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6175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正交振荡器领域,公开了一种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电路、积分误差放大电路以及调控电路,采样电路用于采样振荡电路的第二级运放U3的输出电压,并将所述输出电压进行半波整流,得到整流电压信号并发送至积分误差放大电路;积分误差放大电路用于将整流电压信号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得到误差电压,以及将误差电压放大后得到放大误差电压发送至调控电路;调控电路用于根据放大误差电压调节振荡电路的输入端对地电阻值。在不采用光敏元件和光耦的条件下,利用单运放的线路放实现对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以及可靠性高的特点,可以极大的促进正交振荡器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正交振荡器领域,涉及一种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1、正交振荡器可产生两路相位差为90°的正弦激励信号,广泛应用于电机伺服控制、高精度位置检测、发动机制动以及速度采集等领域。正交振荡器需要采用自动增益控制,来维持稳定的输出幅度,因此,自动增益控制对于保持正交振荡器的输出精度以及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目前,用于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大多采用光耦控制光敏电阻的方法,以此来保证正交振荡器输出幅度的精度。但是,这种方式需要额外增加不透光结构来放置光敏元件和光耦,结构复杂且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包括采样电路、积分误差放大电路以及调控电路,采样电路和调控电路均与正交振荡器的振荡电路相连接;采样电路用于采样振荡电路的第二级运放u3的输出电压,并将所述输出电压进行半波整流,得到整流电压信号并发送至积分误差放大电路;积分误差放大电路用于将整流电压信号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得到误差电压,以及将误差电压放大后得到放大误差电压发送至调控电路;调控电路用于根据放大误差电压调节振荡电路的输入端对地电阻值。

4、可选的,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第一npn三极管q1和第一电阻r1;第一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振荡电路的第二级运放u3的输出端,基极和发射极短路后通过第一电阻r1与积分误差放大电路连接。

5、可选的,所述积分误差放大电路包括放大运放u1、电容c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稳压管z1、二极管d1以及第二npn三极管q2;第三电阻r3第一端与稳压管z1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第二端连接电源vee,稳压管z1第二端接地;二极管d1阴极与稳压管z1第一端连接,阳极连接第二电阻r2第一端,第二电阻r2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放大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以及第四电阻r4第一端均连接;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和发射极短接,集电极与放大运放u1的输出端相连接;第四电阻r4第二端通过电容c1与放大运放u1的输出端相连接;放大运放u1双电源供电;放大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放大运放u1的输出端与调控电路连接。

6、可选的,所述调控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以及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q3;第五电阻r5第一端与放大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第五电阻r5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6第一端以及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q3的栅极均连接;第六电阻r6第二端与第七电阻r7第一端以及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q3的源极均连接,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q3的漏极接地;第七电阻r7第二端与振荡电路的第一级运放u2的输入端连接。

7、可选的,所述稳压管z1的稳压值vz为正温度系数,且稳压管z1的稳压值vz的温度相对变化量与第一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的结压降vf1以及二极管d1的结压降vf2的温度相对变化量均一致。

8、可选的,所述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q3的饱和漏源电流idss大于最大反馈电流ids;最大反馈电流ids=vfmax/;其中,vfmax为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反馈电压最大值,r6为第六电阻r6的阻值,r7为第七电阻r7的阻值。

9、可选的,所述第二npn三极管q2采用高频三极管2sc2719,放大运放u1采用双电源高速运放ad825;二极管d1采用1n4148二极管,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q3采用3dj8k场效应管。

10、可选的,所述第一电阻r1以及第二电阻r2均采用薄膜电阻,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均采用厚膜电阻。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专利技术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通过采样电路采样振荡电路的第二级运放u3的输出电压,并将所述输出电压进行半波整流,得到整流电压信号并发送至积分误差放大电路;然后通过积分误差放大电路将整流电压信号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得到误差电压,以及将误差电压放大后得到放大误差电压发送至调控电路;最终通过调控电路根据放大误差电压调节振荡电路的输入端对地电阻值,振荡电路的增益随之变化,进而实现积分误差放大电路的放大误差电压对振荡电路中第一级运放u2的增益的控制。在不采用光敏元件和光耦的条件下,利用单运放的线路放实现对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以及可靠性高的特点,可以极大的促进正交振荡器的小型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电路(1)、积分误差放大电路(2)以及调控电路(3),采样电路(1)和调控电路(3)均与正交振荡器的振荡电路(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路(1)包括第一NPN三极管Q1和第一电阻R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积分误差放大电路(2)包括放大运放U1、电容C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稳压管Z1、二极管D1以及第二NPN三极管Q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电路(3)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以及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Q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管Z1的稳压值Vz为正温度系数,且稳压管Z1的稳压值Vz的温度相对变化量与第一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的结压降VF1以及二极管D1的结压降VF2的温度相对变化量均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Q3的饱和漏源电流IDSS大于最大反馈电流Ids;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NPN三极管Q2采用高频三极管2SC2719,放大运放U1采用双电源高速运放AD825;二极管D1采用1N4148二极管,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Q3采用3DJ8K场效应管。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R1以及第二电阻R2均采用薄膜电阻,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均采用厚膜电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电路(1)、积分误差放大电路(2)以及调控电路(3),采样电路(1)和调控电路(3)均与正交振荡器的振荡电路(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路(1)包括第一npn三极管q1和第一电阻r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积分误差放大电路(2)包括放大运放u1、电容c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稳压管z1、二极管d1以及第二npn三极管q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电路(3)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以及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q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交振荡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浩何振山徐鑫黄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