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4249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3
一种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雨水控制利用技术领域;包括过滤井、油污吸附结构和过滤组件;过滤井包括井壁、井底结构和井盖;过滤井内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将过滤井分隔为初期弃流区、油污净化区和过滤区;油污吸附结构设置在油污净化区内;井盖包括透水部和非透水部;透水部与初期弃流区位置对应,非透水部分别与油污净化区和过滤区位置对应;进水管和污水管设置在初期弃流区,出水管和过滤组件设置在过滤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对雨水径流多种类型污染物实现有效控制,以及雨水径流过滤填料吸附饱和与再生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雨水控制利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1、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是威胁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来源,如何有效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是城市排水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围绕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除在径流产生源头采用海绵城市源头控制技术外,大多着力在雨水径流输送系统,即在雨水管道系统实施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2、雨水口是雨水管道系统的“源头”,也是各类城市下垫面产流与雨水管道系统的重要衔接点。大量前期研究和技术研发围绕在雨水口进行径流污染控制,诸如采用各种截污挂篮、拦网等方式拦截雨水径流中携带的大块垃圾、树叶等,避免其进入雨水系统,但这种方式仅对大块漂浮垃圾有效,对小颗粒和溶解态等污染物无法起到有效净化作用。

3、为实现对雨水径流中悬浮颗粒和溶解态污染物有效控制,也有技术研发聚焦于在雨水口设置雨水径流过滤装置,以取得较好的污染控制效果。但不能忽视的是,无论采用何种过滤净化材料(滤料),一定会存在滤料饱和等问题,无论是滤料再生还是更换,都需要后续投入大量的运行维护成本。

4、此外,对于雨水口主要承接的道路雨水径流而言,其中富含大量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污染物,尽管有文献报道表明,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大多是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如有可能采用适宜技术对其中颗粒态污染物进行有效控制,将对雨水径流中大多数污染物实现有效控制。但对于道路径流中由于汽车尾气排放、燃料非充分燃烧等排放,导致存在相当比例石油烃、油脂类污染物,这类污染特点是比重较轻、漂浮在雨水径流表面,如不采用有效方法措施,必然随雨水管道直接排放,进而严重威胁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

5、对于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而言,有一个重要现象不能忽视,也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初期雨水和相应弃流问题。各类下垫面产生的雨水径流,在降雨产生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降雨持续,其污染物浓度和相应污染负荷持续降低并稳定在较低水平。如有可能对污染较重的初期雨水实现有效控制,必然对实现高效雨水径流污染控制起到重要积极作用。因此,很多雨水口和类似技术,在其中设置初期雨水弃流区,将初期污染较重的雨水径流弃流至这一区域,实现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的分离。但值得注意的是,现有初期弃流技术均存在明显技术瓶颈和局限性,上述以初期弃流区为主要方式的弃流技术,有较大的空间需求,一定程度限制技术应用场景。还有技术采用固定流量的“小管弃流”方式,虽然克服了以固定体积弃流技术的局限性,但这种流量法弃流,不仅弃流了污染较重的初期雨水,对后期污染水平较低、原本不需要弃流的后期雨水也会“一刀切”弃流排放掉,造成雨水资源浪费和弃流技术低效,因此如何采用适宜的方式实现高效初期弃流,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另一重要问题。此外,如果对初期雨水实现高效弃流,对后续处理工艺,如过滤等,也将极大削减进入过滤滤料的输入负荷,在相同滤料的条件下延长过滤装置的使用时间,进而相应降低其使用和维护成本。

6、针对目前雨水径流过滤和初期弃流技术,并提升净化设施在运行后过滤速率衰减问题,已有一些不同类型具有防堵塞和径流污染控制效能提升的初期弃流设施相关技术公开或授权。其中,一种初期雨水分离与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公布号cn114853203a,该专利的工作模式主要是降雨时初期雨水经雨水管道流入装置第一处理单元,并通过污水蓄水箱进水口进入污水箱,又经污水箱排水口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期间雨水经双层筛网过滤处理。因污水箱进出水口存在显著管径差,箱中浮球随箱内水位上升而上浮,最终堵住进水口完成雨污分离。收集的清洁雨水经第一处理单元过滤后,通过连接管流入第二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内设置双层筛网并附着活性炭(或生物炭)和碱性物质的混合物,对雨水进行酸碱中和、吸附和二次过滤,同时设置折板增加水力停留时间,保证雨水净化效果,最终清洁雨水流入雨水回用管道。但这一专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设施填料长时间过流、过滤导致雨水径流中颗粒物在设施填料中累积的问题。其中,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初期弃流雨水口,专利公布号cn112095749a,该专利公开的方案是平箅雨水口下的雨水井下部设初期雨水出水管,雨水井内设有自浮上升式雨水口密封装置,所述自浮上升式雨水口密封装置由密度小于水的轻质高耐久性材料制作,上浮至平箅雨水口时封堵平箅雨水口;雨水井上方侧部设立箅雨水口,立箅雨水口外侧为下凹式绿地或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进入雨水井后,自浮上升式雨水口密封装置上浮直至封堵平箅雨水口后,雨水停止进入雨水井,通过立箅雨水口进入下凹式绿地或生物滞留设施。虽然该装置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初期污染浓度较高的雨水实现弃流,但仅针对雨水中的颗粒物等,对于初期雨水中含量较多的油污油脂不能实现有效净化。同时,装置采用固定体积弃流法,并未克服这种弃流方法的普遍缺陷,即若想达到理想的弃流效果,势必会占用较大的空间。

