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结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2699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3:0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阀结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阀结构包括阀体、阀芯、阀杆和驱动机构,阀体形成有阀腔,阀芯可旋转地设于阀腔内,阀体上还形成有与阀腔连通的装配孔,阀杆可旋转地穿设于装配孔且与阀芯连接,阀杆与装配孔的内周壁间隔设置,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阀杆旋转。根据本技术的阀结构,可以在阀芯承受流体的推力带动阀杆相对于阀体移动时,防止阀杆与装配孔的内周壁接触,从而可以较好地防止阀杆与阀体互相挤压产生磨损,利于提升阀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阀,尤其是涉及一种阀结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电动阀被广泛应用于流体管道中,以控制流体在管路中的通断、换向或流量调节,具体地,电动阀包括阀体组件及其执行器组件,执行器驱动阀杆带动阀芯旋转,实现通断、换向或流量调节的功能。电动阀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阀体高低压侧的压差,将对阀芯产生推力,阀芯承受推力后带动阀杆移动极易贴着轴承内壁运转,导致轴和轴承之间的磨损严重,直接影响电动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阀结构,所述阀结构具有可以防止阀杆与阀体互相挤压产生磨损的优点。

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阀结构的热管理系统。

3、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阀结构,包括:阀体,形成有阀腔;阀芯,可旋转地设于所述阀腔内;阀杆,所述阀体上还形成有与所述阀腔连通的装配孔,所述阀杆可旋转地穿设于所述装配孔且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阀杆与所述装配孔的内周壁间隔设置;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阀杆旋转。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阀结构,阀体形成有与阀腔连通的装配孔,阀杆可旋转地穿设于装配孔且与阀芯连接,阀杆与装配孔的内周壁间隔设置,可以在阀芯承受流体的推力带动阀杆相对于阀体移动时,防止阀杆与装配孔的内周壁接触,从而可以较好地防止阀杆与阀体互相挤压产生磨损,利于提升阀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杆的外周壁与所述装配孔的内周壁之间设有支撑组件。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呈环形且套设于所述阀杆;和/或,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阀杆的外周壁以及所述装配孔的内周壁抵接。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阀杆与所述装配的内周壁之间,所述支撑件的硬度小于所述阀杆以及所述阀体的硬度。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件呈环形且套设于所述阀杆;和/或,所述支撑件为减摩件。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阀杆且位于所述装配孔内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支撑件沿所述阀杆的轴向排布。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件以及所述密封圈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以及多个所述密封圈沿所述阀杆的轴向交替排布;和/或,所述密封圈的截面呈x形。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装配孔包括沿所述阀杆的轴向连通的第一装配段和第二装配段,所述第一装配段位于所述第二装配段远离所述阀芯的一侧,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装配段内,所述第一装配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装配段的内径,所述第一装配段与所述第二装配段之间形成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阀杆的轴向抵接。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杆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装配段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隔范围为1.5~3.5mm。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结构还包括封板,所述封板设于所述阀体且位于所述支撑组件朝向所述阀芯的一侧,所述封板背离所述支撑组件的端面与所述支撑组件抵接。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封板位于所述装配孔朝向所述阀芯的一侧,所述装配孔在参考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封板在参考面上的投影范围内,所述参考面垂直于所述阀杆的轴向,所述阀杆包括杆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杆本体外周壁上的环形凸起,所述封板套设于所述杆本体,所述环形凸起位于所述封板背离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封板抵接;和/或,所述封板为金属件。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体包括阀主体和连接座,所述阀主体内形成所述阀腔,所述连接座可拆卸地设于所述阀腔的开口处,所述连接座内形成所述装配孔;和/或,所述阀芯呈球形。

17、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上述阀结构。

18、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阀体形成有与阀腔连通的装配孔,阀杆可旋转地穿设于装配孔且与阀芯连接,阀杆与装配孔的内周壁间隔设置,可以在阀芯承受流体的推力带动阀杆相对于阀体移动时,防止阀杆与装配孔的内周壁接触,从而可以较好地防止阀杆与阀体互相挤压产生磨损,利于提升阀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9、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热管理系统。

20、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阀体形成有与阀腔连通的装配孔,阀杆可旋转地穿设于装配孔且与阀芯连接,阀杆与装配孔的内周壁间隔设置,可以在阀芯承受流体的推力带动阀杆相对于阀体移动时,防止阀杆与装配孔的内周壁接触,从而可以较好地防止阀杆与阀体互相挤压产生磨损,利于提升阀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的外周壁与所述装配孔的内周壁之间设有支撑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呈环形且套设于所述阀杆;和/或,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阀杆的外周壁以及所述装配孔的内周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阀杆与所述装配的内周壁之间,所述支撑件的硬度小于所述阀杆以及所述阀体的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呈环形且套设于所述阀杆;和/或,所述支撑件为减摩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阀杆且位于所述装配孔内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支撑件沿所述阀杆的轴向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以及所述密封圈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以及多个所述密封圈沿所述阀杆的轴向交替排布;和/或,所述密封圈的截面呈X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孔包括沿所述阀杆的轴向连通的第一装配段和第二装配段,所述第一装配段位于所述第二装配段远离所述阀芯的一侧,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装配段内,所述第一装配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装配段的内径,所述第一装配段与所述第二装配段之间形成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阀杆的轴向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装配段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隔范围为1.5~3.5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板,所述封板设于所述阀体且位于所述支撑组件朝向所述阀芯的一侧,所述封板背离所述支撑组件的端面与所述支撑组件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位于所述装配孔朝向所述阀芯的一侧,所述装配孔在参考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封板在参考面上的投影范围内,所述参考面垂直于所述阀杆的轴向,所述阀杆包括杆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杆本体外周壁上的环形凸起,所述封板套设于所述杆本体,所述环形凸起位于所述封板背离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封板抵接;和/或,所述封板为金属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阀主体和连接座,所述阀主体内形成所述阀腔,所述连接座可拆卸地设于所述阀腔的开口处,所述连接座内形成所述装配孔;和/或,所述阀芯呈球形。

13.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阀结构。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的外周壁与所述装配孔的内周壁之间设有支撑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呈环形且套设于所述阀杆;和/或,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阀杆的外周壁以及所述装配孔的内周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阀杆与所述装配的内周壁之间,所述支撑件的硬度小于所述阀杆以及所述阀体的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呈环形且套设于所述阀杆;和/或,所述支撑件为减摩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阀杆且位于所述装配孔内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支撑件沿所述阀杆的轴向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以及所述密封圈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件以及多个所述密封圈沿所述阀杆的轴向交替排布;和/或,所述密封圈的截面呈x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孔包括沿所述阀杆的轴向连通的第一装配段和第二装配段,所述第一装配段位于所述第二装配段远离所述阀芯的一侧,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装配段内,所述第一装配段的内径小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费祥尚凯锋曾令华廖四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