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海宁专利>正文

多管式废气生物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601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管式废气生物过滤装置,包括多管式生物过滤器和营养液供给组件,多管式生物过滤器包括外壳体以及装设于外壳体内的两根以上网状管、填料层、营养液喷淋组件,外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排气口和排水口,填料层附于网状管的外表面上,营养液喷淋组件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营养液供给组件相连通,营养液喷淋组件的喷液端朝向网状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少、成本低廉、单位反应器体积的填料层外层表面积大、气流和生物膜分布更加均匀、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能力强、长期运行性能稳定、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到低浓度有机废气处理设备领域,特指一种适用于处理恶臭和低 浓度有机废气的生物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和有机燃料消耗的增长,排放的臭气和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缩写VOCs)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其危害性也越来越严 重。大多数VOCs均带有恶臭等刺激性气味,不但污染大气环境,而且导致农作物减产和破 坏森林和生态系统,损害人体健康,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控制臭气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技术有很多,如吸收、吸附、焚烧法、冷凝法及生物法 等。但是比较而言,生物法处理臭气和有机废气具有经济高效、环境友好、适用范围广、运 行成本低等优点,在处理低浓度、大流量、含微生物可降解性强的VOCs时,更能显示其优越 性,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气相生物过滤技术作为生物法的一种,主要是通过附着在 滤料介质上的微生物氧化挥发性有机物而达到去除的目的。当含有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 废气通过气相生物过滤反应器时,气态污染物从气相转移到生物膜内部,并通过其上的微 生物(酶)的代谢作用被分解、转化为生物质和C02、H2O等无机物。目前,采用生物过滤技术处理臭气和挥发性有机废气的装置主要有两种传统生 物过滤器和生物滴滤器。传统生物过滤器又称生物滤池或生物滤床,由滤料床层(生物活 性填充物)、砂砾层和多管布气管道等组成。生物滤池内部充填活性填料,如泥土、泥煤、木 屑、谷壳等,填料中生长了能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废气经过填料层时得到净化。生物滤床 具有空床停留时间短、处理效率高、应用简单、投资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也存在占地面积 大、布气不勻、过程难以控制,特别是长期运行时,由于填料压实,而导致滤床堵塞、压降增 大和使用性能下降等问题。生物滴滤器又称生物滴滤床、生物滴滤塔、生物膜填料塔,它利用惰性材料作为填 料(如碎石、塑料颗粒、陶瓷、碳素纤维等),循环营养液从上方喷淋而下,在填料表面接种 挂膜形成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的生物膜,气态污染物从气相传递到生物膜内而被降 解。为了维持长期稳定的去除效率,通常需要定期供给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与 传统的生物滤池相比,生物滴滤器的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单位体积填料中微生物浓度高; 废气无须湿润,可以与滴滤液并流或逆流操作。但是也存在填料层高度过大、长期运行时特 别是高负荷运行时,由于填料中微生物的过度生长导致填料层堵塞、产生沟流使压降增大 及性能下降等问题。由于现有采用的气相生物过滤技术的装置存在床层高度过大、容积负荷低、处理 量相对较小、布气不勻、压降较大、填料层易堵塞等缺点,从业者又开发出管式气相生物过 滤装置,一薄层管状惰性填料通过简单支撑固定于筒形外壳中,从而将筒形外壳分成内外 两个气室,废气从内至外或从外至内通过填料层时污染物被降解。循环营养液从上方喷淋 而下,为填料上的生物膜提供营养物质。