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压磁力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4507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5
本技术属于磁力泵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恒压磁力泵,包括磁力泵主体,所述磁力泵主体的左侧安装有恒压结构,且磁力泵主体的外壁设置有前侧散热结构,并且前侧散热结构的内部贯穿有辅助模块,所述恒压结构包括有弹簧、限位环以及球形凸起,所述恒压结构的内部安装有弹簧,且弹簧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环,并且限位环的内壁安装有球形凸起,所述限位环采用半圆形设置,且限位环与球形凸起之间为胶水粘接;本技术能够对连接耦合器提供压力,使得磁力泵主体工作输出时保持恒定的压力,提高稳定性,散热结构与磁力泵主体外壁形状吻合,可以降低两者之间的空隙,提高热量传递效果,能够在辅助模块内部流通冷却液,辅助散热结构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磁力泵领域,具体是一种恒压磁力泵


技术介绍

1、磁力驱动泵是应用永磁传动技术原理实现力矩的无接触传递的一种新型无密封泵,其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不存在机械联接,结构中不需动密封存在,所以该型泵无密封、可实现零泄漏,特别适用于输送易燃、易爆、易挥发、有毒、有腐蚀以及贵重液体,磁力泵多用于要求泵只能微漏甚至不漏的场合,以及机械密封较难胜任的高真空的场合,近年来,国外在石油、化工、电镀、制药、食品、选纸,印染等行业中该泵已得到广泛应用。

2、在中国专利cn202023288993.7中,该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磁力泵,包括支架、电机、连接架、泵体、轴承座、叶轮、外磁转子、内磁转子;电机和连接架竖直设置在支架上,并且电机固定在连接架的上端,泵体通过隔离套安装于连接架的下端,连接架与隔离套之间形成密闭腔体,泵体的底部设置进口接管,并且在其一侧的切线方向设置出口接管,轴承座设置在进口接管内,叶轮设置在泵体内并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轴承座上,内磁转子设置在隔离套内,与叶轮连接。本技术摒弃传统卧式磁力泵,采用新型立式设置的磁力泵,满足生产中的需求。清洗时,水从出口接管喷入,顺着泵体内壁冲洗,进而提高清洗质量和效率;叶轮的上表面设置为光滑平面,而将叶片设置在下表面,同样有利于清洗。

3、为了解决传统磁力泵在清洗时较为麻烦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将磁力泵采用立式安装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还会出现磁力泵输出时压力不稳定的情况,进而导致磁力泵无法保持恒压状态,输送时不够稳定,影响磁力泵使用时长的问题。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恒压磁力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压磁力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磁力泵无法保持恒压状态,输送时不够稳定,影响磁力泵使用时长的问题。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恒压磁力泵,包括磁力泵主体,所述磁力泵主体的左侧安装有恒压结构,且磁力泵主体的外壁设置有前侧散热结构,并且前侧散热结构的内部贯穿有辅助模块;

3、所述恒压结构包括有弹簧、限位环以及球形凸起,所述恒压结构的内部安装有弹簧,且弹簧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环,并且限位环的内壁安装有球形凸起,所述限位环采用半圆形设置,且限位环与球形凸起之间为胶水粘接,并且球形凸起采用耐磨橡胶材质。

4、优选的,所述恒压结构还包括有底座与六角螺栓,所述恒压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的内部贯穿有六角螺栓。

5、优选的,所述磁力泵主体包括有进液模块、连接耦合器、安装底板以及连接口,所述磁力泵主体的上方安装有进液模块,且进液模块的左侧设置有连接耦合器,所述磁力泵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安装底板,且安装底板的两侧均预留有连接口。

6、优选的,所述安装底板通过六角螺栓与底座构成可拆卸结构,且底座采用倒梯形设置。

7、优选的,所述前侧散热结构包括有后侧散热结构与鳍片,所述前侧散热结构的后侧设置有后侧散热结构,且后侧散热结构的内壁安装有鳍片,所述前侧散热结构与后侧散热结构之间为对称设置,且后侧散热结构与鳍片之间为一体化设置,并且鳍片的纵截面为弧形设置。

