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新风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新风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6821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新风空调,新风装置包括基座和加湿模块,基座形成有新风风道;加湿模块包括叶轮组件,叶轮组件包括风叶轴、加湿风叶和湿膜,风叶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新风风道内;加湿风叶包括多个,多个加湿风叶沿风叶轴的周向间隔设置,湿膜铺设在加湿风叶上;新风风道内的新风流经加湿风叶时,使加湿风叶转动,湿膜可加湿新风,加湿效果明显;在新风作用下,湿膜可随加湿风叶转动,减少新风流量的损失;风叶架可翻转地设置在第一安装口处,风叶架上设置有叶轮组件;风叶架处于加湿位时,叶轮组件位于新风风道的内部,加湿风叶上的湿膜可加湿新风;风叶架处于润湿位时,叶轮组件位于新风风道的外部,可润湿加湿风叶上的湿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新风空调


技术介绍

1、随着空调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在市场上推出了一种带有换气吹新风功能空调;空调的新风装置可以将室外的新鲜空气输入室内,空调的排风装置可以将室内的污浊空气过滤并排放到室外,完成更换新鲜空气吹新风;室外新风与室内浊风通过热交换器热交换后,能够使进入室内的新风温度更接近室内温度;现有技术中,通过湿膜对新风进行加湿,但加湿过程中新风与湿膜的接触面积小,仅有部分新风流经湿膜表面,导致加湿不充分、加湿后新风中的水分分布不均匀,及加湿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新风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与湿膜的接触面积小导致加湿不充分、加湿后新风中的水分分布不均匀,及加湿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包括基座和加湿模块,所述基座形成有新风风道;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包括:

3、风叶轴,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内;

4、加湿风叶,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加湿风叶沿所述风叶轴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风叶轴上;

5、湿膜,其铺设在所述加湿风叶上;

6、所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流经所述加湿风叶时,使所述加湿风叶转动,所述湿膜可加湿新风。

7、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风叶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端,所述加湿风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风叶轴上,且所述加湿风叶的结构与新风风道的出风端的结构相适配;p>

8、所述加湿风叶上形成有风叶孔,所述湿膜上形成有湿膜孔,所述湿膜孔和风叶孔连通。

9、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风叶轴包括一个且所述风叶轴的延伸方向与新风风道的宽度方向相同;沿所述风叶轴的延伸方向,所述风叶轴上至少设置有第一风叶组和第二风叶组,所述第一风叶组和第二风叶组均包括多个所述加湿风叶;所述第一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数量和第二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数量相同,所述第一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与第二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在所述风叶轴的周向上错位设置;或,

10、所述第一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数量和第二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数量不同。

11、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叶轮组件包括多个,每个所述风叶轴的延伸方向与新风风道的延伸相同;多个所述风叶轴沿所述新风风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风叶轴之间的间距可调整。

12、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新风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壁,所述第一风道壁形成有第一安装口;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风叶架,所述风叶架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处,且所述风叶架上设置有所述叶轮组件;所述风叶架具有加湿位和润湿位;

13、所述风叶架处于加湿位时,所述叶轮组件位于所述新风风道的内部,所述加湿风叶上的湿膜可加湿新风;

14、所述风叶架处于润湿位时,所述叶轮组件位于所述新风风道的外部,可润湿所述加湿风叶上的湿膜。

15、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风叶架包括板体和架体;所述板体的一侧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处且所述板体的结构与第一安装口的结构相适配;所述架体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架体设置在所述板体靠近所述新风风道的一侧且两个所述架体间隔设置;所述风叶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架体上;

16、所述板体封闭所述第一安装口且所述叶轮组件位于所述新风风道的内部时,所述安装架处于加湿位;

17、所述板体打开所述第一安装口且所述叶轮组件位于所述新风风道的外部时,所述安装架处于润湿位。

18、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加湿板,所述加湿板包括多个,每个所述加湿板的延伸方向与新风风道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每个所述加湿板上铺设有所述湿膜;

19、多个所述加湿板沿所述新风风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加湿板可将所述新风风道内的新风导向所述加湿风叶。

20、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新风风道还包括第二风道壁,所述第二风道壁形成有第二安装口;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加湿架,所述加湿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处;多个所述加湿板设置在所述加湿架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加湿板之间的间距可调整。

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体,所述基座主体形成有所述新风风道;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过滤网和热交换件,所述过滤网、热交换件和加湿模块沿新风的流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内,且所述加湿模块靠近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端;所述热交换件形成有交错设置的第一热交换风道和第二热交换风道;

22、室外新风进入所述新风风道并依次流经所述过滤网、第一热交换风道和加湿模块,室内浊风进入所述第二热交换风道并与流经所述第一热交换风道的新风完成热交换。

23、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新风组件和浊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和浊风组件并排设置在所述基座主体的底部;所述新风组件包括新风蜗壳、新风蜗盖和新风风叶,所述新风蜗壳和新风蜗盖扣合在一起且形成有新风腔,所述新风腔形成有新风腔进口和新风腔出口;所述新风腔进口与新风风道的出风端连通,所述新风腔出口与室内连通;所述新风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新风腔内;进入所述新风腔的新风经所述新风腔出口排向室内;

