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9856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25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芯及电池,其中电芯包括依次层叠卷绕的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正极片上设有第一空箔区,第一空箔区上设有正极耳,负极片上设有第二空箔区,第二空箔区设有负极耳,第一空箔区和第二空箔区相对,正极耳沿第一方向的两侧面与负极耳沿第一方向的两侧面对齐,正极耳具有与第一空箔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负极耳具有与第二空箔区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二者中的一个设置有缺口,另一个设置有凸部,凸部与缺口正对。本技术通过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设置凸部和缺口,且凸部和缺口正对,有助于分散电芯在极耳处的应力错开分散,以减少电芯在极耳处的应力,从而减少电芯极耳处发生开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及电池


技术介绍

1、硅基材料在嵌锂过程中能够形成锂硅化物(lixsi),而锂硅化物的理论比容量大,因此,现有电芯的负极中会添加硅基材料,以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2、现有的电芯一般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层叠卷绕成型,正极片和负极片通常均设置有涂料区和空箔区,涂料区上涂布有活性物质层,空箔区设置有极耳。其中,极耳的厚度均高于活性物质层的厚度。

3、但是现有技术的电芯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极耳的厚度均高于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在卷绕过程中,正极耳处铝箔受力较大,容易造成箔材开裂;或者在电芯循环过程中,由于硅基材料的特性,硅基材料会发生膨胀,导致负极片发生膨胀并挤压正极片,而极耳的厚度均高于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正极片和负极片均在极耳处箔材受力较大,这也容易造成极耳处箔材开裂。因此,此结构的电芯箔材容易发生开裂,影响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其能够减少极片在极耳处发生开裂的情况。

2、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包括依次层叠卷绕的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上设置有第一空箔区,所述第一空箔区设置有正极耳,所述负极片上设置有第二空箔区,所述第二空箔区设置有负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箔区和所述第二空箔区相对设置,所述正极耳沿第一方向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负极耳沿第一方向的两侧面对齐,所述正极耳具有与所述第一空箔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负极耳具有与所述第二空箔区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二者中的一个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二者中的另一个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缺口正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所述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包括依次层叠卷绕的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上设置有第一空箔区,所述第一空箔区设置有正极耳,所述负极片上设置有第二空箔区,所述第二空箔区设置有负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箔区和所述第二空箔区相对设置,所述正极耳沿第一方向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负极耳沿第一方向的两侧面对齐,所述正极耳具有与所述第一空箔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负极耳具有与所述第二空箔区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二者中的一个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二者中的另一个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缺口正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所述缺口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本体和所述凸部,所述凸部具有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端面,所述缺口内具有第一侧面,在第二方向的投影,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端面间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还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凸部的侧面平行,在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凸部的侧面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本体和所述凸部,所述凸部具有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端面,所述缺口内具有第一侧面,在第二方向的投影,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端面之间的间距为0~4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凸部的侧面平行,在所述第二方向的投影,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凸部的侧面之间的间距为0~3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的长度均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凸部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强强易桂勇刘密宋鹏元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