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变速器总成、车辆及变速器的冷却方法技术_技高网

变速器总成、车辆及变速器的冷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66756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变速器总成、车辆及变速器的冷却方法,该变速器总成包括电机和变速器,电机包括第一壳体,变速器包括第二壳体和传动轴,传动轴设于第二壳体内,并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壳体沿传动轴的轴向一端与第一壳体相连接。进一步的,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冷却流道,且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流道相连通的流入口和流出口。更进一步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二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流道与流入口和流出口均连通,且与第一冷却流道并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器总成、车辆及变速器的冷却方法能够简化变速器的冷却结构,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总成、车辆及变速器的冷却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新能源电驱桥集电机、变速器和桥于一体,功率密度大,容易产生高温,使的一些密封件失效和传动件疲劳寿命降低,从而使得整桥整体性能下降。

2、相关技术中,通常利用变速器内的润滑油带走变速器的热量,实现变速器的冷却,因而,变速器需要额外设置油泵以及若干油管以实现润滑油的循环,并额外设置热交换器以实现润滑油的冷却。

3、因此,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变速器的冷却,使得变速器的结构复杂化,增大了整桥的空间及重量,且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总成、车辆及变速器的冷却方法,以解决现有变速器的冷却结构复杂,且成本高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总成,包括电机和变速器,电机包括第一壳体,变速器包括第二壳体和传动轴,传动轴设于第二壳体内,并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壳体沿传动轴的轴向一端与第一壳体相连接。进一步的,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冷却流道,且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流道相连通的流入口和流出口。更进一步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第二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流道与流入口和流出口均连通,且与第一冷却流道并联设置。

3、有益效果:实际应用场景中,变速器内的高速轴承高速运转,产生大量的热量,高速轴承所在的位置往往为变速器产生热源的位置。而高速轴承高通常设置在传动轴靠近电机的位置处,即靠近第二壳体的位置处,本方案通过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接触面之间设置第二冷却流道,利用外部冷却介质直接带走热源位置的热量,无需额外设置变速器冷却用的油泵或者热交换器,简化了变速器的结构,且降低成本。此外,第二冷却流道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冷却流道并联设置,利用循环流动的外部冷却介质由流入口分别流入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并由流出口流出,可以同时实现电机和变速器的冷却。如此设置的变速器总成,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均设置于原有的结构内,结构紧凑,不额外占用空间,使得整个变速器总成的结构简单化,降低制造成本。

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包括筒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筒部与第二壳体之间;流入口、流出口和第一冷却流道均设于筒部;第一连接部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进水通道连通于流入口和第二冷却流道的入口端,出水通道连通于流出口和第二冷却流道的出口端。

5、有益效果:电机的筒部用于形成定子,即筒部为电机产生热源的位置,第一冷却流道设于筒部便于对电机进行冷却,而流入口和流出口设置在筒部,便于实现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的并联设置。第一连接部上设置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用于将第二冷却通道与流入口和流出口相连通,结构简单,无需额外设置连通管道。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第二冷却流道设于第二连接部朝向第一连接部的端面。

7、有益效果: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设置便于将电机的内部构件与变速器的内部构件分隔开来,避免相互干涉,且便于维修。而第二冷却流道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更为靠近变速器的产生热源位置处,提高冷却效果。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冷却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段部、第二段部和第三段部,第一段部的一端与进水通道对应设置,并形成第二冷却流道的入口端,另一端朝向第二连接部的中部延伸;第二段部设于第一段部的内侧,并绕设于传动轴的周向外侧;第三段部设于第一段部的外侧,第三段部远离第二段部的一端与出水通道对应设置,并形成第二冷却流道的出口端。

9、有益效果:如此设置的第二冷却流道能够较大面积的覆盖于第二连接部的端面上,提高变速器的冷却效果。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冷却流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冷却柱,第二冷却流道和多个冷却柱一体成型于第二连接部。

11、有益效果:冷却柱的设置能够增加冷却介质与第二连接部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散热,进一步提高变速器的冷却效果。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凸缘结构,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凸缘结构,第二冷却流道设于第二凸缘结构的内侧,第一凸缘结构与第二凸缘结构密封连接。

