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渗透气膜的水下航行器减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378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19:5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渗透气膜的水下航行器减阻装置,包括金属丝网烧结板、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供气装置,所述金属丝网烧结板覆盖设置在水下航行器的金属壳体外表面;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嵌入设置在金属丝网烧结板中,用于检测水下航行器表面的水压值;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嵌入在所述金属丝网烧结板和航行器的金属壳体之间的夹层腔中,用于检测夹层腔内的气压值;所述供气装置根据水压值和气压值向所述金属丝网烧结板和航行器的金属壳体之间的夹层腔中输入相应压力和流量的气体形成一层均匀连续的渗透气膜实现减阻。本申请在水下航行器表面生成连续、均匀、稳定覆盖的渗透气膜,通过气液两相界面滑移减阻,实现航行器在水中的超高速航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水下航行减阻,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渗透气膜的水下航行器减阻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空中和水下运动的航行器由于与气流和水流的接触摩擦,不可避免会产生较强的表面摩阻。由于水流的密度和黏度远远大于空气,对于水下航行器而言,摩阻占总阻力很大的比例,这也正是水下航行器速度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2、为了降低水下航行器的表面摩阻,目前已有的水下减阻技术主要包括沟槽表面减阻、柔性表面减阻、疏水表面减阻和微气泡减阻技术。其中,沟槽表面减阻、柔性表面减阻主要通过改变航行器表面结构,利用脊状结构来改变近壁面边界层流动的涡波结构,通过抑制边界层转捩和湍流特性,使湍流边界层的发展和边界层内动量的交换相应减弱,最终导致湍流摩擦阻力的降低。此类减阻技术简单易行,主要的缺点是减阻效率较低。疏水表面减阻技术主要利用材料疏水特性,减少水流与固壁面的接触面积,该技术在低速条件下可以使阻力减小20%,但随着流速的增加,减阻效果会逐渐减小。微气泡减阻技术通过在壁面形成一层薄的微气泡和流体的混合层,进而降低近壁面局部流体的有效黏度和密度来实现减阻,局部摩擦阻力最大可减小约60%。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渗透气膜的水下航行器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丝网烧结板、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供气装置,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渗透气膜的水下航行器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不同孔径大小的金属丝编织网由外向内包括过滤层、分散层、骨架层,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渗透气膜的水下航行器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编织网的材料采用以下任一种:不锈钢、铜、钛、镍及其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渗透气膜的水下航行器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渗透气膜的水下航行器减阻装置,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渗透气膜的水下航行器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丝网烧结板、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供气装置,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渗透气膜的水下航行器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不同孔径大小的金属丝编织网由外向内包括过滤层、分散层、骨架层,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渗透气膜的水下航行器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编织网的材料采用以下任一种:不锈钢、铜、钛、镍及其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渗透气膜的水下航行器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渗透气膜的水下航行器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渗透气膜的水下航行器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不同孔径大小的金属丝编织网还包括有保护层,覆盖设置在所述过滤层外侧,用于保护所述过滤层不受磨损破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仕和米琦冈敦殿陆小革刘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