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719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2:54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包括修复装置和千斤顶,修复装置包括橡胶圈、两个第一弧形板和两个第二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均与橡胶圈的内径相对应,两个第一弧形板上下对称设于橡胶圈内且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弧形板左右对称设于两个第一弧形板之间且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设有适于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对接锁紧的锁紧结构,两个第一弧形板和两个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弧长之和与橡胶圈的内壁周长相对应,修复装置套在千斤顶上。本技术结构简单,用于修复变形管道时的操作简便,可快速完成管道变形的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设备,或者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小管径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属于管道修复。


技术介绍

1、排水管道在投入运营数年后,由于地面荷载、自身寿命、流体腐蚀和养护不当等原因,经常会出现不同等级的缺陷(变形或破损),小管径排水管道变形是管道检测中常见的结构性缺陷,也是对管道运行影响最严重的管道缺陷。由于人工无法进入小管径管道进行作业,现有的非开挖修复技术无法直接对小管径管道的变形进行修复,目前对于小管径管道的变形修复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开挖换管;(2)采用水平定向钻机钻导向孔穿过管道变形塌陷部位,然后采用塌陷处理钻头将塌陷部位破坏并向外挤压恢复管道形状,采用短钢管及时支撑,然后再进行非开挖修复;(3)利用顶进挤压设备对管道塌陷变形部位进行处理复位,同时采用预制钢环节节顶进将管道贯通,再进行非开挖修复。另外,公开号为cn114017577a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管道置换系统及方法,采用环切钻头对旧管进行破碎,跟随环切钻头移动的顶进装置通过推动新管占据旧管移动前的位置,实现旧管的破碎及新管的置换。然而,这些修复方式均对施工条件和施工设备的要求较高,要么需要地表开挖,要么需要对变形管道两端的检查井进行改造加固以适应施工设备的作业,且施工作业耗时长,已难以适用于当下城市交通繁忙、地下管线复杂情形下的管道变形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设备,结构简单,用于修复变形管道时的操作简便,可快速完成管道变形的修复。

2、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包括修复装置和千斤顶,所述修复装置包括橡胶圈、两个第一弧形板和两个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均与所述橡胶圈的内径相对应,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上下对称设于所述橡胶圈内且圆心角相对,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左右对称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之间且圆心角相对,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设有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对接锁紧的锁紧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弧长之和与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周长相对应,所述千斤顶位于修复装置内,其底部抵在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内壁上,竖向顶推件的顶端抵在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分别位于所述千斤顶的左右两侧。

3、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弧长。

4、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橡胶圈的轴向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橡胶圈的轴向端面平齐。

5、优选的,所述橡胶圈的外径与待修复的变形管道的内径相对应。

6、优选的,所述锁紧结构为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端部卡接的卡槽。

7、优选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内壁上的锁紧弧形板,所述锁紧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内壁的圆弧半径相对应,所述锁紧弧形板的端部向外伸出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呈适于对接的相配合的斜面,所述锁紧弧形板与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斜面构成适于相应侧的所述第二弧形板的斜面端部卡接的卡槽。

8、优选的,所述锁紧弧形板向外伸出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弧长的1/10。

9、优选的,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呈自内向外且自其端部方向向中部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呈自内向外且自其中部方向向端部方向倾斜的斜面。

10、优选的,所述锁紧弧形板伸出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呈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滑过的斜面,即呈自内向外且自其中部方向向端部方向倾斜的斜面。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中部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圆心角小于180°。

13、相应的,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圆心角小于180°。

14、优选的,各弧形板与所述橡胶圈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粘接或螺栓连接。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橡胶圈的轴向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橡胶圈的轴向端面平齐。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均为不锈钢板。

17、优选的,所述千斤顶设有左右横向顶推件,所述左右横向顶推件的顶推端分别抵在相应侧的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内壁上。