7、目前已经公开或授权的技术,可一定程度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实现一定程度初期雨水弃流功能,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8、(1)现有技术并不能够同步对雨水径流多种类型污染物实现有效控制;如对大块漂浮垃圾、树叶等进行拦截,对道路径流油脂污染控制,对小颗粒或溶解态污染物的过滤净化,尚未形成针对多种污染物的多方位处理净化技术。

9、(2)现有以过滤为主要机理的雨水径流净化技术,大多从过滤材料本身入手,但无论采用何种新型材料、单位质量的滤料具有多高的吸附性能,总归是存在一个特定的吸附饱和容量或最大控制能力,随着设施运行时间或年限的延长,填料达到饱和极限是必然的现象,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雨水径流过滤填料吸附饱和与再生等问题,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对雨水径流多种类型污染物实现有效控制,以及雨水径流过滤填料吸附饱和与再生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包括过滤井、油污吸附结构和过滤组件;

4、所述过滤井包括井壁、井底结构和井盖;所述井壁围合成井口,所述井盖盖合在所述井口上;所述过滤井内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分别与所述井底结构和所述井壁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井壁连接,并与所述井底结构之间具有间距;

5、沿所述过滤井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过滤井分隔为初期弃流区、油污净化区和过滤区;所述油污吸附结构设置在所述油污净化区内;

6、所述井盖包括透水部和非透水部;所述透水部设置有多个透水孔,且所述透水部与所述初期弃流区位置对应,所述非透水部分别与所述油污净化区和所述过滤区位置对应;

7、所述井壁上设置有进水管、污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污水管设置在所述初期弃流区,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过滤区;所述污水管的高度均低于所述进水管的高度和所述出水管的高度;

8、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过滤区内;所述过滤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井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井(40)、油污吸附结构(10)和过滤组件(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启闭组件(43)和能够盖合在所述污水管(5)上的污水管盖板(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启闭组件(43)包括第一导杆(13)、杠杆(15)和第二导杆(18);所述杠杆(15)枢接在所述井壁(31)上;所述杠杆(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杆(1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杆(18)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壁(31)上连接有第一滑轨(12)和第二滑轨(19);所述油污吸附件(11)与所述第一滑轨(12)可滑动连接,所述污水管盖板(6)与所述第二滑轨(19)可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1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接在相对应的两个所述井壁(31)上;且所述第一滑轨(12)设置在所述限位网(9)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污吸附件(11)的第二端,所述平衡组件包括所述自启闭组件(43)和所述污水管盖板(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7)的高度均低于所述进水管(1)的高度和所述出水管(25)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24)包括过滤网、过滤框架和吸附滤料;所述过滤网与所述过滤框架连接,并形成容纳所述吸附滤料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41)包括雨水箅(2)、第一盖板(26)和第二盖板(28);所述透水部设置在所述雨水箅(2)上;所述非透水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26)和所述第二盖板(28)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壁(31)上连接有井圈基座(42);所述井圈基座(42)的上方连接有雨水口井圈(3)、第一井圈(27)和第二井圈(2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井(40)、油污吸附结构(10)和过滤组件(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启闭组件(43)和能够盖合在所述污水管(5)上的污水管盖板(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启闭组件(43)包括第一导杆(13)、杠杆(15)和第二导杆(18);所述杠杆(15)枢接在所述井壁(31)上;所述杠杆(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杆(13)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杆(18)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壁(31)上连接有第一滑轨(12)和第二滑轨(19);所述油污吸附件(11)与所述第一滑轨(12)可滑动连接,所述污水管盖板(6)与所述第二滑轨(19)可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径流自冲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1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接在相对应的两个所述井壁(31)上;且所述第一滑轨(12)设置在所述限位网(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王颖黄林刘方华李俊奇陈雯静付旭玥符思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