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大豆苗为载体、大豆蚜蜜露为补充营养的赤眼蜂释放方法技术_技高网

大豆苗为载体、大豆蚜蜜露为补充营养的赤眼蜂释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67143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大豆苗为载体、大豆蚜蜜露为补充营养的赤眼蜂人工释放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盆栽大豆的种植和培养;(2)大豆蚜接种和蜜露积累;(3)赤眼蜂的固定和释放。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活体植物大豆苗为载体,利用大豆蚜产生的蜜露作为释放赤眼蜂的补充营养源,可以显著提升赤眼蜂的寄生率。投放后的一定时间内,植物和蚜虫可以持续生长繁殖,为赤眼蜂持续提供营养补充,并可以为其他天敌昆虫提供营养源和栖息场所。载体植株可以根据释放需求灵活调整用量和释放位置,凋亡的大豆植株还可以作为绿肥翻入田间土壤,大豆蚜寄主范围有限不会为害其他作物。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绿色环保,释放效率高,还有利于涵养天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昆虫饲养领域,具体涉及以盆栽大豆苗(glycine max)为载体、大豆蚜(aphis glycines)蜜露为补充营养的提高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人工释放效率的应用技术。


技术介绍

1、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是一种典型的卵寄生蜂。赤眼蜂将卵产在寄主卵内,吸收寄主卵中的营养物质完成生长发育,直至成蜂羽化才从寄主卵内啮出。赤眼蜂寄生导致寄主卵无法正常发育和孵化,因此在寄主为害前就实现了害虫控制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农田害虫防控。

2、虽然赤眼蜂工厂化生产水平高,可以寄生鳞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等7目44科的多种害虫,但由于个体微小的赤眼蜂寿命短,田间环境下寄生效率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赤眼蜂产品田间应用效果的提升与发展。寄生蜂可以利用田间的植物蜜源或半翅目昆虫产生的蜜露补充营养,延长寿命、弥补寄主搜索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促进卵巢发育和卵子成熟,提高田间寄生力和防控效率。因此,研发高效、简便的赤眼蜂田间增效释放技术,增强营养补充,对于提升赤眼蜂的田间生物防控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大豆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大豆间作还可以改善土壤营养,提供蜜源和涵养天敌,提升作物抗性和自然天敌的控害效果。大豆蚜寄主范围窄,主要为害大豆、黑豆和野生大豆,对其他作物不会造成显著为害;大豆蚜产生的蜜露可为寄生性天敌提供补充营养糖源,大豆蚜自身也可以吸引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栖息和取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容易、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和效果显著的以盆栽大豆苗为载体、大豆蚜蜜露为补充营养的提高赤眼蜂防控效率的赤眼蜂人工释放技术。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以大豆苗为载体、大豆蚜蜜露为补充营养的赤眼蜂释放方法;所述方法中以大豆苗为赤眼蜂释放载体、以大豆苗上生长的大豆蚜产生的蜜露为赤眼蜂的补充营养源;所述方法包括(1)盆栽大豆苗的种植和培养;(2)大豆蚜接种和蜜露积累;(3)赤眼蜂的固定和释放。

3、进一步地,所述方法步骤(1)中将大豆苗培养至两片真叶展开时期进行大豆蚜接种。

4、此时的大豆苗生长最为幼嫩,利于大豆蚜的取食生长和积累蜜露;另外,此时大豆植株处于苗期,生长旺盛,可以维持蚜虫繁育和蜜露的持续供给,可作为多次赤眼蜂释放的载体。

5、进一步地,所述方法步骤(1)中大豆苗以每盆3-5株栽种,步骤(2)中每盆接种100头大豆蚜。

6、进一步地,所述方法步骤(2)中接种大豆蚜后使其在大豆苗上产蜜露24小时后,作为释放赤眼蜂的载体大豆苗。

7、进一步地,所述方法步骤(2)中将前期培养大豆蚜的大豆苗地上部分用剪子剪断,连同大豆蚜一起转入新培养的大豆苗上;接种大豆蚜后25±1℃,16l:8d,30000lx,rh=65%的环境条件下培养3小时后蚜虫已经转移至新苗上,将用于接种的旧苗移除;在25±1℃,16l:8d,30000lx,rh=65%的环境条件下继续培养大豆蚜,使其产蜜露24小时后,作为释放赤眼蜂的载体大豆苗。