管式气相生物过滤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生物过滤器和生物滴滤器的一些缺陷,具有压降较小、床层高度小、容积负荷高、处理量大 和建造及运行费用低等特点,但仍然存在着单位反应器体积的填料层表面积小导致去除效 率易受进气污染物浓度影响、布气不均、抗冲击能力弱及长期运行性能不够稳定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 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单位反应器体积的填料层表面积大、气流和生物膜分布更加均 勻、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能力强、长期运行性能稳定、操作维护方便的多管式废气生物过滤装置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管式废气生物过滤装置,包括多管式生物过滤器和营养液供给组件,其特 征在于所述多管式生物过滤器包括外壳体以及装设于外壳体内的两根以上网状管、填料 层、营养液喷淋组件,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排气口和排水口,所述填料层贴附于所 述网状管的外表面上,所述营养液喷淋组件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营养液供给组件相连通, 所述营养液喷淋组件的喷液端朝向网状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体为竖直布置,所述进气口开设于外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气口开设于外 壳体的顶部,所述营养液喷淋组件设置于网状管的上方且喷淋端朝着网状管的端部。所述外壳体为水平布置,所述营养液喷淋组件设置于网状管的上方且喷淋端朝着 网状管的外侧壁。所述网状管的一端为与进气口相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网状管的另一端呈封闭 状,所述相邻网状管之间形成第二气体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进气口之间设有两根以上的气体分配管,所述每根气体分配管上 均设有气体控制阀。所述网状管的长度为0.3 5m。所述外壳体的进气口通过预处理组件与废气供给组件相连,所述预处理组件包括 依次相连的除尘器和增湿器。所述营养液供给组件包括营养液储存槽、营养液供给泵以及定时器,所述营养液 供给泵放置于营养液储存槽内,所述营养液供给泵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营养液喷淋组件相 连通,所述营养液供给泵的控制端与定时器相连。所述营养液储存槽通过管路与排水口相连通。所述网状管和填料层的截面形状为圆环形、或波浪状环形、或折叠状环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壳体内设置两个以上的网状管,并在每个网状管的外侧表面上 包裹圆环形填料层,采用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的网状管内气流方式,不仅设计科学、结构 合理,而且还具有布气性能好,更加符合恶臭和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微生物降解特点2、本专利技术采用网状管作为支撑结构及布置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大幅度增加了单位反应器体积填料层表面面积,可采用的填料种类更多本过滤器中采用多个网状管的支撑结构,不仅可使多孔整体式圆环形填料层包裹及固定在每 个网状管外侧面上,也可以使一定粒度的圆球状或正方体或长方体多孔填料随机堆成的填 料层经简单处理包裹其上,而且可以将圆环形填料层设计为简单的或波浪形或折叠形材料 围合而成的圆环形,相比传统生物过滤器内堆积填料和管式气相生物过滤器内的一个薄层 填料,不仅其单位反应器体积填料外层表面面积大幅度增加,而且可以应用于该过滤器的 填料种类也更多;(2)由于采用多个网状管支撑结构,减小了占地面积根据处理气量的大小,用于 支撑填料的网状管的数量和尺寸可根据需要制作,克服了管式气相生物过滤器的体积限 制,容积利用率不高的缺点,大大减小了占地面积;(3)网状管均勻布置,营养液得以利用充分由于多个网状管在生物过滤器内的 均勻交错布置,设置在生物过滤器顶端的营养液喷头喷淋的营养液可均勻地到达滤料中, 对于立式过滤器,营养液沿圆环形填料层自上而下流动,营养物质逐步被吸收;对于卧式过 滤器,营养液由上层网状管上填料层逐步流至底层网状管上填料层,营养物质逐步被吸收, 因此营养液能够被滤料层中的微生物充分吸收利用,微生物能长期保持高的生物活性,从 而能保证稳定的处理效果;3、本专利技术在进气时进行二次分配,易于控制、布气性能好、缓冲能力强由于采用 两个以上的网状管均勻布置于过滤器内,而且网状管底端开口与气体分配管相连,气体分 配管上均设有气体控制阀门,因此,废气供给装置送来的废气被分成两股以上,分别进入相 应的网状管内,完成第一次气体分配,此过程易于控制且布气更加均勻。然后,废气在网状 管内再通过填料层进行第二次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管式废气生物过滤装置,包括多管式生物过滤器(4)和营养液供给组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管式生物过滤器(4)包括外壳体(403)以及装设于外壳体(403)内的两根以上网状管(404)、填料层(402)、营养液喷淋组件,所述外壳体(403)上开设有进气口(401)、排气口(405)和排水口(8),所述填料层(402)贴附于所述网状管(404)的外表面上,所述营养液喷淋组件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营养液供给组件(14)相连通,所述营养液喷淋组件的喷液端朝向网状管(40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平杨海宁陈宏余关龙曾光明罗胜联
申请(专利权)人:杨海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