13、有益效果:如此设置,能够保证第二冷却流道的密闭性,避免循环流动在第二冷却流道内的冷却介质泄漏,进一步保证冷却效果。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流入口和流出口沿筒部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均位于靠近第一连接部的一侧。

15、有益效果:如此,能够缩短冷却介质流入第一冷却流道及第二冷却流道的路程,保证冷却介质的冷却效果。

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流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四段部和第五段部,第四段部和第五段部均绕筒部的周向螺旋延伸设置,第四段部的一端与流入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五段部的一端连通,第五段部的另一端与流出口连通。

17、有益效果:如此设置的第一冷却流道便于实现电机轴向上的均匀散热,提高电机的冷却效果。

1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总成及冷却系统。其中,冷却系统包括循环流动的冷却介质,冷却介质适于由流入口分别进入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并由流出口流出。

19、有益效果:因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变速器总成,具有与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总成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0、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变速器的冷却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总成,该冷却方法包括:将冷却介质通入流入口,冷却介质分流至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内,且由流出口流出。

21、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将冷却介质通入流入口,分流进入第一冷却流道和第二冷却流道,再由流出口流出,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在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过程中,能够同时实现电机和变速器的冷却,无需为变速器额外设置油泵或者热交换器等,使得整个变速器总成的结构简单化,降低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筒部(111)和第一连接部(1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2)连接于所述筒部(111)与所述第二壳体(21)之间;所述流入口(14)、所述流出口(15)和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3)均设于所述筒部(1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2)设有进水通道(1121)和出水通道(1122),所述进水通道(1121)连通于所述流入口(14)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3)的入口端(23a),所述出水通道(1122)连通于所述流出口(15)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3)的出口端(23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1)包括第二连接部(211),所述第二连接部(21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相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3)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11)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112)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3)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段部(231)、第二段部(232)和第三段部(233),所述第一段部(231)的一端与所述进水通道(1121)对应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3)的入口端(23a),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211)的中部延伸;所述第二段部(232)设于所述第一段部(231)的内侧,并绕设于所述传动轴(22)的周向外侧;所述第三段部(233)设于所述第一段部(231)的外侧,所述第三段部(233)远离所述第二段部(232)的一端与所述出水通道(1122)对应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3)的出口端(23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3)内间隔设置有多个冷却柱(234),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3)和所述多个冷却柱(234)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1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设有第一凸缘结构(1123),所述第二连接部(211)设有第二凸缘结构(2111),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3)设于所述第二凸缘结构(2111)的内侧,所述第一凸缘结构(1123)与所述第二凸缘结构(2111)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口(14)和所述流出口(15)沿所述筒部(11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均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112)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3)包括相邻设置的第四段部(131)和第五段部(132),所述第四段部(131)和所述第五段部(132)均绕所述筒部(111)的周向螺旋延伸设置,所述第四段部(131)的一端与所述流入口(1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段部(13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五段部(132)的另一端与所述流出口(15)连通。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变速器(2)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总成,所述冷却方法包括:将冷却介质通入所述流入口(14),所述冷却介质分流至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3)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3)内,且由所述流出口(15)流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筒部(111)和第一连接部(1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2)连接于所述筒部(111)与所述第二壳体(21)之间;所述流入口(14)、所述流出口(15)和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3)均设于所述筒部(1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2)设有进水通道(1121)和出水通道(1122),所述进水通道(1121)连通于所述流入口(14)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3)的入口端(23a),所述出水通道(1122)连通于所述流出口(15)和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3)的出口端(23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1)包括第二连接部(211),所述第二连接部(21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2)相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3)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11)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112)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3)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段部(231)、第二段部(232)和第三段部(233),所述第一段部(231)的一端与所述进水通道(1121)对应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二冷却流道(23)的入口端(23a),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211)的中部延伸;所述第二段部(232)设于所述第一段部(231)的内侧,并绕设于所述传动轴(22)的周向外侧;所述第三段部(233)设于所述第一段部(231)的外侧,所述第三段部(233)远离所述第二段部(232)的一端与所述出水通道(1122)对应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二冷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家宗李欢康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一中益机械有限公司益阳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