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商建忠专利>正文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3253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该包皮环切器包含有外环和内环,该外环具有开口,该开口处设有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外套设有用于防止外环弹开的保护套,该保护套的形状和固定装置相匹配。该保护套包含相互配合的套体及盖体,其中,该套体具有底板、两侧壁及顶壁,底板、两侧壁及顶壁围成容置空间,该套体套设于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容置于套体的容置空间中;盖体盖于容置空间并密闭该容置空间。该套体和盖体通过插柱和插孔方式连接或者通过插槽和插板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于固定装置外套设有保护套结构,使得固定装置避免了由于阴茎膨胀导致的弹开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提供一种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
技术介绍
包皮过长或包茎是男性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性传播疾病的根源之一,包皮过长或包 茎会造成尿道感染从而导致慢性前列腺炎,会出现腰酸背痛,阳痿早泄等一系列症状,因 此,清除过长的包皮或包茎是防止这些病症很好的措施之一。此外,包皮环切术的实施可以 有效的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包皮环切手术在防艾过程中的作用已经逐渐凸显,并获得 了众多国家的推崇,而申请人技术的系列包皮环切吻合器产品已经被权威部门列为重 点推广的产品和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开发和推广阶段。申请人:之前设计的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包含有外环,外环上设置有开口,开口 通过固定装置闭合,但在实际手术研究过程中,固定装置存在阴茎膨胀的情况下弹开的危 险,导致手术中途终止,造成手术的失败,申请人在不断的研究的情况下,对此缺点进行了 进一步的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更加稳固的一次性 包皮环切吻合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该包皮环切器包含有外环和内环,该外环具有开口, 该开口处设有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外套设有用于防止外环弹开的保护套,该保护套的形 状和固定装置相匹配。该保护套包含相互配合的套体及盖体,其中,该套体具有底板、两侧壁及顶壁,底 板、两侧壁及顶壁围成容置空间,该套体套设于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容置于套体的容置空间 中;盖体盖于容置空间并密闭该容置空间。该套体和盖体通过插柱和插孔方式连接或者该 套体和盖体通过插槽和插板方式连接。本技术于固定装置外套设有保护套结构,使得固定装置避免了由于阴茎膨胀 导致的弹开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的整体结构正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的整体结构侧面视图;图4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外环的正面视图;图5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的整体打开状态的侧面视图;图6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外环的打开状态正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外环的打开状态侧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外环的打开状态反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外环的第一半圈件正面视图;图10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外环的第一半圈件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外环的第二半圈件正面视图;图12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外环双刀口处切割片的立体图;图13A为图10中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外环双刀口处切割片放大结构示意 图;图13B为图13A中1_1面一种结构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C为图13A中I-I面另一种结构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4A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内环的一种侧面视图;图14B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内环的另一种侧面视图;图15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内环正面视图;图16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内环与橡皮圈结合的剖视图;图17和图18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中橡皮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9至图22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中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3和图24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中保护套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5和图26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中外环和内环相互匹配的结构示意 图;图27和图28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中内环呈倾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9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中内环呈倾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0A为本技术包皮环切吻合器外环单刀口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0B为图30A中II-II面一种结构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0C为图30A中II-II面另一种结构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一次性使用的包皮环切吻合器,如图1至图3所示,该包皮环切吻 合器包含外环1和内环2,外环1和内环2相互匹配套设成整体,外环1具有一开口 3 (图 5、6所示),该开口 3通过固定装置4闭合,使得内环2固定于外环1的内侧。外环1和内 环2可以采用纳米塑料、纳米银合成材料抗菌剂和医用塑料配制而成。请参见图4至图11所示,外环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实现外环一 体结构所使用的材料为软性材料,可以弯曲以配合与内环的连接。当然,更方便的是,外环1 采用分体结构,包含有与开口端对应的连接端,连接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外环包含两个半 圈件第一半圈件1A和第二半圈件1B,该第一和第二半圈件1A和1B通过连接扣5实现连 接,本实施利中该连接扣5为轴连接件,可自由旋转,是由第一半圈件1A上的旋转轴51和 第二半圈件1B上的旋转孔52构成。外环分体式设计,外环的打开度大,方便包皮环切吻合 器的开合,在手术过程中操作更加方便,标准化操作度高。其中,外环1内侧具有刀口结构,该刀口结构布设于外环一周,该刀口结构于外环1开口端的两侧分别形成上半部刀口结合处111和下半部刀口结合处112,该上半部刀口结 合处111和下半部刀口结合处112分别形成于外环开口的两端且向外延伸一延伸段X,该 上半部刀口结合处111和下半部刀口结合处112的外侧为相互匹配的圆角结构,且两端的 圆角结构可以完全重合形成无缝平滑连接,该上半部刀口结合处111和下半部刀口结合处 112薄于旁边的刀口结构,该上、下半部刀口结合处111和112的上下错层配合连接,使得当 刀口闭合时,该开口端形成与旁边的刀口无缝平滑的整体刀口结构。该刀口结合处的错层 设计,使得外环开口在闭合过程中借由上、下刀口结合处的叠置重合实现逐渐闭合,可以完 全避免实手术过程中夹肉的情况出现,手术操作标准化程度高。该刀口结合处自外环开口 边沿向外部延伸出一段距离使得手术的操作面增加,使得刀口闭合具有导向性,该延伸距 离经过反复试验论证,如果过短,则不能实现不夹肉,如果过长,则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和器 械的美观性差,影响器械闭合进而影响手术实施。该延伸段X的外弧长度为1毫米至15毫 米,其中最为常用的为6毫米至9毫米,而8毫米为最佳。另外,本技术中各刀口的刀 刃也有一定的要求,根据实际手术需要,该刀刃的厚度以0. 2毫米至0. 8毫米为佳。另外,由于外环的分体式设计,在外环的连接端同样涉及到刀口的结合连接,因 此,此连接端的设计同样为上、下半部刀口结合处的错层设计,该连接端具有第二上、下半 部刀口结合处113和114,使得外环自打开向闭合操作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实现闭合过程 不夹肉。同上,该第二上、下半部刀口结合处113和114形成于连接端,并向外延伸一第二 延伸段X’,该第二延伸段X’与延伸段X延伸距离设置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刀口 11为单刀口结构,该单刀口结构的侧面设置若干用于将 包皮切割成小片的切割片7,各切割片7沿刀口方向的高度不低于相邻刀口的高度,可以是 如图30B所示的等于刀口高度,或如30C所示的高于刀口高度,以略高于相邻的刀口为宜, 并且该切割片7的沿外环外沿方向的高度低于该外环外沿的高度,利用该高度差形成一容 置空间70,该容置空间70内容置有防止细菌进入的环形保护垫(图中未标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该包皮环切器包含有外环和内环,该外环具有开口,该开口处设有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含设置于开口两端的第一锯齿状卡合块和第二锯齿状卡合块,第一、第二锯齿状卡合块相互咬合固定,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外套设有用于防止外环弹开的保护套,该保护套的形状和固定装置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建忠商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商建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