8、接种蚜虫数量太少或积累蜜露时间太短,提供的蜜露营养不足;接种蚜虫数目太多或积累蜜露时间太长,会导致赤眼蜂粘黏,影响正常活动。

9、进一步地,所述方法步骤(3)中将赤眼蜂蜂卡固定在释放赤眼蜂的载体大豆苗上带入释放目的地于作物之间释放。

10、释放期间,大豆蚜还可以作为瓢虫等自然天敌的猎物,涵养天敌。完成释放后,可以将大豆植株直接翻耕入田土内作为绿肥改善土壤营养。释放时根据作物高度调整载体植株的释放位置,一般与作物中部位置释放较好。具体的释放时期、释放密度和释放位置参考db14/t918—2014和db44/t 2219—2019。

11、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上述方法在使用赤眼蜂的生物防治方法中的应用。

12、进一步地,所述生物防治方法的防治对象选自寄生鳞翅目的害虫。

13、进一步地,所述生物防治方法的防治对象选自夜蛾科、卷蛾科、灯蛾科、螟蛾科、尺蛾科或弄蝶科害虫;进一步优选玉米螟、甘蔗螟和果园食心虫。

1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5、(1)大豆购买方便,易于种植。完成赤眼蜂释放工作后,可以将大豆苗直接翻耕入田土内作为绿肥改善土壤营养。

16、(2)大豆蚜为大豆上的常见害虫,容易获得。但大豆蚜寄主范围狭窄,不会对其他作物产生为害。另外,大豆蚜还是田间常见的瓢虫、草蛉和食蚜蝇等天敌昆虫的猎物,可以吸引和增加田间天敌数量,提升自然天敌的利用率。

17、(3)大豆苗有一定的持续生长期。只要苗子状态较好,其上的蚜虫也会持续扩繁,保持蜜露水平。因此,载体植物具有一定的持续使用期,可以用于一代害虫防控期间的多次赤眼蜂释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以大豆苗为载体、大豆蚜蜜露为补充营养的赤眼蜂释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以大豆苗为赤眼蜂释放载体、以大豆苗上生长的大豆蚜产生的蜜露为赤眼蜂的补充营养源;所述方法包括(1)盆栽大豆苗的种植和培养;(2)大豆蚜接种和蜜露积累;(3)赤眼蜂的固定和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1)中将大豆苗培养至两片真叶展开时期进行大豆蚜接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1)中大豆苗以每盆3-5株栽种,步骤(2)中每盆接种100头大豆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2)中接种大豆蚜后使其在大豆苗上产蜜露24小时后,作为释放赤眼蜂的载体大豆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2)中将前期培养大豆蚜的大豆苗地上部分用剪子剪断,连同大豆蚜一起转入新培养的大豆苗上;接种大豆蚜后25±1℃,16L:8D,30000lx,RH=65%的环境条件下培养3小时后蚜虫已经转移至新苗上,将用于接种的旧苗移除;在25±1℃,16L:8D,30000lx,RH=65%的环境条件下继续培养大豆蚜,使其产蜜露24小时后,作为释放赤眼蜂的载体大豆苗。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3)中将赤眼蜂蜂卡固定在释放赤眼蜂的载体大豆苗上带入释放目的地于作物之间释放。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使用赤眼蜂的生物防治方法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所述生物防治方法的防治对象选自寄生鳞翅目害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所述生物防治方法的防治对象选自夜蛾科、卷蛾科、灯蛾科、螟蛾科、尺蛾科和/或弄蝶科害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所述生物防治方法的防治对象为玉米螟、甘蔗螟和/或果园食心虫。

...

【技术特征摘要】

1.以大豆苗为载体、大豆蚜蜜露为补充营养的赤眼蜂释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以大豆苗为赤眼蜂释放载体、以大豆苗上生长的大豆蚜产生的蜜露为赤眼蜂的补充营养源;所述方法包括(1)盆栽大豆苗的种植和培养;(2)大豆蚜接种和蜜露积累;(3)赤眼蜂的固定和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1)中将大豆苗培养至两片真叶展开时期进行大豆蚜接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1)中大豆苗以每盆3-5株栽种,步骤(2)中每盆接种100头大豆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2)中接种大豆蚜后使其在大豆苗上产蜜露24小时后,作为释放赤眼蜂的载体大豆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2)中将前期培养大豆蚜的大豆苗地上部分用剪子剪断,连同大豆蚜一起转入新培养的大豆苗上;接种大豆蚜后25±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贞徐颢洋刘小侠张松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