24、所述浊风组件包括浊风蜗壳、浊风蜗盖和浊风风叶,所述浊风蜗壳和浊风蜗盖扣合在一起且形成有浊风腔,所述浊风腔形成有浊风腔进口和浊风腔出口;所述浊风腔进口与第二热交换风道的出风端连通,所述浊风腔出口与室外连通;所述浊风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浊风腔内;进入所述浊风腔的浊风经所述浊风腔出口排向室外。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26、(1)风叶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新风风道内,多个加湿风叶沿风叶轴的周向间隔设置在风叶轴上,湿膜铺设在加湿风叶上;新风风道内的新风流经加湿风叶时,使加湿风叶转动,湿膜可加湿新风;新风与湿膜的接触面积大,加湿充分和加湿后的新风中的水分分布均匀,加湿效果明显,保证新风湿度;在新风作用下,湿膜可随加湿风叶转动,降低湿膜对新风流量的衰减作用,减少新风流量的损失;

27、(2)风叶轴上至少设置有第一风叶组和第二风叶组,第一风叶组和第二风叶组均包括多个加湿风叶;第一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数量和第二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数量相同,且第一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与第二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在风叶轴的周向上错位设置;或,第一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数量和第二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数量不同;使新风只要流经加湿风叶时加湿风叶即可转动,且新风与加湿风叶上的湿膜充分接触,增大了新风与湿膜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加湿效果;结构简单,运动稳定;

28、(3)风叶架可翻转地设置在第一安装口处,风叶架上设置有叶轮组件;风叶架处于加湿位时,叶轮组件位于新风风道的内部,加湿风叶上的湿膜可加湿新风;风叶架处于润湿位时,叶轮组件位于新风风道的外部,可润湿加湿风叶上的湿膜;可根据新风风道内新风质量及湿膜的润湿程度,调整风叶架的位置,进而实现对新风的加湿和对湿膜的润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包括基座和加湿模块,所述基座形成有新风风道;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端,所述加湿风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风叶轴上,且所述加湿风叶的结构与新风风道的出风端的结构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轴包括一个且所述风叶轴的延伸方向与新风风道的宽度方向相同;沿所述风叶轴的延伸方向,所述风叶轴上至少设置有第一风叶组和第二风叶组,所述第一风叶组和第二风叶组均包括多个所述加湿风叶;所述第一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数量和第二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数量相同,所述第一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与第二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在所述风叶轴的周向上错位设置;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组件包括多个,每个所述风叶轴的延伸方向与新风风道的延伸相同;多个所述风叶轴沿所述新风风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风叶轴之间的间距可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壁,所述第一风道壁形成有第一安装口;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风叶架,所述风叶架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处,且所述风叶架上设置有所述叶轮组件;所述风叶架具有加湿位和润湿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架包括板体和架体;所述板体的一侧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处且所述板体的结构与第一安装口的结构相适配;所述架体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架体设置在所述板体靠近所述新风风道的一侧且两个所述架体间隔设置;所述风叶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架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加湿板,所述加湿板包括多个,每个所述加湿板的延伸方向与新风风道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每个所述加湿板上铺设有所述湿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还包括第二风道壁,所述第二风道壁形成有第二安装口;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加湿架,所述加湿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处;多个所述加湿板设置在所述加湿架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加湿板之间的间距可调整。

9.一种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包括室内机主体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内机主体的一侧;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体,所述基座主体形成有所述新风风道;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过滤网和热交换件,所述过滤网、热交换件和加湿模块沿新风的流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内,且所述加湿模块靠近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端;所述热交换件形成有交错设置的第一热交换风道和第二热交换风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新风组件和浊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和浊风组件并排设置在所述基座主体的底部;所述新风组件包括新风蜗壳、新风蜗盖和新风风叶,所述新风蜗壳和新风蜗盖扣合在一起且形成有新风腔,所述新风腔形成有新风腔进口和新风腔出口;所述新风腔进口与新风风道的出风端连通,所述新风腔出口与室内连通;所述新风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新风腔内;进入所述新风腔的新风经所述新风腔出口排向室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包括基座和加湿模块,所述基座形成有新风风道;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端,所述加湿风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风叶轴上,且所述加湿风叶的结构与新风风道的出风端的结构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轴包括一个且所述风叶轴的延伸方向与新风风道的宽度方向相同;沿所述风叶轴的延伸方向,所述风叶轴上至少设置有第一风叶组和第二风叶组,所述第一风叶组和第二风叶组均包括多个所述加湿风叶;所述第一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数量和第二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数量相同,所述第一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与第二风叶组中的加湿风叶在所述风叶轴的周向上错位设置;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组件包括多个,每个所述风叶轴的延伸方向与新风风道的延伸相同;多个所述风叶轴沿所述新风风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风叶轴之间的间距可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壁,所述第一风道壁形成有第一安装口;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风叶架,所述风叶架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处,且所述风叶架上设置有所述叶轮组件;所述风叶架具有加湿位和润湿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架包括板体和架体;所述板体的一侧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处且所述板体的结构与第一安装口的结构相适配;所述架体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架体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安付全华肖庆杨盼曹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