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0906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1:09
一种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制作上预制柱、下预制柱和预制梁;步骤二:将下预制柱安装就位;步骤三:吊装上预制柱,将上连接筒对准下连接筒;步骤四:在上连接筒与下连接筒接缝处采用对接坡焊连接;步骤五:将转接件与上连接筒和下连接筒焊接为一个整体;步骤六:吊装可更换消能连接件,将可更换消能连接件与转接件采用第一高强螺栓连接;步骤七:吊装预制梁,将节点连接件与可更换消能连接件采用第二高强螺栓连接,至此施工完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钢筋砼框架节点易产生塑性损伤破坏与残余变形,未考虑地震后结构损伤修复问题以及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预制结构的优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梁柱节点的损伤控制和震后修复是结构抗震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传统的抗震设计思路是通过有效的抗震措施增强结构的强度、刚度或通过结构或构件的延性能力避免结构出现脆性破坏或倒塌,但是该结构体系的耗能主要依赖于主体结构,易产生塑性损伤破坏与残余变形,不易修复。预制装配式结构的现浇连接是目前预制装配式结构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连接方式。虽然采用不同施工形式的湿连接(即在连接区内现场浇筑混凝土)均能提供足够的强度、变形和耗能能力,能够模拟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但湿连接法仍继承了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固有缺点,且未考虑地震后结构损伤修复问题,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预制结构的优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简洁可靠、荷载传递路径简单、施工简便、易于震后修复、具有损伤控制能力的可更换梁柱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传统的钢筋砼框架节点易产生塑性损伤破坏与残余变形,未考虑地震后结构损伤修复问题以及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预制结构的优势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包括有上预制柱、下预制柱和预制梁;还包括有上连接筒、下连接筒、转接件以及可更换消能连接件;所述下连接筒的内腔下部设置有下水平加劲锚板;该下连接筒套接在下预制柱的上端,且下水平加劲锚板压在下预制柱的顶面上;所述上连接筒的内腔上部设置有上水平加劲锚板;该上连接筒套接在上预制柱的下端,且上水平加劲锚板压在上预制柱的顶面上;所述上连接筒与下连接筒对接焊接;所述转接件设置在上连接筒和下连接筒的一侧,并且转接件与上连接筒、下连接筒之间均焊接连接;在转接件靠近上连接筒和下连接筒一侧中部设置有弧形缺口;在转接件靠近预制梁一侧设置有第一端板;所述可更换消能连接件的纵向切面成工字形,且在可更换消能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端板;所述可更换消能连接件一侧的第二端板与第一端板面接触,且通过第一高强螺栓连接;所述预制梁设置在可更换消能连接件的另一侧,并且在预制梁中、靠近端部位置处预埋有节点连接件;所述节点连接件的端部超出预制梁的端面;在节点连接件的端部连接有第三端板;靠近预制梁一侧的第二端板与第三端板面接触,且通过第二高强螺栓连接。

4、优选的,所述下预制柱中的下柱主筋上端超出下预制柱的顶面;在下柱主筋超出下预制柱的部位上设置有螺纹;所述下水平加劲锚板上、对应下柱主筋的穿过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穿筋孔;所述下柱主筋的上端从第一穿筋孔中穿过,且通过第一螺母固定。

5、优选的,所述上预制柱中的上柱主筋下端超出上预制柱的底面;在上柱主筋超出上预制柱的部位上设置有螺纹;所述上水平加劲锚板上、对应上柱主筋的穿过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穿筋孔;所述上柱主筋的下端从第二穿筋孔中穿过,且通过第二螺母固定。

6、优选的,所述转接件的纵向切面呈工字形;所述节点连接件的纵向切面呈工字形,且节点连接件的截面尺寸与转接件的截面尺寸相适应;所述节点连接件的截面尺寸与可更换消能连接件的截面尺寸相适应。

