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送带用转向接头及传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8450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09
本技术涉及输送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传送带用转向接头及传送带,转向接头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下连接部包括下主体,下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弧形部,第一弧形部中空,并且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贯穿第一弧形部;活动槽沿第一弧形部的表面等宽延伸,并且延伸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上连接部包括上主体,上主体的下方通过颈部连接有第二弧形部;第二弧形部位于第一弧形部内,上主体位于第一弧形部外,颈部穿过活动槽,活动槽限制颈部在活动槽宽度方向上的位移,使得颈部只能自转以及相对于活动槽的延伸方向位移。本技术解决了使用万向节连接多段传送机构容易发生传送机构的承载面跟随万向节的转动而发生倾覆,导致物料洒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输送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传送带用转向接头及传送带


技术介绍

1、轨道车辆刹车砂是为防止车辆在运行时打滑,通常在车轮旁设有砂箱,主要用于其爬坡及刹车时向轨道上撒砂,增加接触面摩擦力。为了方便操作,在检修维护时,高铁会高出地面。而在检修维护过程中,需要向砂箱内加砂,由于砂箱位置较高,人工加砂工作效率低,而且工作环境差,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

2、使用传送带输送砂砾可以大幅减少人工成本,但由于作业场地高度受限,传送带需要设置成多段可折叠的结构,以方便通过高度受限的区域。为保证传送带的末端能够对准砂箱的加砂口,需要各段传送机构可以进行多方位旋转。现有技术中实现多方位旋转多采用万向节,但使用万向节连接多段传送机构容易发生传送机构的承载面跟随万向节的转动而发生倾覆,导致物料洒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送带用转向接头及传送带,目的在于解决使用万向节连接多段传送机构容易发生传送机构的承载面跟随万向节的转动而发生倾覆,导致物料洒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传送带用转向接头,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分别固定安装于相邻的两段传送机构上,下连接部包括下主体,下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弧形部,第一弧形部中空,并且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贯穿第一弧形部;活动槽沿第一弧形部的表面等宽延伸,并且延伸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上连接部包括上主体,上主体的下方通过颈部连接有第二弧形部;第二弧形部位于第一弧形部内,上主体位于第一弧形部外,颈部穿过活动槽,活动槽限制颈部在活动槽宽度方向上的位移,使得颈部只能自转以及相对于活动槽的延伸方向位移。

4、进一步,上连接部的上主体、颈部、第二弧形部均为中空结构,并且互相连通;上主体的上方为开放结构;第二弧形部的下方为开放结构;下连接部的下主体为中空结构,并且与第一弧形部连通,下主体的下方为开放结构。

5、进一步,上主体的上半部外形为为长方体,下半部外形为倒锥体。

6、进一步,下主体的外形为圆柱体,第一弧形部外形为半球体,与下主体的侧面相切。

7、一种传送带,包括多个传送单元,相邻的传送单元之间使用上述传送带用转向接头连接;与下连接部固定连接的传送单元的传送路径所在直线与下连接部的活动槽的延伸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8、进一步,传送单元的数量为三个。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0、本技术在活动槽的限制下,下连接部连接的传送单元无法沿垂直于传送方向的平面进行自转翻转从而避免承载面发生倾覆,解决了使用万向节连接多段传送机构容易发生传送机构的承载面跟随万向节的转动而发生倾覆,导致物料洒落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送带用转向接头,包括上连接部(100)和下连接部(200),分别固定安装于相邻的两段传送机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部(200)包括下主体(210),所述下主体(2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弧形部(220),所述第一弧形部(220)中空,并且开设有活动槽(221),所述活动槽(221)贯穿所述第一弧形部(220);所述活动槽(221)沿所述第一弧形部(220)的表面等宽延伸,并且延伸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上连接部(100)包括上主体(110),所述上主体(110)的下方通过颈部(120)连接有第二弧形部(130);所述第二弧形部(130)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部(220)内,所述上主体(110)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部(220)外,所述颈部(120)穿过所述活动槽(221),所述活动槽(221)限制所述颈部(120)在所述活动槽(221)宽度方向上的位移,使得所述颈部(120)只能自转以及相对于所述活动槽(221)的延伸方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用转向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100)的所述上主体(110)、所述颈部(120)、所述第二弧形部(130)均为中空结构,并且互相连通;所述上主体(110)的上方为开放结构;所述第二弧形部(130)的下方为开放结构;所述下连接部(200)的所述下主体(210)为中空结构,并且与所述第一弧形部(220)连通,所述下主体(210)的下方为开放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带用转向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体(110)的上半部外形为为长方体,下半部外形为倒锥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带用转向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体(210)的外形为圆柱体,所述第一弧形部(220)外形为半球体,与所述下主体(210)的侧面相切。

5.一种传送带,包括多个传送单元(300),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传送单元(300)之间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用转向接头连接;与所述下连接部(200)固定连接的所述传送单元(300)的传送路径所在直线与所述下连接部(200)的所述活动槽(221)的延伸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单元(300)的数量为三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送带用转向接头,包括上连接部(100)和下连接部(200),分别固定安装于相邻的两段传送机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部(200)包括下主体(210),所述下主体(2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弧形部(220),所述第一弧形部(220)中空,并且开设有活动槽(221),所述活动槽(221)贯穿所述第一弧形部(220);所述活动槽(221)沿所述第一弧形部(220)的表面等宽延伸,并且延伸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上连接部(100)包括上主体(110),所述上主体(110)的下方通过颈部(120)连接有第二弧形部(130);所述第二弧形部(130)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部(220)内,所述上主体(110)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部(220)外,所述颈部(120)穿过所述活动槽(221),所述活动槽(221)限制所述颈部(120)在所述活动槽(221)宽度方向上的位移,使得所述颈部(120)只能自转以及相对于所述活动槽(221)的延伸方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用转向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100)的所述上主体(110)、所述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嘉悦贺长斌于毅孙大伟尹春蕾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瑞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