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3667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包括套接在转轴外的气缸缸体外壳和与转轴固定连接的刹车片,气缸缸体外壳处设有一凹槽,活塞将凹槽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当主动刹车状态时,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不注入压力,位于第二腔室内的弹性体释放压力,活塞向第一腔室移动,此时所述活塞接触并压紧刹车片;当被动刹车状态时,第二腔室内注入压力,活塞向第一腔室移动,此时活塞接触并压紧刹车片,若存在弹性体时,位于第二腔室内的弹性体释放压力,给予活塞双重的压力,使得活塞接触并压紧刹车片的压力更大,能够承受较大的扭转力;当无刹车状态时,第一腔室内注入压力,活塞向第二腔室移动,此时活塞脱离刹车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轴的,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


技术介绍

1、当力矩电机直驱转台作为五轴机床摇篮驱动轴使用时,需要在两种状态下来刹住这个转台的力矩电机,一种为通电状态下刹住,另一种为不通电状态下刹住。

2、目前,不通电状态下刹住的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242685a,专利名称:一种带安全功能的旋转轴制动装置,所述的松开油腔内填充有液压油,所述的松开油腔内的压力与所述的若干矩形弹簧的弹簧力相等;制动时,在所述的活塞的挤压下,所述的外刹车片的前侧面与所述的内刹车片的后侧面面接触,所述的内刹车片的前侧面与所述的轴承座接触,刹紧力由弹簧推力提供,断开刹车的力由液压油反推提供,其弹簧提供刹车的推力,缺点一:作为刹车力太小,缺点二:弹簧体积大,导致安装空间太大,这不适用于对体积要求要紧凑的五轴数控联动加工中心的需求。

3、现有专利号:202311158876.4,专利名称:一种旋转轴的制动装置,通过油(气)缸提供对活塞的推动力,挤压弹性摩擦片收缩,弹性摩擦片松开刹车片,使得刹车片可自由旋转,当油(气)缸推力消失的时候,弹性摩擦片不再受到挤压,弹性材料自身的弹性使得被挤压的形变恢复,弹性摩擦片与刹车片接触并对刹车片进行挤压,刹车片受到挤压而停止旋转,从而实现制动,虽然弹性体的体积变小了,但是其刹车的推力依然只有弹性体自身的反弹力,这样的刹车力还是太小。

4、但是,当工作的转台需要在大扭矩和重载负重旋转工况时,对伺服电机进行刹车的要求,现有上述专利的扭矩刹车力就不够了,会导致刹不住车,造成零件损坏和人员受伤,原因为:现有通过弹性体来推动活塞再挤压刹车片来实现刹车目的结构,其刹车力等于弹性体的反弹力,弹性体的反弹力本身就不大,因为如果弹性体反弹力过大,就会造成外部给予反向的气(油)压力推不动活塞挤压弹性体使之压缩,活塞无法后退,导致无法松开刹车的情况发生,外部给予气缸或油缸的推力有限,为了能推得动弹性体,所以弹性体的弹力不能选用过大,这个天然的缺陷会导致刹车力小。

5、再加之五轴转台的空间有限,容不下结构太大和笨重的刹车结构。

6、如果在弹性体本身在施加刹车力的同时,再有一个外部进来的气(油)压力在缸体内部推动活塞同步向刹车片方向挤压,那刹车片就会受到弹性体释放的推力和活塞推力两股力量的挤压,这样刹车力就可以更大,就能满足旋转轴在重载和大扭矩工况时需要更大刹车力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包括套接在转轴10外的气缸缸体外壳20和与转轴10固定连接的刹车片30,所述气缸缸体外壳20上部设有一凹槽21,所述活塞50将凹槽21分为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2,该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包括主动刹车状态、被动刹车状态和无刹车状态这三种工况,当主动刹车状态时,所述第二腔室22和第一腔室23不注入压力,所述位于第二腔室内的弹性体释放压力,所述活塞50向第一腔室23移动,此时所述活塞50接触并压紧刹车片30;当被动刹车状态时,所述第二腔室22内注入压力,所述活塞50向第一腔室23移动,此时所述活塞50接触并压紧刹车片30,若存在弹性体时,所述位于第二腔室内的弹性体释放压力,给予活塞50双重的压力,使得所述活塞50接触并压紧刹车片30的压力更大,能够承受较大的扭转力;当无刹车状态时,所述第一腔室23内注入压力,所述活塞50向第二腔室22移动,此时所述活塞50脱离刹车片30,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刹车力大。

