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9085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16
本技术涉及一种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包括侧钢板、底钢板和若干钢肋板,所有钢肋板沿侧钢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钢肋板包括底部、侧部和转角部,转角部连接底部和侧部,底部连接于底钢板的底侧,侧部连接于侧钢板的外侧,转角部穿设并固定连接有转向钢管,转向钢管用于穿设体外预应力钢束。采用具有底部、侧部和转角部的钢肋板,钢肋板的底部与底钢板连接,钢肋板的侧部与侧钢板连接,能够将转向钢管和体外预应力钢束设置在侧面外以及底部以下,即使应用于部分梁高较矮的桥梁时,其也增大了跨中和支点截面钢束位置的竖向距离,进而能够增大支点附近钢束弯起角度,提高加固效率,且体外预应力钢束的设置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体外预应力,特别是一种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1、体外预应力加固是桥梁加固工程中最常用的措施之一,不仅能提高承载能力,而且能改善桥梁结构应力;在体外预应力加固工程中,常采用包络设计法来确定体外预应力钢束的用量,该方法以桥梁原设计作为设计上限,以桥梁现状作为设计下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体外预应力钢束一般按照桥梁结构受力模式进行布置,即跨中断面钢束尽量靠近底板位置,两端支点断面钢束尽量靠近顶板位置,支点附近断面钢束弯起布置,且体外预应力束需要设置在梁体侧面,对于跨中,一般需要采用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对体外预应力钢束进行转向,如公告号cn10612057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t型梁的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里面公开了转向装置包括底板(侧面),底板在上侧设有螺栓孔,并在靠下侧焊接多个相间隔的固定钢板,转向钢管通过固定钢板并与之焊接;预应力钢绞线穿过转向钢管内,实现弯起;底板的下侧能与设置于梁底的连接钢板(底面)连成一体,这种转向装置无法将预应力钢绞线设置在梁底以下,对于梁高较高的桥梁能够满足,而对于部分桥梁,受其梁高限制,对其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往往存在跨中和支点截面钢束竖向位置过于接近,支点附近钢束弯起角度过小,导致加固效率低下、难以发挥钢绞线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体外预应力转向装置应用于部分梁高较矮的桥梁时,存在跨中和支点截面钢束竖向位置过于接近,支点附近钢束弯起角度过小,导致加固效率低下和体外预应力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包括侧钢板、底钢板和若干钢肋板,所有所述钢肋板沿所述侧钢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钢肋板包括底部、侧部和转角部,所述转角部连接所述底部和侧部,所述底部连接于所述底钢板的底侧,所述侧部连接于所述侧钢板的外侧,所述转角部穿设并固定连接有转向钢管,所述转向钢管用于穿设体外预应力钢束。

4、本方案所述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侧钢板连接于梁体的侧面下侧,底钢板连接于梁体的底面边侧,采用具有底部、侧部和转角部的钢肋板,使得钢肋板的底部与底钢板连接,钢肋板的侧部与侧钢板连接,进而使得能够将钢肋板的转角部稳固在梁体的侧面外以及底部以下,而使得能够在转角部设置转向钢管,即能够将转向钢管和体外预应力钢束设置在侧面外以及底部以下,即使应用于部分梁高较矮的桥梁时,其也增大了跨中和支点截面钢束位置的竖向距离,进而能够增大支点附近钢束弯起角度,提高加固效率,且体外预应力钢束的设置效果更好。当然,这种设置不仅能够用于部分梁高较矮的桥梁,也可以用于梁高较高的桥梁,均能够达到增大了跨中和支点截面钢束位置的竖向距离而增大支点附近钢束弯起角度的目的。

5、优选的,所述侧部穿设并固定连接有转向钢管,不同桥梁设置体外预应力钢束的数量不同,当设置数量较多的体外预应力钢束时,可以在钢肋板的侧部设置转向钢管,用于穿设体外预应力钢束。

