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0528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涉及工程施工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承载筒、测斜转向驱动机构、测斜升降驱动机构、活动探头、上接触头和下接触头,承载筒包括固定筒和通过中空万向节连接于固定筒下端的活动筒,测斜转向驱动机构、测斜升降驱动机构和上接触头均安装于固定筒,活动探头在升至最高位置时,位于活动筒内,且下接触头匹配连接上接触头;上接触头的下端设置圆锥孔,下接触头的上端设置圆锥头,上接触头的触点为同轴布置于圆锥孔内的上弹簧导线圈,下接触头的触点为同轴布置于圆锥头,并用于匹配于接触上弹簧导线圈的下弹簧导线圈。本测斜仪能提高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的可靠性、适应性和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施工检测,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


技术介绍

1、工程方面土体内部位移变化的监测设备-测斜仪常用到便携式测斜仪。现有的一种便携式测斜仪,包括活动探头、升降缆绳,承载筒、固定座、固定柱、测斜转向驱动机构、测斜升降驱动机构和接触头,其中,承载筒为承载整个测斜仪的外筒,接触头分为上接触头和下接触头,通过上接触头和下接触头的对接,实现活动探头的充电,数据传输以及限位。该测斜仪操作劳动强度小,测量效率高,杜绝了人为操作误差,提高了斜度测量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工程施工中实时掌握监测数据,从而提高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2、上述测斜仪能很好的用于精准安装的直测斜导管中,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3、1)目前承载筒为不能自适应变形的整体刚性结构,杆长1.5米左右,在实际工程方面由于安装测斜筒时有的筒体存在弯曲的状况,可能导致测斜仪承载筒装不下去的状况。

4、2)目前上、下接触头为端面接触式结构,端面的每个接触点是直径约为4mm的圆形区域,超出这个范围会导致接触不良或接触不到,容易影响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包括承载筒,所述承载筒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测斜转向驱动机构,测斜升降驱动机构,接触头组件,以及可从所述承载筒下端口降出的活动探头,所述接触头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测斜升降驱动机构下端的上升弹性限位机构的上接触头,以及安装于所述活动探头上端的下接触头,所述上接触头的触点设置上线路接头线缆组,所述下接触头的触点通过下线路接头线缆组连接所述活动探头;

4、所述承载筒包括固定筒,以及通过中空万向节连接于所述固定筒下端的活动筒,所述测斜转向驱动机构、测斜升降驱动机构和上接触头均安装于所述固定筒,所述活动探头在升至最高位置时,位于所述活动筒内,且所述下接触头匹配连接所述上接触头;

5、所述上接触头的下端设置圆锥孔,所述下接触头的上端设置匹配所述圆锥孔的圆锥头,所述上接触头的触点为同轴布置于所述圆锥孔内的上弹簧导线圈,所述下接触头的触点为同轴布置于所述圆锥头,并用于匹配于接触所述上弹簧导线圈的下弹簧导线圈。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空万向节包括同轴固定于所述固定筒下端的上外筒节,同轴固定于所述活动筒上端的下外筒节,以及套于所述上外筒节和下外筒节的内筒节;所述内筒节通过销钉组件ⅰ转动连接于所述上外筒节,通过销钉组件ⅱ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外筒节;所述销钉组件ⅰ和销钉组件ⅱ非平行。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销钉组件ⅰ和销钉组件ⅱ共面布置,且呈90°夹角。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接触头通过固定杆连接于所述上升弹性限位机构的下端;所述固定杆的下端设置圆球头,所述上接触头的上端套接于所述圆球头,并能绕所述圆球头转动。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接触头的上端可拆卸固定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为两半拼接式结构,所述安装环套于所述圆球头和固定杆的衔接部,且内径小于所述圆球头的直径。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接触头径向设置布置有所述上线路接头线缆组的走线通道,所述下接触头轴向设置布置有所述下线路接头线缆组的走线通道。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圆锥孔的内壁和所述圆锥头的外壁均同轴开设环形卡槽,所述下弹簧导线圈卡装于所述圆锥头的卡槽,所述上弹簧导线圈卡装于所述圆锥孔的卡槽。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自适应结构设计使测斜仪能够更灵活地适应测斜筒的形状变化,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测斜筒可能存在的弯曲状况,这样的设计确保了测斜仪在不同工程场景下都能够正确安装和运行。