2、一种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包括套接在转轴10外的气缸缸体外壳20和与转轴10固定连接的刹车片30,所述气缸缸体外壳20相对于转轴10是静止的,所述气缸缸体外壳20处设有一凹槽21,所述凹槽21内设有活塞50,所述活塞50将凹槽21分为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2,所述活塞50位于刹车片30一侧,当所述第一腔室23内注入压力时,所述活塞50向第二腔室22移动,此时所述活塞50脱离刹车片30,当所述第二腔室22内注入压力时,所述活塞50向第一腔室23移动,此时所述活塞50接触并压紧刹车片30。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50位于刹车片30的下部或者上部或者侧边,只要给所述活塞50施加压力时,所述活塞50能够向刹车片30移动,接触并压紧刹车片30即可,当所述活塞50位于刹车片30的下部或者上部,则所述活塞50对刹车片30施加的力为轴向力,当所述活塞50位于刹车片30的侧边,则所述活塞50对刹车片30施加的力为径向力。

4、进一步的,所述活塞50为一体式或者分体式活塞,所述分体式活塞包括活塞50和其连接的活塞杆51,当所述活塞50为一体式,则直接由活塞50推动刹车片30,当为分体式活塞,则活塞50推动活塞杆51,再由活塞杆51推动刹车片30。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1的远离刹车片30的一侧壁与气缸盖板40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

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21的靠近刹车片30的一侧壁与气缸盖板40处设有间隙,所述刹车片30远离转轴10侧位于间隙处,当所述凹槽21的一侧壁与气缸盖板40一体成型时,由于活塞50对于刹车片30只起到了向上挤压的力,可能会导致刹车片30旋转的时候,故而,所述刹车片30远离转轴10侧位于间隙处时,气缸盖板40与刹车片30接触面会挤压刹车片30,从而达到双面静止摩擦的刹车作用,刹车力更强,所述气缸盖板40的设置也可以防止活塞50旋转。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50与凹槽21和气缸盖板40接触处设有密封结构60,使得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2为密封独立腔室,所述密封结构60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活塞50远离转轴10侧与所述凹槽21内壁接触处,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活塞50靠近转轴10侧与所述凹槽21内壁接触处,所述第三密封圈位于所述活塞50与气缸盖板40接触处,所诉第四密封圈位于气缸盖板40和气缸缸体外壳20的接触处。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2给予压力的介质为有压力的气体或者液体,所述第一腔室23连接独立的第一输入介质管道24,第二腔室22连接独立的第二输入介质管道25,独立的第一输入介质管道24和第二输入介质管道25通过控制介质流量分别独立的控制所述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2的压力。

9、进一步的,所述气缸盖板40与刹车片30接触处设有一圈台阶41,台阶41是为了刹车片30与气缸盖板40接触、脱离时更快捷,同时台阶41相对于刹车片30之间留有间隙,当活塞50接触并挤压刹车片30时,给予活塞50一个反作用推力,使得台阶41和活塞50相对于刹车片30来说给予刹车片30一个静止摩擦力。

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活塞50跟随刹车片30旋转,所述活塞50处设有活塞旋转阻挡件,活塞旋转阻挡件选用活塞导柱70、弹性传导片80的其中一种或者两种以上。

