为外水相,作流体为w2;

8、s2:使w1、o与w2分别通过自行组装的三相微通道,得到水包油包水型的微乳液滴;

9、s3:将s2步骤中得到的聚合物复合微乳液置于含有致孔剂的溶液中搅拌、静置;

10、s4:静置12h-24h后,使用去离子水洗去多余的致孔剂,之后进行离心沉淀,之后将沉淀物冷冻干燥后得到聚合物复合微球。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水相水溶液w1的流量为5ml/h-20ml/h,所述油相溶液o的流量为5ml/h-20ml/h,所述外水相溶液w2的流量为1ml/h-4ml/h。

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的致孔剂为聚氨酯,且所述致孔剂在所述聚合物复合微乳液和致孔剂溶液中的浓度为0.1wt%-5wt%。

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易挥发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且高分子聚合物有机溶剂溶液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是2wt%-10wt%。

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与纳米球核悬浮液混合的附着有ph值调节剂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的浓度为0.02wt%-0.2wt%。

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三相微通道中,内水相通道直径为50μm-200μm,中间油相通道的直径为100μm-500μm;外水相通道直径为100μm-500μm。

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复合微球的壳区,采用具有载药功能的纳米球核作为核区,并通过合理的成分配比和结构调控,使药物的释放速率可以通过壳层的厚度和孔隙率大小进行调控,使聚合物复合微球用于药物缓释时,实现到对药物缓释过程的精准调控作用,纳米球核的一个较大的表面积-体积比来提高药物的药效,并对药物的释放进行空间和时间控制;本专利技术的聚合物复合微球采用水包油包水的方法进行生产,可以通过三相微通道的相对尺寸和内水相的浓度,来调控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尺寸、内部结构,通过调整油相的浓度来调节高分子聚合物层的厚度,使聚合物复合微球的粒径得到准确控制,其载药缓释性能较为稳定,保证了对药物缓释控制的准确性。在纳米球核的表面附着有带有ph值调节剂的高分子聚合物,ph值的高低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可防止在缓释过程中发生局部突释。壳区的高分子聚合物层外壳结构也有利于提高药物的包封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合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核区的纳米球核和外部壳区的高分子聚合物层,所述纳米球核负载有药物,所述纳米球核表面附着有带有PH值调节剂的5%—50%的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孔隙率为5%-30%,所述纳米球核的质量百分比为70%-90%,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为聚乳酸(PL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醇酸(PGA)或聚己内酯(PCL)中的一种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球核的制作材料为葡聚糖、壳聚糖、海藻酸盐、介孔二氧化硅、白蛋白或聚酯、聚酸酐、聚磷腈、聚磷酸酯等材料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复合微球的粒径为50~250μm之间。

5.一种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水相水溶液W1的流量为5ml/h-20ml/h,所述油相溶液O的流量为5ml/h-20ml/h,所述外水相溶液W2的流量为1ml/h-4ml/h。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致孔剂为聚氨酯,所述致孔剂在所述聚合物复合微乳液和致孔剂溶液中的浓度为0.1wt%-5wt%。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易挥发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且高分子聚合物有机溶剂溶液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是2wt%-10wt%。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与纳米球核悬浮液混合的附着有PH值调节剂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的浓度为0.02wt%-0.2wt%。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微通道中,内水相通道直径为50μm-200μm,中间油相通道的直径为100μm-500μm;外水相通道直径为100μm-500μ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核区的纳米球核和外部壳区的高分子聚合物层,所述纳米球核负载有药物,所述纳米球核表面附着有带有ph值调节剂的5%—50%的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孔隙率为5%-30%,所述纳米球核的质量百分比为70%-90%,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的质量百分比为1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层为聚乳酸(pl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醇酸(pga)或聚己内酯(pcl)中的一种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球核的制作材料为葡聚糖、壳聚糖、海藻酸盐、介孔二氧化硅、白蛋白或聚酯、聚酸酐、聚磷腈、聚磷酸酯等材料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复合微球的粒径为50~250μm之间。

5.一种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林娟刘婷唐文娟王绍海蔡俐琼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