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985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25
本申请属于机器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包括:机身;头部壳体,包括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后壳组件安装于机身的顶部,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相互盖合形成装配空腔;支撑架,安装于前壳组件,支撑架位于装配空腔内,支撑架背离前壳组件的一侧设置为安装平面,安装平面自机身的顶部至头部壳体的方向朝后倾斜设置;主控板,安装于安装平面,主控板靠近机身的顶部的一端电连接有线束,线束穿过后壳组件后平顺地延伸进机身内。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不增加头部的外观尺寸与主控板的尺寸的前提下,如何稳定且方便地装配主控板与线束的连接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机器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


技术介绍

1、目前,市面上应用于送餐、递送、迎宾等场景的机器人,机器人上端的头部都有很多关键电子器件,比如显示屏、人脸识别摄像头、顶视扫码摄像头、语音交互的麦克风、急停开关、灯光效果等,这些电子器件都集中在头部。机器人的功能需求越多,所需电子器件也越多,继而导致主控板上的线束接口也相对较多,线束的连接器也需要占用相对大的装配空间,此时就需要机器人的上端头部具有更大的装配空间才能满足主控板的装配需求。在现有技术中,主控板是直接固定安装在头部壳体的前壳组件的内壁上的,这就导致增加了线束接口的主控板与线束的连接器之间装配所需要的装配空间不足的情况。

2、很多生产厂家会因为机器人上端的头部放不下主控板而被迫去增加机器人上端的头部的尺寸,使得机器人的整体外观受到影响,设计不协调。

3、或者,一些生产厂家在不增大机器人上端的头部的尺寸的情况下,对线束的连接器进行弯折,然后对连接器进行强行安装完成。这使得主控板的线束接口与连接器之间始终有一个应力存在,不仅容易损坏主控板的线束接口,而且容易导致线束接口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