14、2)由于在万向节的作用下,活动筒能够与测斜筒内壁适应性地接触,即使测斜筒存在一定的变形,也能够保证测斜仪顺利安装到位,降低了在复杂工程现场进行安装的难度。

15、3)接触头组件设计提高了上、下接触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圆锥头和圆锥孔的匹配,以及弹簧导线圈的使用,确保了在活动探头升降过程中上、下接触头能够始终保持电性接触,这有助于提高仪器工作的稳定性。

16、4)较大面积的同轴布置和采用圆锥匹配设计避免了端面接触可能引发的问题,不会出现接触不良或无法接触到的情况,提高了测斜仪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包括承载筒(1),所述承载筒(1)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测斜转向驱动机构(4),测斜升降驱动机构(5),接触头组件(2),以及可从所述承载筒(1)下端口降出的活动探头(3),所述接触头组件(2)包括安装于所述测斜升降驱动机构(5)下端的上升弹性限位机构(6)的上接触头(22),以及安装于所述活动探头(3)上端的下接触头(21),所述上接触头(22)的触点设置上线路接头线缆组(223),所述下接触头(21)的触点通过下线路接头线缆组(213)连接所述活动探头(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万向节(12)包括同轴固定于所述固定筒(11)下端的上外筒节(121),同轴固定于所述活动筒(13)上端的下外筒节(123),以及套于所述上外筒节(121)和下外筒节(123)的内筒节(122);所述内筒节(122)通过销钉组件Ⅰ(124)转动连接于所述上外筒节(121),通过销钉组件Ⅱ(125)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外筒节(123);所述销钉组件Ⅰ(124)和销钉组件Ⅱ(125)非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钉组件Ⅰ(124)和销钉组件Ⅱ(125)共面布置,且呈90°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触头(22)通过固定杆(8)连接于所述上升弹性限位机构(6)的下端;所述固定杆(8)的下端设置圆球头(81),所述上接触头(22)的上端套接于所述圆球头(81),并能绕所述圆球头(8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触头(22)的上端可拆卸固定安装环(7),所述安装环(7)为两半拼接式结构,所述安装环(7)套于所述圆球头(81)和固定杆(8)的衔接部,且内径小于所述圆球头(81)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触头(22)径向设置布置有所述上线路接头线缆组(223)的走线通道,所述下接触头(21)轴向设置布置有所述下线路接头线缆组(213)的走线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孔(221)的内壁和所述圆锥头(211)的外壁均同轴开设环形卡槽,所述下弹簧导线圈(212)卡装于所述圆锥头(211)的卡槽,所述上弹簧导线圈(222)卡装于所述圆锥孔(221)的卡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包括承载筒(1),所述承载筒(1)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测斜转向驱动机构(4),测斜升降驱动机构(5),接触头组件(2),以及可从所述承载筒(1)下端口降出的活动探头(3),所述接触头组件(2)包括安装于所述测斜升降驱动机构(5)下端的上升弹性限位机构(6)的上接触头(22),以及安装于所述活动探头(3)上端的下接触头(21),所述上接触头(22)的触点设置上线路接头线缆组(223),所述下接触头(21)的触点通过下线路接头线缆组(213)连接所述活动探头(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万向节(12)包括同轴固定于所述固定筒(11)下端的上外筒节(121),同轴固定于所述活动筒(13)上端的下外筒节(123),以及套于所述上外筒节(121)和下外筒节(123)的内筒节(122);所述内筒节(122)通过销钉组件ⅰ(124)转动连接于所述上外筒节(121),通过销钉组件ⅱ(125)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外筒节(123);所述销钉组件ⅰ(124)和销钉组件ⅱ(125)非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结构的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钉组件ⅰ(1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红兵吴剑袁玮张龙李红刚刘志强张博王耀马兵杨有何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