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胸外科用肺部呼吸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376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胸外科用肺部呼吸训练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内部设有蓄电池和芯片;所述手柄的外部还设有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且第一泵体与第二泵体的外部还设有换向阀;第一泵体与第二泵体的内部均设有电磁吸盘和活塞,并通过电磁吸盘促使活塞在第一泵体内上下移动,以令第一泵体将氧气吸入,并将氧气泵入到换向阀内,通过换向阀的开启将氧气引流至患者口腔出;患者呼气时,换向阀将患者口腔与第二泵体之间的气路导通,通过第二泵体内的活塞下移,以将患者呼出的气体吸附至第二泵体内,然后通过第二泵体内部的活塞上移,以将第二泵体内部的废气排出。有基于此,利用通过调节第一泵体与第二泵体的泵入量,以便于患者进行肺部呼吸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训练器材,具体为一种心胸外科用肺部呼吸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1、呼气的机制与吸气一样是因为压力差的缘故,但呼气是因为肺内压力大过大气压,正常时的呼气,并没有肌肉的收缩,当横膈膜和外肋间肌松弛时,胸腔变小,肺内压力变大,因而空气由体内吐出,但是,当外在的空气气流受到阻碍,或者是对于一些曾经患有或患有慢性肺疾病的病人来说,呼气就不完全是一个放松的过程,而需要呼气肌的参与,用力呼气时,负责呼气的内肋间肌和腹肌开始收缩;内肋间肌收缩使肋骨往下移,而腹肌收缩也使肋骨往下移压迫腹腔内脏,迫使横膈膜往上凸,而使得胸腔体积缩到最小,肺内压增至最大,体内的二氧化碳才能大量呼出,吐气呼吸训练对于体内气体交换的效率,有显著的帮助;肺部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呼吸训练,通过此训练可以加快肺功能的康复速度,在一般情况下,现有的训练方法是通过气球来辅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由于吹气球需要一定技巧同时需要手指捏紧进气口才可完成,对于大部分术后患者来说,难以完成,而部分肺活量训练装置能够起到类似效果,但大多体积较大,需要到指定地点进行训练,而心胸外科术后的患者难以前往使用,需要一种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胸外科用肺部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的内部设有芯片(14),且所述手柄(1)的外部还设有结构一致的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用肺部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远离所述第一泵体(3)的一面还设有推板(13),并通过所述推板(13)在所述手柄(1)上的滑动,以令所述芯片(14)将接收到所述推板(13)的滑动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输送给所述电磁吸盘(15)、换向阀(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用肺部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体(3)上还设有密封盖(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胸外科用肺部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的内部设有芯片(14),且所述手柄(1)的外部还设有结构一致的第一泵体(3)和第二泵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用肺部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远离所述第一泵体(3)的一面还设有推板(13),并通过所述推板(13)在所述手柄(1)上的滑动,以令所述芯片(14)将接收到所述推板(13)的滑动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输送给所述电磁吸盘(15)、换向阀(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胸外科用肺部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体(3)上还设有密封盖(18),且所述密封盖(18)上设有两个与气管连接的连接口(19),并在每个所述的连接口(19)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小燕姚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