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桥头跳车防治的自适应过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05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1:12
本申请提供了用于桥头跳车防治的自适应过渡结构。该自适应过渡结构包括过渡结构本体和枕梁,过渡结构本体的一端连接于桥台,过渡结构本体的另一端的底部压抵于位于道路中的枕梁的顶面。枕梁随道路沉降时,过渡结构本体能够以过渡结构本体与桥台的连接处为圆心进行转动,使桥台与道路能够平顺过渡,避免桥头跳车问题。并且过渡结构本体的另一端的底部棱边始终压抵于枕梁的顶面,过渡结构本体的一端的底部与其下侧的道路之间设置有第一预留空间,使得过渡结构本体仅能接收到枕梁处的沉降,并随此处的沉降而进行旋转运动,避免了道路不规则沉降对过渡结构本体转动过程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道路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桥头跳车防治的自适应过渡结构


技术介绍

1、桥头跳车指的是由于公路桥头及伸缩缝处的差异沉降或伸缩缝破坏而使路面纵坡出现台阶,引起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跃的现象。桥头跳车问题是大多数桥梁都具有的通病,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车辆在上下桥时容易出现前后轮腾空的情况,带来安全隐患,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性。除此之外,桥头跳车往往还会导致行车速度下降,影响通行效率;轮胎和地面的瞬时相互作用力巨大,增加车辆运营和公路养护的费用。因此,有效地消除桥头跳车对于高等级公路建设意义重大。

2、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减小路桥沉降差展开,尚不能有效消除这一病害,亟需开拓桥头跳车问题的研究思路,从新的角度提出可行的治理方法。

3、现有研究还包括,通过在道路与桥台的过渡段设置桥头搭板以改善桥头跳车问题。桥头搭板大都埋设于路面结构层,桥头搭板下方与土体紧密接触。但是,道路侧的沉降是不匀称的,例如道路上左右不匀称的沉降,其会使桥头搭板不受控地倾斜、转动,使得过渡段的平顺过渡效果欠佳。

4、授权公告号为cn211815526u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桥头跳车防治的自适应过渡结构,用于设置在桥台(10)和道路(20)的过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过渡结构包括过渡结构本体(30)和枕梁(40),所述过渡结构本体(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桥台(10),所述过渡结构本体(30)的另一端的底部压抵于位于所述道路(20)中的所述枕梁(40)的顶面,所述枕梁(40)随所述道路(20)沉降时,所述过渡结构本体(30)能够以所述过渡结构本体(30)与所述桥台(10)的连接处为圆心进行转动,且所述过渡结构本体(30)的另一端的底部棱边始终压抵于所述枕梁(40)的顶面,所述过渡结构本体(30)的一端的底部与其下侧的所述道路(20)之间设置有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桥头跳车防治的自适应过渡结构,用于设置在桥台(10)和道路(20)的过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过渡结构包括过渡结构本体(30)和枕梁(40),所述过渡结构本体(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桥台(10),所述过渡结构本体(30)的另一端的底部压抵于位于所述道路(20)中的所述枕梁(40)的顶面,所述枕梁(40)随所述道路(20)沉降时,所述过渡结构本体(30)能够以所述过渡结构本体(30)与所述桥台(10)的连接处为圆心进行转动,且所述过渡结构本体(30)的另一端的底部棱边始终压抵于所述枕梁(40)的顶面,所述过渡结构本体(30)的一端的底部与其下侧的所述道路(20)之间设置有第一预留空间(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头跳车防治的自适应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结构本体(30)包括顶板(31)、底板(32)和连接所述顶板(31)、所述底板(32)的间隔设置的多块立板(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桥头跳车防治的自适应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桥台(10),所述底板(32)的另一端的底部棱边压抵于所述枕梁(40)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头跳车防治的自适应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结构本体(30)与所述桥台(10)的连接位置处于所述过渡结构本体(30)的高度方向的上1/2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头跳车防治的自适应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笑琳刘骏哲元陈天翼张嘎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