6、优选的,所述侧部竖向设置,所述底部横桥向设置,便于布置,且钢肋板的承载能力更好。

7、优选的,相邻所述钢肋板的间距为15cm-20cm,具有较为稳定的承载效果。

8、优选的,所述钢肋板为一体结构,结构整体性强,更加稳定。

9、优选的,所述底部焊接于底钢板,所述侧部焊接于侧钢板,焊接后,侧钢板、底钢板和若干钢肋板的结构整体性强,更加稳定,且便于施工。

10、优选的,所述转角部内侧设有过焊孔,使得侧钢板、底钢板和若干钢肋板的焊接质量更好。

11、优选的,所述侧钢板通过第一高强螺栓连接于梁体的侧面,所述底钢板通过第二高强螺栓连接于梁体的底面,能够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12、优选的,所述侧钢板和所述梁体的侧面之间具有粘钢胶,所述底钢板和所述梁体的底面之间具有粘钢胶。

13、在设计上,一般通过高强螺栓能够满足连接强度。通过在侧钢板和所述梁体的侧面之间、以及底钢板和所述梁体的底面之间设置粘钢胶,能够增加连接储备力,结构更加安全。且粘钢胶能够对侧钢板和所述梁体的侧面之间、以及底钢板和所述梁体的底面之间形成密封,避免底钢板和侧钢板内部被锈蚀,使得结构耐久性更好,更加安全。

14、优选的,所述侧钢板的部分侧缘与所述梁体的侧面之间具有封边胶,所述底钢板的部分侧缘与所述梁体的底面之间具有封边胶,先通过封边胶封边,再通过灌注粘钢胶的方式,施工更加简单,且施工后的密封性更好,且能够储备更高的连接力。

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技术所述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采用具有底部、侧部和转角部的钢肋板,使得钢肋板的底部与底钢板连接,钢肋板的侧部与侧钢板连接,进而使得能够将钢肋板的转角部稳固在梁体的侧面外以及底部以下,而能够将转向钢管和体外预应力钢束设置在侧面外以及底部以下,其增大了跨中和支点截面钢束位置的竖向距离,进而能够增大支点附近钢束弯起角度,提高加固效率,且体外预应力钢束的设置效果更好。

17、2、本技术所述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工厂化制造加工,精度高、质量有保障;体外预应力钢束可布置在梁底以下,加固效率高;现场钻制高强螺栓孔,可有效避让原结构钢筋或钢绞线;安装方便快捷、人员投入较少、经济效益可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包括侧钢板(1)、底钢板(2)和若干钢肋板(3),所有所述钢肋板(3)沿所述侧钢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肋板(3)包括底部(33)、侧部(31)和转角部(32),所述转角部(32)连接所述底部(33)和侧部(31),所述底部(33)连接于所述底钢板(2)的底侧,所述侧部(31)连接于所述侧钢板(1)的外侧,所述转角部(32)穿设并固定连接有转向钢管(4),所述转向钢管(4)用于穿设体外预应力钢束(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31)穿设并固定连接有转向钢管(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31)竖向设置,所述底部(33)横桥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钢肋板(3)的间距为15cm-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肋板(3)为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33)焊接于底钢板(2),所述侧部(31)焊接于侧钢板(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部(32)内侧设有过焊孔(34)。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钢板(1)通过第一高强螺栓(51)连接于梁体(8)的侧面,所述底钢板(2)通过第二高强螺栓(52)连接于梁体(8)的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钢板(1)和所述梁体(8)的侧面之间具有粘钢胶(6),所述底钢板(2)和所述梁体(8)的底面之间具有粘钢胶(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钢板(1)的部分侧缘与所述梁体(8)的侧面之间具有封边胶,所述底钢板(2)的部分侧缘与所述梁体(8)的底面之间具有封边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包括侧钢板(1)、底钢板(2)和若干钢肋板(3),所有所述钢肋板(3)沿所述侧钢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肋板(3)包括底部(33)、侧部(31)和转角部(32),所述转角部(32)连接所述底部(33)和侧部(31),所述底部(33)连接于所述底钢板(2)的底侧,所述侧部(31)连接于所述侧钢板(1)的外侧,所述转角部(32)穿设并固定连接有转向钢管(4),所述转向钢管(4)用于穿设体外预应力钢束(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31)穿设并固定连接有转向钢管(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31)竖向设置,所述底部(33)横桥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钢肋板(3)的间距为15cm-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预应力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波李亚雷王技崔振山韩耕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