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热交换组件、新风装置、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热交换组件、新风装置、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6820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组件、新风装置、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热交换组件包括热交换件,热交换件形成有交错设置的第一换热道、第二换热道和第三换热道;当第一流体的浊度较大时,使第一换热道打开且第二换热道封闭,第一流体流经第一换热道并与流经第三换热道的第二流体热交换,避免第一流体内颗粒物堵塞第一换热道;当第一流体的浊度较小且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温差较大时,使第一换热道封闭且第二换热道打开,第一流体流经第二换热道并与流经第三换热道的第二流体热交换,沿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热交换时间;当第一流体的浊度较小且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温差较小时,使第一换热道和第二换热道均的打开;可满足不同的热交换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组件、新风装置、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


技术介绍

1、热交换件形成有两种交错设置的换热道,温度不同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分别流经对应的换热道时,可完成热交换,热交换效率高,广泛应用于空气处理设备中。现有技术中,热交换件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使用范围窄,当流体的浊度较大时,流体内的颗粒物会滞留在换热道内,导致换热道堵塞;当流体的浊度较小且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温差较大时,热交换效率低,造成能量的浪费;无法根据实际流体的质量,调节换热道的流通面积,导致无法满足不同的热交换需求,用户体验感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组件、新风装置、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交换件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换热道易堵塞、热交换效率低及无法满足不同的热交换需求等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组件,包括热交换件,所述热交换件用于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所述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为温度不同的同一种类流体或不同种类流体;

3、所述热交换件至少形成有第一换热道、第二换热道和第三换热道,所述第一换热道和第二换热道用于流经所述第一流体,所述第三换热道用于流经所述第二流体;

4、所述第一换热道和第二换热道均与第三换热道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道、第二换热道和第三换热道彼此之间不连通;

5、所述第一换热道的流通面积与第二换热道的流通面积不同以使所述第一流体可选择进入所述第一换热道和/或第二换热道;当所述第一换热道打开且所述第二换热道封闭时,所述第一流体可流经所述第一换热道并与流经所述第三换热道的第二流体完成热交换;当所述第二换热道打开且所述第一换热道封闭时,所述第一流体可流经所述第二换热道并与流经所述第三换热道的第二流体完成热交换。

6、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热交换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连通有所述第一换热道和第二换热道;所述热交换组件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形成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挡板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面处;所述第二挡板形成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挡板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面处;

7、所述第一挡板活动并使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换热道的进风端连通,且所述第二挡板活动并使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换热道的出风端连通时,所述第一流体可流经所述第一换热道;

8、所述第一挡板活动并使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换热道的进风端连通,且所述第二挡板活动并使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二换热道的出风端连通时,所述第一流体可流经所述第二换热道。

9、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一换热道组和多个第二换热道组,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道组和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道组沿第一方向相间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换热道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道,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道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换热道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道,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道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热交换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热交换件的宽度方向;

10、所述第一挡板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面处,且所述第一挡板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组,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通孔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11、所述第二挡板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面处,且所述第二挡板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组,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通孔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12、所述第一换热道组的数量、第二换热道组的数量、第一通孔组的数量和第二通孔组的数量均相同,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道组之间的间距、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换热道组之间的间距、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组之间的间距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组之间的间距相等;

13、所述第一换热道的数量、第二换热道的数量、第一通孔的数量和第二通孔的数量均相同,且在同一所述第一换热道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道之间的间距、在同一所述第二换热道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换热道之间的间距、在同一所述第一通孔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和在同一所述第二通孔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14、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挡板在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处均设置一第一密封圈,且所述第一挡板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通孔组之间形成有第一封闭部;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换热道的进风端连通时,所述第一密封圈可密封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换热道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封闭部可封闭所述第二换热道的进风端;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换热道的进风端连通时,所述第一密封圈可密封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换热道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封闭部可封闭所述第一换热道的进风端;

15、所述第二挡板在每个所述第二通孔处均设置一第二密封圈,且所述第二挡板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通孔组之间形成有第二封闭部;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换热道的出风端连通时,所述第二密封圈可密封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换热道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封闭部可封闭所述第二换热道的出风端;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二换热道的出风端连通时,所述第二密封圈可密封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二换热道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封闭部可封闭所述第一换热道的出风端。