8、优选的,所述前侧散热结构还包括有限位板、卡扣以及固定螺栓,所述前侧散热结构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端部安装有卡扣,并且卡扣的内部贯穿有固定螺栓,所述前侧散热结构通过卡扣与限位板之间为卡合连接,且限位板与后侧散热结构之间为焊接连接。

9、优选的,所述辅助模块包括有冷却液进管与冷却液出管,所述辅助模块的顶部设置有冷却液进管,且辅助模块的底部安装有冷却液出管,并且冷却液进管通过辅助模块与冷却液出管构成连通结构,所述辅助模块采用铜管材质,且辅助模块为中空设置。

10、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11、1.本技术采用连接耦合器与恒压结构之间的共同配合能够对连接耦合器提供压力,使得磁力泵主体工作输出时保持恒定的压力,提高稳定性,通过弹簧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防止限制效果太强,方便对磁力泵主体进行安装固定;

12、2.本技术采用前侧散热结构与辅助模块之间的共同配合使得前侧散热结构与磁力泵主体外壁形状吻合,可以降低两者之间的空隙,提高热量传递效果,便于对前侧散热结构与后侧散热结构进行安装固定,操作更为简便,便于拆卸进行清理,能够在辅助模块内部流通冷却液,辅助前侧散热结构进行降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力泵主体(1),所述磁力泵主体(1)的左侧安装有恒压结构(2),且磁力泵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前侧散热结构(3),并且前侧散热结构(3)的内部贯穿有辅助模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结构(2)还包括有底座(204)与六角螺栓(205),所述恒压结构(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04),且底座(204)的内部贯穿有六角螺栓(2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泵主体(1)包括有进液模块(101)、连接耦合器(102)、安装底板(103)以及连接口(104),所述磁力泵主体(1)的上方安装有进液模块(101),且进液模块(101)的左侧设置有连接耦合器(102),所述磁力泵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安装底板(103),且安装底板(103)的两侧均预留有连接口(1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恒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103)通过六角螺栓(205)与底座(204)构成可拆卸结构,且底座(204)采用倒梯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散热结构(3)包括有后侧散热结构(301)与鳍片(302),所述前侧散热结构(3)的后侧设置有后侧散热结构(301),且后侧散热结构(301)的内壁安装有鳍片(302),所述前侧散热结构(3)与后侧散热结构(301)之间为对称设置,且后侧散热结构(301)与鳍片(302)之间为一体化设置,并且鳍片(302)的纵截面为弧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散热结构(3)还包括有限位板(303)、卡扣(304)以及固定螺栓(305),所述前侧散热结构(3)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板(303),且限位板(303)的端部安装有卡扣(304),并且卡扣(304)的内部贯穿有固定螺栓(305),所述前侧散热结构(3)通过卡扣(304)与限位板(303)之间为卡合连接,且限位板(303)与后侧散热结构(301)之间为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模块(4)包括有冷却液进管(401)与冷却液出管(402),所述辅助模块(4)的顶部设置有冷却液进管(401),且辅助模块(4)的底部安装有冷却液出管(402),并且冷却液进管(401)通过辅助模块(4)与冷却液出管(402)构成连通结构,所述辅助模块(4)采用铜管材质,且辅助模块(4)为中空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力泵主体(1),所述磁力泵主体(1)的左侧安装有恒压结构(2),且磁力泵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前侧散热结构(3),并且前侧散热结构(3)的内部贯穿有辅助模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结构(2)还包括有底座(204)与六角螺栓(205),所述恒压结构(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04),且底座(204)的内部贯穿有六角螺栓(2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泵主体(1)包括有进液模块(101)、连接耦合器(102)、安装底板(103)以及连接口(104),所述磁力泵主体(1)的上方安装有进液模块(101),且进液模块(101)的左侧设置有连接耦合器(102),所述磁力泵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安装底板(103),且安装底板(103)的两侧均预留有连接口(1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恒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103)通过六角螺栓(205)与底座(204)构成可拆卸结构,且底座(204)采用倒梯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磁力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散热结构(3)包括有后侧散热结构(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雷倪超倪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申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