7、优选的,所述上水平加劲锚板的板面中间开设有第一孔洞;所述上预制柱内、靠近柱中轴位置处间隔设置有所述上柱主筋;靠近柱中轴的上柱主筋的下端从第一孔洞中穿过。

8、优选的,所述下水平加劲锚板的板面中间开设有第二孔洞;所述下预制柱内、靠近柱中轴位置处间隔设置有所述下柱主筋;靠近柱中轴的下柱主筋的下端从第二孔洞中穿过。

9、优选的,在上连接筒与下连接筒内、位于上水平加劲锚板与下水平加劲锚板之间的空腔中填充有混凝土;所述上预制柱内预留有与空腔相连通的灌浆孔道。

10、优选的,所述弧形缺口的直径为不小于转接件高度的1/3。

11、一种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2、步骤一:制作上预制柱、下预制柱和预制梁:在制作上预制柱时,将上柱主筋穿过上水平加劲锚板,用第二螺母将上水平加劲锚板与上预制柱进行固定;在制作下预制柱时,将下柱主筋穿过下水平加劲锚板,用第一螺母将下水平加劲锚板与下预制柱进行固定;在制作预制梁时,在预制梁内预埋节点连接件。

13、步骤二:将下预制柱安装就位。

14、步骤三:吊装上预制柱,将上连接筒对准下连接筒。

15、步骤四:复核上预制柱的位置无误后,在上连接筒与下连接筒接缝处采用对接坡焊连接。

16、步骤五:将转接件与上连接筒和下连接筒焊接为一个整体。

17、步骤六:吊装可更换消能连接件,将可更换消能连接件的左端板与转接件对齐,并将可更换消能连接件与转接件采用第一高强螺栓连接。

18、步骤七:吊装预制梁,将节点连接件与可更换消能连接件的右端板对齐,并将节点连接件与可更换消能连接件采用第二高强螺栓连接,至此施工完毕。

19、优选的,当所述上预制柱内预留有与空腔相连通的灌浆孔道;将注浆管从灌浆孔道中伸入空腔中,并且向空腔和灌浆孔道中注浆。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21、1、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可更换延性消能节点中梁柱之间通过转接件以及可更换消能连接件连接,转接件以及可更换消能连接件在安装前采用螺栓连接成连接构件整体,在转接件靠近上连接筒和下连接筒一侧中部设置有弧形缺口,使连接构件整体成为削弱部位和耗能,同时可更换消能连接件与梁之间可拆卸连接,使连接构件整体作为主要损伤元件耗散地震能量,发挥“损伤保险丝”的作用,又可减轻主体结构的损伤,实现损伤后可更换。

22、2、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可更换延性消能节点是为了提高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以及便于震后快速修复而提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可更换延性消能节点的施工方法主要将损伤和破坏集中在可更的转接件以及可更换消能连接件上,以保护主要结构构件梁和柱,从而提高了主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有利于结构在震后的快速修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包括有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和预制梁(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上连接筒(4)、下连接筒(5)、转接件(7)以及可更换消能连接件(8);所述下连接筒(5)的内腔下部设置有下水平加劲锚板(5.1);该下连接筒(5)套接在下预制柱(2)的上端,且下水平加劲锚板(5.1)压在下预制柱(2)的顶面上;所述上连接筒(4)的内腔上部设置有上水平加劲锚板(4.1);该上连接筒(4)套接在上预制柱(1)的下端,且上水平加劲锚板(4.1)压在上预制柱(1)的顶面上;所述上连接筒(4)与下连接筒(5)对接焊接;所述转接件(7)设置在上连接筒(4)和下连接筒(5)的一侧,并且转接件(7)与上连接筒(4)、下连接筒(5)之间均焊接连接;在转接件(7)靠近上连接筒(4)和下连接筒(5)一侧中部设置有弧形缺口(6);在转接件(7)靠近预制梁(3)一侧设置有第一端板(11);所述可更换消能连接件(8)的纵向切面成工字形,且在可更换消能连接件(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端板(12);所述可更换消能连接件(8)一侧的第二端板(12)与第一端板(11)面接触,且通过第一高强螺栓(14)连接;所述预制梁(3)设置在可更换消能连接件(8)的另一侧,并且在预制梁(3)中、靠近端部位置处预埋有节点连接件(15);所述节点连接件(15)的端部超出预制梁(3)的端面;在节点连接件(15)的端部连接有第三端板(13);靠近预制梁(3)一侧的第二端板(12)与第三端板(13)面接触,且通过第二高强螺栓(1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预制柱(2)中的下柱主筋(2.1)上端超出下预制柱(2)的顶面;在下柱主筋(2)超出下预制柱(2)的部位上设置有螺纹;所述下水平加劲锚板(5.1)上、对应下柱主筋(2.1)的穿过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穿筋孔(17);所述下柱主筋(2.1)的上端从第一穿筋孔(17)中穿过,且通过第一螺母(18)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预制柱(1)中的上柱主筋(1.1)下端超出上预制柱(1)的底面;在上柱主筋(1.1)超出上预制柱(1)的部位上设置有螺纹;所述上水平加劲锚板(4.1)上、对应上柱主筋(1.1)的穿过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穿筋孔(19);所述上柱主筋(1.1)的下端从第二穿筋孔(19)中穿过,且通过第二螺母(22)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7)的纵向切面呈工字形;所述节点连接件(15)的纵向切面呈工字形,且节点连接件(15)的截面尺寸与转接件(7)的截面尺寸相适应;所述节点连接件(15)的截面尺寸与可更换消能连接件(8)的截面尺寸相适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平加劲锚板(4.1)的板面中间开设有第一孔洞(20);所述上预制柱(1)内、靠近柱中轴位置处间隔设置有所述上柱主筋(1.1);靠近柱中轴的上柱主筋(1.1)的下端从第一孔洞(20)中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平加劲锚板(5.1)的板面中间开设有第二孔洞(21);所述下预制柱(2)内、靠近柱中轴位置处间隔设置有所述下柱主筋(2.1);靠近柱中轴的下柱主筋(2.1)的下端从第二孔洞(21)中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其特征在于:在上连接筒(4)与下连接筒(5)内、位于上水平加劲锚板(4.1)与下水平加劲锚板(5.1)之间的空腔中填充有混凝土;所述上预制柱(1)内预留有与空腔相连通的灌浆孔道(9)。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缺口(6)的直径为不小于转接件(7)高度的1/3。

