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原子纳米酶基荧光探针快速检测草甘膦和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133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原子纳米酶基荧光探针快速检测草甘膦和镉方法,该方法以叶绿素钠盐为配体,Fe<supgt;3+</supgt;为中心原子,合成与天然金属酶的活性中心具有相似结构Fe‑N‑C单原子纳米酶,Fe‑N‑C具有强过氧化物酶活性,通过强电子转移产生羟基自由基(·OH),由于生成的·OH能够氧化非荧光对苯二甲酸(TA)为强荧光的2‑羟基对苯二甲酸(PTA)。当Cd<supgt;2+</supgt;引入到荧光体系中,Fe‑N‑C的电子转移加强,使Fe‑N‑C过氧化酶活性得到加强,体系荧光增强,而当加入草甘膦时,由于其与Fe与Cd形成配合物,Fe‑N‑C模拟过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体系荧光强度降低,由此建立高灵敏、选择性强镉及草甘膦荧光检测新方法,检出限分别都为0.049µg/kg及0.037µg/kg,能够满足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分析检测,具体为一种单原子纳米酶基荧光探针快速检测草甘膦和镉方法


技术介绍

1、镉广泛存在于生活环境中,被认为是危害最大的重金属之一,被列为人类致癌物;即使是低水平的暴露也会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产生毒性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cd2+的最大污染水平为3 µg/l。目前,cd2+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吸收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化学法及比色探针法。草甘膦(glyphosate, gly)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有机磷除草剂,具有除草活性高和毒性较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茶业、 粮食、果蔬、林木等的种植生产。随着抗草甘膦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量种植,草甘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世界上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草甘膦具有潜在的致癌毒性,2015 年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 2a 类 致癌物。因此,草甘膦的过量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饮用水中草甘膦的最高限量浓度为0.7 mg/l。目前,草甘膦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离子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原子纳米酶基荧光探针快速检测草甘膦和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Cd2+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8~20 μg/L,草甘膦标准溶液浓度为0.16~12 μg/L;Fe-N-C单原子纳米酶溶液的浓度为0.1mg/mL,添加量为50-100μL;对苯二甲酸溶液浓度为50mmol/L,添加量为50-100μL;H2O2溶液浓度为50mmol/L,添加量为20-50μ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原子纳米酶基荧光探针快速检测草甘膦和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cd2+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8~20 μg/l,草甘膦标准溶液浓度为0.1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玲李秋兰杨德志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伦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