18、优选的,所述千斤顶的底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车轮,所述变形装置套在前后车轮之间的千斤顶上,或者所述千斤顶固定设于前后两端设有车轮的小车上,所述变形装置套在前后车轮之间的千斤顶和小车车体上。

19、优选的,所述修复装置通过纤维胶带缠绕固定在所述千斤顶或所述千斤顶和小车车体上。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技术通过千斤顶的顶推力修复变形管道,千斤顶的顶推力先作用于弧形板和橡胶圈,再作用于变形管道,由于弧形板与变形管道适形,使变形管道的受力更加均衡(由点受力转变为面受力),不会在修复过程中造成二次损伤,橡胶圈也会在变形管道的修复过程中起到受力缓冲的作用,避免管道受损;

22、(2)橡胶圈撑圆后,第二弧形板的端部与相应侧的第一弧形板的端部对接并锁紧固定形成圆环,圆环将橡胶圈紧紧抵在管道的内壁上,可对管道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避免再次变形,同时,橡胶圈还可对变形管道的破损处起到止水作用,避免渗漏;

23、(3)由于橡胶圈具有可弹性形变的特性,在其撑圆的过程中,通过千斤顶施加适宜范围内的较大的顶推力,可以在不对管道造成损伤或再次变形的情况下(在管道的受力范围内),使同侧的两个锁紧弧形板之间形成可供第二弧形板滑过的足够空间(此时所述橡胶圈压紧形变),有助于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对接和锁紧固定(形成圆环)的顺利完成,避免在橡胶圈撑圆的过程中锁紧弧形板对第二弧形板造成卡阻,致使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无法对接的情况发生;

24、(4)本技术结构简单,用于修复变形管道时的操作简便,无需开挖、钻孔、对管道两端的检查井进行改造加固以及人工进入管道即可完成对管道的变形修复,管道变形修复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尤其适用于地下小管径变形管道(管径≤800mm,变形率≤33%)的修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装置和千斤顶,所述修复装置包括橡胶圈、两个第一弧形板和两个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均与所述橡胶圈的内径相对应,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上下对称设于所述橡胶圈内且圆心角相对,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左右对称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之间且圆心角相对,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设有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对接锁紧的锁紧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弧长之和与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周长相对应,所述千斤顶位于修复装置内,其底部抵在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内壁上,竖向顶推件的顶端抵在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分别位于所述千斤顶的左右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为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端部卡接的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内壁上的锁紧弧形板,所述锁紧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内壁的圆弧半径相对应,所述锁紧弧形板的端部向外伸出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呈适于对接的相配合的斜面,所述锁紧弧形板与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斜面构成适于相应侧的所述第二弧形板的斜面端部卡接的卡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呈自内向外且自其端部方向向中部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呈自内向外且自其中部方向向端部方向倾斜的斜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中部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圆心角小于18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均为不锈钢板。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设有左右横向顶推件,所述左右横向顶推件的顶推端分别抵在相应侧的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内壁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的底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车轮,所述变形装置套在前后车轮之间的千斤顶上,或者所述千斤顶固定设于前后两端设有车轮的小车上,所述变形装置套在前后车轮之间的千斤顶和小车车体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装置通过纤维胶带缠绕固定在所述千斤顶或所述千斤顶和小车车体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装置和千斤顶,所述修复装置包括橡胶圈、两个第一弧形板和两个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均与所述橡胶圈的内径相对应,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上下对称设于所述橡胶圈内且圆心角相对,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左右对称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之间且圆心角相对,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设有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对接锁紧的锁紧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弧长之和与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周长相对应,所述千斤顶位于修复装置内,其底部抵在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内壁上,竖向顶推件的顶端抵在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分别位于所述千斤顶的左右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为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端部卡接的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内壁上的锁紧弧形板,所述锁紧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内壁的圆弧半径相对应,所述锁紧弧形板的端部向外伸出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存辉张学慧吕海江张志彬杨伟超侯德苏涛朴立君周正聪张乐一秦艳军朱松岭石瑞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河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