9.一种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预制柱(1)内预留有与空腔相连通的灌浆孔道(9);将注浆管从灌浆孔道(9)中伸入空腔中,并且向空腔和灌浆孔道(9)中注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包括有上预制柱(1)、下预制柱(2)和预制梁(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上连接筒(4)、下连接筒(5)、转接件(7)以及可更换消能连接件(8);所述下连接筒(5)的内腔下部设置有下水平加劲锚板(5.1);该下连接筒(5)套接在下预制柱(2)的上端,且下水平加劲锚板(5.1)压在下预制柱(2)的顶面上;所述上连接筒(4)的内腔上部设置有上水平加劲锚板(4.1);该上连接筒(4)套接在上预制柱(1)的下端,且上水平加劲锚板(4.1)压在上预制柱(1)的顶面上;所述上连接筒(4)与下连接筒(5)对接焊接;所述转接件(7)设置在上连接筒(4)和下连接筒(5)的一侧,并且转接件(7)与上连接筒(4)、下连接筒(5)之间均焊接连接;在转接件(7)靠近上连接筒(4)和下连接筒(5)一侧中部设置有弧形缺口(6);在转接件(7)靠近预制梁(3)一侧设置有第一端板(11);所述可更换消能连接件(8)的纵向切面成工字形,且在可更换消能连接件(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端板(12);所述可更换消能连接件(8)一侧的第二端板(12)与第一端板(11)面接触,且通过第一高强螺栓(14)连接;所述预制梁(3)设置在可更换消能连接件(8)的另一侧,并且在预制梁(3)中、靠近端部位置处预埋有节点连接件(15);所述节点连接件(15)的端部超出预制梁(3)的端面;在节点连接件(15)的端部连接有第三端板(13);靠近预制梁(3)一侧的第二端板(12)与第三端板(13)面接触,且通过第二高强螺栓(1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预制柱(2)中的下柱主筋(2.1)上端超出下预制柱(2)的顶面;在下柱主筋(2)超出下预制柱(2)的部位上设置有螺纹;所述下水平加劲锚板(5.1)上、对应下柱主筋(2.1)的穿过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穿筋孔(17);所述下柱主筋(2.1)的上端从第一穿筋孔(17)中穿过,且通过第一螺母(18)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筋砼框架的装配式延性消能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预制柱(1)中的上柱主筋(1.1)下端超出上预制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李龙建郑文博杨亮李检保康胜国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