11、进一步的,活塞50对于刹车片30只起到了向上挤压的力,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包括套接在转轴(10)外的气缸缸体外壳(20)和与转轴(10)固定连接的刹车片(3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缸体外壳(20)处设有一凹槽(21),所述凹槽(21)内设有活塞(50),所述活塞(50)将凹槽(21)分为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2),所述活塞(50)位于刹车片(30)一侧,当所述第一腔室(23)内注入压力时,所述活塞(50)向第二腔室(22)移动,此时所述活塞(50)脱离刹车片(30),当所述第二腔室(22)内注入压力时,所述活塞(50)向第一腔室(23)移动,此时所述活塞(50)接触并压紧刹车片(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止活塞(50)跟随刹车片(30)旋转,所述活塞(50)处设有活塞旋转阻挡件,所述活塞(50)旋转阻挡件选用活塞(50)与刹车片(30)之间设有的弹性传导片(80)或者所述第二腔室(22)的底部与活塞(50)之间垂直的设有的活塞导柱(70)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传导片(80)靠近转轴(10)面向活塞(50)的一侧与气缸缸体外壳(20)固定连接,面向气缸盖板(40)的台阶(41)的一侧位于活塞(50)上部且与刹车片(30)形成之间留有间隙,当活塞(50)接触并挤压弹性传导片(80)时,弹性传导片(80)与刹车片(30)接触面会挤压刹车片(30),从而达到双面静止摩擦的刹车作用,刹车力更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50)位于第二腔室(22)处设有弹性体,当所述第一腔室(23)内注入压力时,所述活塞(50)向第二腔室(22)移动,此时所述活塞(50)脱离刹车片(30),并且所述弹性体呈压紧状态,当所述第二腔室(22)内注入或者不注入压力或者第一腔室(23)不注入压力时,所述弹性体释放压力,推动所述活塞(50)向第一腔室(23)移动,此时所述活塞(50)接触并压紧刹车片(3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选用金属自身形变弹性体(91)、螺旋弹簧(93)、碟簧(92)套接活塞导柱(70)的其中一种或者两种以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92)套接活塞导柱为活塞导柱(70)的外部套接有碟簧(92),所述螺旋弹簧为活塞导柱(70)的外部套接有弹簧(9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2)给予压力的介质为有压力的气体或者液体,所述第一腔室(23)连接独立的第一输入介质管道(24),第二腔室(22)连接独立的第二输入介质管道(25),独立的第一输入介质管道(24)和第二输入介质管道(25)通过控制介质流量分别独立的控制所述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2)的压力。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50)位于刹车片(30)的下部或者上部或者侧边,只要给所述活塞(50)施加压力时,所述活塞(50)能够向刹车片(30)移动,接触并压紧刹车片(30)即可,当所述活塞(50)位于刹车片(30)的下部或者上部,则所述活塞(50)对刹车片(30)施加的力为轴向力,当所述活塞(50)位于刹车片(30)的侧边,则所述活塞(50)对刹车片(30)施加的力为径向力。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缸体外壳(20)与气缸盖板(40)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活塞(50)与凹槽(21)和气缸盖板(40)接触处设有密封结构(60),使得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2)为密封独立腔室。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板(40)与刹车片(30)接触处设有一圈台阶(41),台阶(41)是为了刹车片(30)与气缸盖板(40)接触、脱离时更快捷,同时台阶(41)相对于刹车片(30)之间留有间隙,当活塞(50)接触并挤压刹车片(30)时,给予活塞(50)一个反作用推力,使得台阶(41)和活塞(50)相对于刹车片(30)来说给予刹车片(30)一个静止摩擦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包括套接在转轴(10)外的气缸缸体外壳(20)和与转轴(10)固定连接的刹车片(3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缸体外壳(20)处设有一凹槽(21),所述凹槽(21)内设有活塞(50),所述活塞(50)将凹槽(21)分为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2),所述活塞(50)位于刹车片(30)一侧,当所述第一腔室(23)内注入压力时,所述活塞(50)向第二腔室(22)移动,此时所述活塞(50)脱离刹车片(30),当所述第二腔室(22)内注入压力时,所述活塞(50)向第一腔室(23)移动,此时所述活塞(50)接触并压紧刹车片(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止活塞(50)跟随刹车片(30)旋转,所述活塞(50)处设有活塞旋转阻挡件,所述活塞(50)旋转阻挡件选用活塞(50)与刹车片(30)之间设有的弹性传导片(80)或者所述第二腔室(22)的底部与活塞(50)之间垂直的设有的活塞导柱(70)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传导片(80)靠近转轴(10)面向活塞(50)的一侧与气缸缸体外壳(20)固定连接,面向气缸盖板(40)的台阶(41)的一侧位于活塞(50)上部且与刹车片(30)形成之间留有间隙,当活塞(50)接触并挤压弹性传导片(80)时,弹性传导片(80)与刹车片(30)接触面会挤压刹车片(30),从而达到双面静止摩擦的刹车作用,刹车力更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50)位于第二腔室(22)处设有弹性体,当所述第一腔室(23)内注入压力时,所述活塞(50)向第二腔室(22)移动,此时所述活塞(50)脱离刹车片(30),并且所述弹性体呈压紧状态,当所述第二腔室(22)内注入或者不注入压力或者第一腔室(23)不注入压力时,所述弹性体释放压力,推动所述活塞(50)向第一腔室(23)移动,此时所述活塞(50)接触并压紧刹车片(3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活塞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国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蔚多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