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393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19:5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软体机器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若干个弹性足,及外壳内部设置有用于运动的单元节;所述单元节包括运动单元节,所述运动单元节设置为若干个且通过连接杆及销轴活动连接,通过相邻运动单元节间的转动实现外壳的蜿蜒移动,本技术通过设置至少2个互为正交关系的中间连接单元,仰视运动单元节及横摆运动接设置的牵引绳通过互为正交关系的中间连接单元的连接杆与对方连接,结合中间连接单元节及运动单元节实现机器人的仰视运动及横摆运动,增加了机器人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软体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软体机器人。


技术介绍

1、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狭小空间人力及工具并不能轻易进入,如地震、山体崩塌后的被困人员的搜救、补给问题。相对于刚性机器人,软体机器人更能够适合复杂多变的狭窄环境,从而将达到快速搜救、补给的目的。因此软体机器人是机器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2、哈佛大学的怀特赛德斯团队专利技术的软体机器人采用软光刻技术制成,这种技术虽然具有很高的分辨率,但是在批量化生产之前成本比较高,同时需要借助空气前行,当空气注入四肢后,具有弹性的腔体会像气球一样扩张,而腔体材料却不舒展而四肢蜷缩。当弯曲时,借助肢体与周围摩擦力作用产生的横向推力,整个身体可以不断向前推进。这种空气驱动方式容易出现气压不稳定,而且由于路面情况的不同造成肢体与其作用产生的横向推力也有很大的差异。

3、现有的软体机器人大多需要额外的气源,或通过采用特殊的材料制作,限制条件较多,中国专利202110835129.4公开的一种基于sma驱动的刚性耦合的软体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加热记忆弹簧实现任意角度旋转,能耗大,续航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设置有若干个弹性足(2),及外壳(1)内部设置有用于运动的单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节还包括有中间连接单元节(3),所述中间连接单元节(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仰视运动单元节(5)及横摆运动单元节(6),且所述横摆运动单元节(6)与运动单元节(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连接单元节(3)至少设置有2个,所述中间连接单元节(3)的前后两个单元节为互为正交关系,且每个所述中间连接单元节3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10),前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设置有若干个弹性足(2),及外壳(1)内部设置有用于运动的单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节还包括有中间连接单元节(3),所述中间连接单元节(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仰视运动单元节(5)及横摆运动单元节(6),且所述横摆运动单元节(6)与运动单元节(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连接单元节(3)至少设置有2个,所述中间连接单元节(3)的前后两个单元节为互为正交关系,且每个所述中间连接单元节3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10),前一个所述中间连接单元节(3)的连接杆(10)与后一个所述中间连接单元节(3)的连接杆(10)通过销轴(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仰视运动单元节(5)端部设置有连接杆(10),所述仰视运动单元节(5)的连接杆(10)通过销轴(11)与中间连接单元节(3)端部的连接杆(10)连接,所述仰视运动单元节(5)设置有牵引绳通过连接杆(10)与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梅利陈学杰高振儒杨力李裕春赵杰张胜郑健蔡文祥周守强黄骏逸武双章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