16、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热交换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所述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三换热道组,多个所述第三换热道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三换热道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三换热道,多个所述第三换热道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

17、所述第一换热道和第二换热道均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换热道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热交换件的厚度方向。

18、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热交换组件还包括定位扣,所述定位扣包括定位梁和多个定位柱,多个所述定位柱沿所述定位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定位梁上;所述定位柱的横截面结构与第一换热道的横截面结构、第二换热道的横截面结构相适配,使所述定位柱嵌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一换热道中或嵌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换热道中,进而使所述第一挡板相对所述热交换件固定;使所述定位柱嵌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换热道中或嵌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二换热道中,进而使所述第二挡板相对所述热交换件固定。

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包括基座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组件;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体,沿所述基座主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基座主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风道新风进口和风道新风出口,所述风道新风进口与风道新风出口之间形成有基座风道,且所述风道新风进口连通室外,所述风道新风出口连通室内;所述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风道内,且所述第三换热道与基座风道连通;室外新风可经所述风道新风进口进入所述基座风道,并流经所述第三换热道,后再经所述基座风道和风道新风出口排向室内;

20、沿所述基座主体的厚度方向,所述基座主体的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热交换件,所述热交换件用于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所述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为温度不同的同一种类流体或不同种类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连通有所述第一换热道和第二换热道;所述热交换组件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形成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挡板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面处;所述第二挡板形成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挡板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面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一换热道组和多个第二换热道组,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道组和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道组沿第一方向相间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换热道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道,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道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换热道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道,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道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热交换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热交换件的宽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在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处均设置一第一密封圈,且所述第一挡板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通孔组之间形成有第一封闭部;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换热道的进风端连通时,所述第一密封圈可密封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换热道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封闭部可封闭所述第二换热道的进风端;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换热道的进风端连通时,所述第一密封圈可密封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换热道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封闭部可封闭所述第一换热道的进风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所述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三换热道组,多个所述第三换热道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三换热道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三换热道,多个所述第三换热道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组件还包括定位扣,所述定位扣包括定位梁和多个定位柱,多个所述定位柱沿所述定位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定位梁上;所述定位柱的横截面结构与第一换热道的横截面结构、第二换热道的横截面结构相适配,使所述定位柱嵌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一换热道中或嵌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换热道中,进而使所述第一挡板相对所述热交换件固定;使所述定位柱嵌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换热道中或嵌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二换热道中,进而使所述第二挡板相对所述热交换件固定。

7.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包括基座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组件;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体,沿所述基座主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基座主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风道新风进口和风道新风出口,所述风道新风进口与风道新风出口之间形成有基座风道,且所述风道新风进口连通室外,所述风道新风出口连通室内;所述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风道内,且所述第三换热道与基座风道连通;室外新风可经所述风道新风进口进入所述基座风道,并流经所述第三换热道,后再经所述基座风道和风道新风出口排向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新风组件和浊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和浊风组件并排设置在所述基座主体的底部,且所述新风组件形成有新风腔,所述新风腔连通所述风道新风出口和室内;所述浊风组件形成有浊风腔,所述浊风腔形成有浊风腔进口和浊风腔出口,所述浊风腔进口连通所述风道浊风出口;

9.一种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道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换热道的流通面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10.一种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包括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或采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新风空调还包括室内机主体,所述新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内机主体的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热交换件,所述热交换件用于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所述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为温度不同的同一种类流体或不同种类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连通有所述第一换热道和第二换热道;所述热交换组件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形成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挡板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面处;所述第二挡板形成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挡板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面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一换热道组和多个第二换热道组,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道组和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道组沿第一方向相间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换热道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道,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道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换热道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道,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道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热交换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热交换件的宽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在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处均设置一第一密封圈,且所述第一挡板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通孔组之间形成有第一封闭部;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换热道的进风端连通时,所述第一密封圈可密封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换热道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封闭部可封闭所述第二换热道的进风端;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换热道的进风端连通时,所述第一密封圈可密封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换热道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封闭部可封闭所述第一换热道的进风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所述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三换热道组,多个所述第三换热道组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三换热道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三换热道,多个所述第三换热道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霞宋美琪周亚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